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访谈 > 正文

泰吉轩卢骁:照片的各种解读都是浮云

0 2012-02-22 05:09:00   蜂鸟网   作者:徐彩虹 [原创]

    2月18日,国内一南一北两个城市,两个摄影原作展不约而同地拉开了帷幕。一个是美裔华人收藏家靳宏伟的《原作100》;另一个是北京的泰吉轩画廊两周年纪念展。

    靳宏伟和他的《原作100》在国内广为人知,有人说他在国内开启了一场摄影原作启蒙运动。而泰吉轩,很多人可能还不熟悉。它是家小画廊,有多小,可能比你家客厅能稍微大一点吧。它不仅小,而且还偏,不在798,不在草场地,在首都博物馆的附近。谁能想到,就是这家不起眼的画廊,收藏着一批摄影史上极具份量的的原作。也许若干年之后回首,它会是中国摄影发展史上一处无法回避的地标。

    在早春二月的寒风里,我按图索骥地找过去,在白云路的珍宝馆外面来回转悠了几圈,正在一脸茫然的时候,一位保洁大爷指点我从一处偏门进去,进去以后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廊桥回转,曲径通幽处即是泰吉轩。

    推门进去,只见一位少年老成的青年在乌泱泱的人堆里娓娓而谈,即刻醒悟到他就是这家“小画廊”的“少当家”卢骁了。卢君85年生人,圆脸上一团和气,在本该痴迷于非主流自拍的年纪,偏偏对摄影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原作收藏,最后竟给他捣鼓出这么个画廊来。看着儒雅外露的他,我只能感慨一句:有志不在年高。

    本是奔着原作来的,即刻我也化身为乌泱泱的人堆中的一员,在这个阳光漫射的下午,和卢骁同学一起踏上摄影的穿越之旅。

卢骁:艺术品只是纯做投资就没劲了
保罗•斯特兰德早期作品


    穿越的第一站停靠在摄影分离派的地盘。保罗•斯特兰德,作为纯影派摄影的开创性人物,斯特兰德后期的作品跟亚当斯等人的风格非常接近。不过这里展出的是斯特兰德早年游历欧洲所拍一张风景照。在画意摄影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下,这张照片不无例外地糅合了照片和绘画的特点。手工上色,色彩美得像一幅画。但是它的确是照片,有着比绘画更详细的细节,此外它的全景深的控制,已经做到了后来纯影派所推崇的极致。这张照片极好地印证了一个道理:任何流派的产生都不是空穴来风,必然可以在历史中寻见其端倪。

卢骁:艺术品只是纯做投资就没劲了
F64小组成员爱德华•韦斯顿作品  

    接下来的旅程中我们为F64小组驻足停留。即便不了解摄影史的人,一听F64,也能大致猜想到,这是一个强调小光圈,大景深,追求完美细节呈现的群体。如果你了解一点摄影史,那么,安塞尔•亚当斯、伊莫金•坎宁安、爱德华•韦斯顿、这几位的名字你一定不陌生。还有一位我们所不熟悉的F64小组成员约翰•保罗•爱德华兹,此次都有原作展出。原作和印刷品比起来究竟有多好,我没办法进行感性的描述。不过非常有意思,泰吉轩收藏了两张安塞尔•亚当斯的风景作品,一张是摄影师生前的原作,还有一张是后来由安塞尔•亚当斯的学生用原底冲印的。

 卢骁:艺术品只是纯做投资就没劲了
安塞尔•亚当斯作品

    卢骁同学强烈建议大家拿两张照片比照着看。这一对比,才知道“艺术品是无法复制的”此言不假。抛开冲洗照片的个人风格不谈,单单是相纸的改变,已足以让作品的艺术氛围大幅度改变。所以,在原作的鉴别中,相纸也是年代考证的重要依据之一。纸上谈兵千句万句,不及你亲身一见来得清楚明白。总之一句话:还是得看原作。

    旅行中的休憩小站设在了伊娃•鲁宾斯坦的闺阁。伊娃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的女儿,她的照片有现在流行的小清新感,而且能感受到与音乐相通的韵律感。卢骁同学比较赞同伊娃对艺术的理解。伊娃认为真正的艺术没法解读,如果你能解读莫扎特的音乐你就是莫扎特,对于一张摄影作品,你保留自己的感觉就是了,不必人云亦云也不必将观点强加于人。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们说“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很多时候我们岂不是自欺欺人地盲从了主流的观点。

卢骁:艺术品只是纯做投资就没劲了卢骁:艺术品只是纯做投资就没劲了卢骁:艺术品只是纯做投资就没劲了
莫霍利•纳吉实物投影作品(这三幅投影作品你能猜到到是什么吗?)

