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关于摄影专题的学术性和研究性的文章,我们刊载的较少。本文将转载一篇深入研讨摄影专题的学术性文章。原作出自齐洁爽的博客,原文地址http://qijieshuang.blshe.com/post/1648/309118
我们生活在一个新名词不断出现的时代,2008年就火了很多个,“雷”、“小三”、“山寨”、“俯卧撑”、“打酱油”等等,受这种风气的影响,我在鉴赏,《视觉周刊》的时候,也时不时爱用些新名词。前两期视觉周刊欣赏中,我用过视觉修辞的概念,本文则启用"视觉逻辑"一词,从一个新的角度继续谈谈如何讲好图片故事。
关于语法、修辞、逻辑,从教材上可以领悟很深。从文字角度讲,语法是保证语言或言语通顺表达的约定或规定,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子,句子组成段落,字词的搭配必须符合一定的语法要求,句子、段落要能表达一定的含义。确定的含义不仅仅是符合语法要求,更主要的是符合逻辑要求,使用的概念要准确,判断要正确。用词准确才能保证概念明确,句子通顺才能保证判断恰当,说理论证严谨有力才能保证推理合乎逻辑。语法要服从逻辑,一句话要符合适当的语言结构,更要在事理上说得过去。修辞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更生动更形象更贴切而使用的,生动形象贴切的前提是符合常理和规律,是符合逻辑。语法是为了保证语句通畅,修辞是为了追求最佳语言效果,逻辑是为了语言表达得更严谨和正确。语法、修辞、逻辑在语言上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逻辑是语法和修辞的基础以及最终依据。
抛弃上面繁杂的文字,简单通俗点说:语法就是让人能听(看)明白或看明白,修辞就是把话或文章说(写)得更生动,逻辑是使说(写)得条理更清楚。
摄影需要自己的语法,那就是拍摄中的构图、曝光等最基本的造型法则;摄影的修辞就是把图像拍摄得更有意境;摄影的逻辑,我的看法是针对组照、专题而言,照片之间要条理清楚,要有一定的关系,如因果关系。专题照片仅仅是所拍摄图片的罗列,那只能是思维混乱不能清晰表达思想的劣等专题;专题照片仅仅是拍摄者自己情绪的发泄和表达,而读者看不出来所以然来,那只能是用于自己孤芳自赏的产品而 不是用于传播的新闻作品。专题照片怎样才能做到逻辑性强?摄影记者拍摄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思考中要沿革一定的脉络,要表现什么怎么表现要心中有数,在拍摄时风格要大体一致,镜头使用和拍摄角度要有变化,这样才能使图片故事有起伏,有冲突,有高潮。图片编辑在编排图片故事的时候,也要理顺图片之间的关系,重复的、无意义的图像要尽量剔除,选用的图像要有所关联,避免图像之间无法衔接,造成突兀和费解。有些时候,摄影记者拍摄回来的图像不理想,图片编辑就要发挥主观积极性,创造性地挖掘和抢救图片故事,尽可能使图片故事顺畅和完整。
之所以提出摄影逻辑性的问题,是因为在看本期视觉周刊时,感觉图像之间连贯不顺畅,有些地方看着别扭。2008年11月20日,视觉周刊的题目是《国脉》,讲的是我国从国外购买天然气,正在修建输气管道的故事。
关于工程建设,一般是主旋律题材,党报记者关心得多,拍摄回来的画面大多都具有"新华体"摄影色彩。稍有另类的,是卢广拍摄的青藏铁路,但也仅仅是在构图上更精细了一些,实质上并没有完全深入,完全与建设者融为一体。在工程建设上,要想拍摄到好图片难,难在对工程外行,对工程摄影的不专。如何深入拍摄,上一期的有关"吴哥国际摄影节摄影培训班"方法值得推荐。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如何表现人,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的工作状态和喜怒哀乐。
“新华体”摄影尽管有情感不真、摆拍痕迹等明显诟病,但其基本格式却是经过多年的历练成型的,如果摄影记者在拍摄这类工程建设图像时,没有任何经验,胡乱拍摄胡乱创新,有些时候还没有"新华体"摄影的效果好。这点也许具有讽刺味道,但却是事实。
本期视觉周刊鉴赏,有关石油化工方面的知识讲多了一点,主要原因是我学石油化工专业的,出于对原有专业的怀念,以及对相关专业的了解。
B17,封面, 版面设计上很好地迎合了火焰的形状,标题和其他文字的安排恰到好处,图片本身也很出彩。
B18-B19,从阿拉山口向东延伸,10张图片组成的版面,版式乱,视觉条理不是很清楚。特别是拼接在一起的图片,严重影响读者视觉,不可取。图片总体上像是风景照,人的气息少,显得没活力。有些图片使用没什么道理,没直接因果关系,如胡杨林,如西夏王陵。
B20-B21,当绿色也是一种奢侈,6张图片组成的版面,版式规整美观。不过,标题与内容是脱节的,文字上没脱节,在图片上是脱节的。图片尚可,但女电焊工的画面中,电焊工那个红帽子有点问题,如果那样工作,焊接的质量恐怕无法保证。应该是不戴里面的帽子,或是帽沿朝后(本人是学这个专业的,在工厂中有过多年管理电焊工的经历)。
B22-B23,以"蓝金"换蓝天,11张图片组成的版面,版式有新意,8张戴口罩的人组合在一起,起到一张"加强版"图片的作用。 版式与上一版风格一致,但稍显单调。版面上图片之间联系缺少逻辑性,12月戴口罩的原因不一定是污染,而可能是因为寒冷;热电厂发电的画面,只有一个烟囱在工作,其他的白色是晾水塔的水汽,对空气没污染。文字说明中的天然气供应不足也不是必然关系,即便是将来天然气供应充足了,大型企业也必须以煤或电为能源,不可能使用天然气为能源。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在化工与能源方面的最基本常识很缺乏。
B24,历史回音依旧,5张图片组成的版面,本期读图版有点像画刊的风格,文字少,图片多。版式一般,上边的图和下边的图风格迥异,差别太大。副标题是"图读新老石油人",下边的新只见场景不见人,与副标题脱离。
相关链接:
·【推荐必读】08全年最牛最全大事件大图集
·英艳星诠释性感时尚
·头戴圣诞帽 炮轰塔利班
·另类时尚 美女互殴
·编辑一周推荐 裸浴春宵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