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中国新闻摄影师的软肋

0 2010-04-07 08:26:32   蜂鸟网   作者:华威 [原创]

                        中国新闻摄影师的软肋
                        ——从第六届华赛获奖作品说开去

                              作者/华威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日前,第六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暨华赛揭晓,8大类16项金、银、铜奖和优秀奖各归其主。用新浪文化频道新闻稿中的话说,这次华赛"高扬"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为促进中国和世界新闻摄影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摄影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华赛正在成长为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声誉日高的新品牌。"

    成绩归成绩,问题归问题,通过阅读这次评选的获奖作品,以及简单的统计,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新闻摄影或者说中国新闻摄影师的几条软肋。

软肋一:丢失的彩色

    中国新闻摄影师在本届华赛中一共有三组作品获得不同组别的金奖,分别是经济科技类组照金奖《金融海啸中的招聘会》(宋荣成)、体育类组照金奖《少林功夫小子》(邱焰)、新闻人物类组照金奖《中国大地震丧子家庭再生育孕妇》(潘松刚)。

中国新闻摄影师的软肋
《金融海啸中的招聘会》(宋荣成)

    这三组组品的共同之处是所有的作品都是黑白作品。按说选择彩色还是黑白是新闻摄影师的自由,但是就新闻摄影作品而言,色彩是画面中传达信息的重要元素之一,画面色彩的丢失(选择黑白摄影)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画面的信息量,而且多幅黑白摄影作品获金奖对于新闻摄影的发展会产生误导的作用,这是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

中国新闻摄影师的软肋
《中国大地震丧子家庭再生育孕妇》(潘松刚)

    按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物质的富足已经使得每一位新闻摄影师都用上了数码相机。过去摄影师使用黑白胶卷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摄影师无力承担彩色摄影的费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摄影史上的经典黑白纪实和新闻摄影作品成为很多摄影师仿效的榜样。但是他们忘记了,早期进行黑白摄影只是在彩色摄影没有普及的时候由于物质条件限制所造成的结果,而不是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诞生的必需条件。

    中国新闻摄影师似乎还没有从传统黑白摄影的影子中走出来,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按照数十年前的工作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另一方面,从三组黑白摄影作品获得金奖来看,中国新闻摄影师对于自身画面中色彩的运用还是非常不自信,甚至可以理解为评委的不自信。

中国新闻摄影师的软肋
《少林功夫小子》(邱焰)

    这三组金奖作品中,除了《少林功夫小子》的作者、资深新闻摄影师邱焰在画面中体现出很强的影像控制力外,其他两组作品的影像控制力可以说还存在欠缺之处,能获金奖与相应组别作品整体水平偏弱和作品本身的表现题材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在影像控制方面有所欠缺的作品进行彩色转黑白的处理,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作品的总体质量,而三组金奖作品都是黑白作品有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软肋二:单幅作品

    根据不完全统计(新闻稿中有些作品未标明国别),本届获金、银、铜奖的中国新闻摄影师的作品一共有16幅(组),其中只有4个奖项为单幅作品,其余12项为组照作品。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摄影师在组照作品方面的优势,在单幅作品方面的劣势。但是我们能不能说中国新闻摄影师在组照摄影方面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呢?可能我们还不能这样说,因为相当多的组照获奖作品的影像控制和组照单张照片之间关系处理尚存在较大不足,有些作品如果不是因为表现的是热点题材,肯定会被淘汰。这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新闻摄影的值得我们深思的古老的问题,那就是新闻摄影评选评的是新闻还是摄影?

中国新闻摄影师的软肋
《饮料瓶的困扰》

中国新闻摄影师的软肋
《中国全运会中的跳远选手》

中国新闻摄影师的软肋
《万只鸭儿扬州"做客"》

    正因为如此,在本届华赛中获得单幅奖项的四名作者就非常值得祝贺了,他们在单张照片中几近完美的影像控制和画面表现,使得他们的作品分别获得了相应的奖项,他们分别是自然环境类单幅铜奖《饮料瓶的困扰》的作者邓小卫、体育类单幅铜奖《中国全运会中的跳远选手》的作者李尕、新闻人物类单幅银奖《断腿舞者》的作者郎树臣、经济科技类单幅银奖《万只鸭儿扬州"做客"》的作者程建平。有趣的是,在新浪文化频道的第六届华赛专题页面中,正好单幅获奖组别在左侧排成一列,而组照获奖组别在右侧排成一列,这样便出现了中国新闻摄影师的获奖作品都在网页右侧,呈现出一面倒的局面。

软肋三:艺术摄影进军新闻摄影

    在本届比赛中,经济科技类获奖作品中出现了两组疑似艺术摄影作品的获奖作品。我们单看这两组作品的标题,就足以让人有些眩晕《老船新曲》《光影车间》。在语焉不详,又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标题和图片说明后面,我们看到的是在很多艺术摄影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两组作品。实际上上面提到的《光影车间》这组作品,图片说明聊聊术语,新闻五要素都没有交代清除。如此作品获奖,确实很难解释。

中国新闻摄影师的软肋
《光影车间》欧阳世忠

    这两组作品不得不使我们对于跨界的"中性"摄影作品保持警惕。所谓"中性"摄影作品,就是那些既可以看作艺术摄影也可以看作新闻摄影的作品。有研究者称这一现象为"骑墙",是摄影师创作目的不明确,在投机心理的作用下所完成的作品。说到作品标题,中国新闻摄影师诗意化的标题撰写风格往往使得作品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比如这里提到的《老船新曲》《光影车间》,另外还有《致命邂逅》等。此前本人在博客里提到的作品标题存在事实错误的《挟尸要价》在本次比赛中仅获得非战争灾难类重大新闻类单幅优秀奖。如果我们的摄影师能够看看100多年前其他国家纪实摄影师所撰写的严谨、规范图片说明,无疑会惭愧难当。看来我们的摄影师还需要从撰写作品标题这样的小事开始,重塑自己的职业素养,这样才可能使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