    继续穿越,迎面而来的鼎鼎大名的莫霍利•纳吉。这位包豪斯学院代表性奠基人物,在欧洲艺术碰撞最剧烈的时候,其身影随处可见: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归根到底可能还是因为他拥有一颗哲人的大脑,所以能干出开创性的事儿,就跟杜尚似的,一个小便池,四两拨千斤。泰吉轩这次展出的是他的三幅实物投影作品,实物投影其实曼•雷干得更多,但是纳吉的实物投影却更有学术价值,因为纳吉让人看不出来他投的究竟是什么,难道他玩了摄影蒙太奇?虽然纳吉也给作品起个名字,但你就爱信不信吧,别当真。倒不如来一场猜谜游戏,也怪好玩的。

    紧随纳吉的是与其生命不乏交集的哈里•卡拉汉:纳吉生命中的最后十年是在芝加哥设计学院度过,而哈里卡拉汉正好是这所学校的摄影系的教授。作为美国摄影界五六十年代的核心人物。哈里•卡拉汉的作品秉承了包豪斯学派对视觉的研究,又不乏审美的具象元素。他的作品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注重空间感。

卢骁:艺术品只是纯做投资就没劲了
拉夫•吉布森作品

    在这段穿越之旅中,你还将遭遇温斯顿•林克、拉夫•吉布森……等知名摄影大师;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下面要补充的,是在穿越过程中我和卢骁之间一段的小小对话:

    Q:从今天的展览看,觉得可能你们还是会比较侧重某些流派,比如纯影派?

    A:其实也不是。像今天这个展览,F64小组,可能大家知道的只是亚当斯、韦斯顿,但我们这次去挖掘一些我们很少看到的人的作品。其他像我们之前做过的展览,比如尤金•阿杰,奥普斯特•桑德这些人的展览,没有严格界定。我们做画廊是想把最好的东西展现给大家,把最好的作品争取留在中国。这是我们要做的.至于什么流派不重要。

    Q:你们的收藏有一个既定的脉络吗?

    A:没有。因为觉得国内什么都缺。有些人可能只收某一流派,但对于我们来讲,因为是做画廊,所以我们基本按照摄影史来,有什么收什么。

    Q:你们的藏家大概是个什么样的构成?以投资为主的比例大吗?

    A:藏家基本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藏家不一定都是摄影爱好者,比如说我对摄影一点不懂,但是我就是喜欢。所以纯做投资的人比较少,因为目前知道和关注这个领域的人还是少,也有人问过,但是艺术品如果只是纯投资就没劲了。

    Q:据说你也是因为兴趣才开了这家画廊?

    A:对,我是因为兴趣。毕竟你是一个画廊的话,你可以跟国外的很多机构包括艺术家,你能谈,如果个人的话,很难去谈这些东西。我们把这些东西带进来。作为一个画廊来讲,我们不能说画廊不盈利,但至少在短期之内我们一直是赔的状态。我们的观点是很多东西至少能留下来。因为中国就没有什么原作,美术馆也好,藏家也好,基本都没有。当我们过多少年之后,当我们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当我们需要这些东西的时候,至少我们知道谁有,知道去哪里去找。就是大家一起努力,多留一些东西。

    Q:非常巧,今天下午在国内还有一个原作展开幕,你怎么看待《原作100》这个展出?

    A:嗯,真的是很巧。因为靳宏伟他是一位收藏家,美籍华人,本身在美国学的摄影,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重点在于学完摄影他没做摄影去做了企业,所以他有资本去收作品。其实这个展览在国内很重要。我们从来没有那么多原作集在一起的一个展览,他应该说在中国创了一个先河。现在是他一个人收藏了,从长远来说,将来一定是越来越多的人来收藏,大家手里的东西越来越多。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