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赫奇耶超维:用照片打造超维数字奇观

0 2012-03-28 06:11:00   蜂鸟网   作者:三联周刊 [转载]

    对让-弗朗索瓦·赫奇耶(Jean- Francois Rauzier)的作品最简单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介绍往往只有一句话:“借助电脑技术,他的每张图片都是由几百张到几千张特写照片拼接而成的。”从网络上找到的图片看来,大多数像是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式的迭代形式照片与一些著名建筑的混合,弥漫着电影《盗梦空间》式的科幻氛围。只有走进北京798艺术区巴黎·北京画廊“超维摄影”的展览现场,看到墙上的大幅照片之后,这些“数字奇观”才变得异常清晰和令人兴奋起来。

赫奇耶超维:用照片打造超维数字奇观
《圣保罗》,巴塞罗那


    2011年创作的《卢浮宫》,黎塞留馆、叙利馆和德农馆古典主义建筑立面已经被堆叠成一座巍峨的山城,远处是波光粼粼的海平面。左右对称、轮廓整齐的宫殿窗户后面出现了一张张世界名画,叠加在六块玻璃窗的窗格后面。威尼斯的《Scala Del Bovolo》塔楼反复自我扩张变成一座空旷的水上城市,因为过于密集的螺旋形白色楼梯和栏杆而让人头晕目眩。

赫奇耶超维:用照片打造超维数字奇观
《卢浮宫》,巴黎


    被列为联合国世界遗产的巴塞罗那圣保罗医院建于20世纪初,到2009年都一直充当着它的医院用途。赫奇耶的《圣保罗》把医院里不同的楼群构筑成一个单体建筑,如同色彩斑斓的立体魔方,几乎是一张最难找到他的拼接规律的图片。不过,这组风格显著的高迪式建筑群其实并不出自高迪,而是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师路易斯·多梅内克·蒙塔内尔的设计。

    赫奇耶把他的作品定义为“超维照片” (Hyperphoto),这一术语意味着让电脑硬盘充当暗房,并置、复制和排列几百到几千张高分辨率照片,一张张都是他在拍摄现场刻意捕捉的,依靠艺术家的想象力把它们拼接成一个无缝的整体,一种名符其实的数字拼图游戏。这种合成图像是摄影还是绘画?也许两者皆是,他嫁接了绘画和电脑技术去构建那些既虚幻又宏大的图像,宏观与微观、虚拟与实体、理性与想象并存其中。

    观看这些超维照片的乐趣之一是极高的清晰度,还有无数有趣的细节等待被发现,这是人眼很难捕捉到的精确细节,让人对那些真实世界的场所产生栩栩如生的亲密感觉。展厅里总有观众试图伸手碰触照片,然后又被制止。如果可能的话,电子触摸屏会是这些照片更好的欣赏方式,你可以不断点击放大和缩小,进入到图像的生动世界中。

    赫奇耶从外面走进来,他刚刚从北京街头拍摄回来。见到他之前,我设想这位长年在电脑前埋头工作的摄影艺术家一定是双眼失神、表情阴郁的样子。恰恰相反,他看起来轻松愉快,富有亲和力,脸上还带着工作回来的兴奋。他几乎迫不及待地告诉我说,在北京的6天时间里,他已经拍下了3万多张照片。

    赫奇耶出生于1952年,从法国路易·卢米埃尔艺术学院毕业后从事商业广告摄影。2002年,他开始创作他的超维照片,当时他的期望是“让时间停顿下来,宏大的景观和所有的细节存在于一张图片中,可以同时实现180度全景图像和超近距离的特写。”

    “为了实现全景图像,我最初尝试用全景相机和广角镜头,就像用广角取景器的电影导演一样,但是180度取景器已经很失真了。我对不能实现真正的全景效果感到沮丧,就尝试先拍4到10张照片,然后把它们拼接在一起。在掌握了整个过程之后,细节照片的数量不断增加直到几千张。”他回忆说,“没有什么相机的镜头可以在一张照片中实现这样的清晰度,在30 厘米的方寸中我可以拼接500张照片。细节确实存在,隐藏在图片中,就像它们隐藏在现实中一样。”

    最初的超维照片内容集中在农田、沙漠、水景等自然景观,还有“原罪”的主题反复出现,蛇、苹果、玫瑰、神秘符号和潜意识中的形象构成的蒙太奇画面,一些荒诞离奇、巴洛克或者未来幻想的场景。有时候是公开的忧郁表达——《在时间上》,艺术家本人以一个穿黑衣、戴礼帽的男人形象独自站在诺曼底埃特尔塔海滩上,远处的夕阳映照着那片著名的海滩岩石。

    仔细看去,孤独的男人是站在“被磨损的时间”上,几千个旧闹钟蔓延着代替了暗黄色的沙砾。对时间的不安感觉和图像本身超现实主义的审美之外,令人吃惊的是它极度现实的细节,如果点击放大,几乎每个钟面上都可以读出钟点。2005年,他的镜头开始从原野移向城市,“最初几年我的作品是内在的反省,像一条启发的路径,把我带向纽约的巨型城市景观”。

 



    巴黎·北京画廊总监陆楠(Romain Degoul)3年前在巴黎某次艺术博览会上第一次见到赫奇耶的作品,其中那幅拼贴威尼斯城市里几千幢建筑的《威尼斯》让他产生了购买的冲动。陆楠评价说:“他在世界各地的城市旅行,把他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放置在一张照片中,照片的色彩、构图、细节、清晰度都非常强烈、具有冲击力。”

赫奇耶超维:用照片打造超维数字奇观
《白色巴比伦》,法国

 

    大部分时候,赫奇耶采用具有古典美的对称构图法则,凡尔赛宫的《橘园》就是很好的例子。儒勒·阿尔杜安·芒萨尔在1684年间建造的这幢建筑物是冬天用来存放树木的,包括一条150米长、线条纯粹的穹顶长廊。赫奇耶把穹顶长廊顶部做了切割,变成莲花花瓣一般顶部尖尖的线条,这些美丽的“花瓣”被富有韵律地重复排列,并用一池碧水造成镜像效果。按照他本人的解释,他希望在“图像中实现存在于巴赫音乐中的对称性,同一个主题的对称排列,对称之中又有一点转换”。

    从作者的初衷来说,Hyper photo的命名是指涉他的照片与超写实主义(Hyper-realist)绘画之间的关联,而不是强调它的维度。但是像《迷宫》这样的图像,因为多重视点的并置和虚拟的深度,确实让人产生三维的错觉。这是法国一处乡村教堂底下的小迷宫,在画面上沿着路径被不断延伸,仿佛无穷无尽。迷宫里水面的木船上再次出现了那个穿黑色风衣、戴黑色呢帽的男人的背影,他微微地弓着背,双手交叉着放在身后,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在忏悔。

    并不是所有的超维照片都赏心悦目,有些照片令人迷惑,必须了解和重组背后的故事。蒙利特(Monlitor)是巴黎16区布洛涅森林公园附近一处始建于1929年的游泳场馆,1989年被关闭,因为属于历史保护建筑,一直处于既不能拆除又不被修复使用的废弃状态,从此空荡荡的场馆成为涂鸦艺术家的圣殿。

    在那张看似画面混杂的《蒙利特》中,赫奇耶表达了他对涂鸦这种自由街头艺术的敬意。围绕在游泳池周围、最初充当更衣室的三层柱廊不断向上延伸,每根柱廊上都拼贴了涂鸦作品,一排排涂鸦艺术家的名字用醒目的黑色字体写在泳池的底部。除了一些当代艺术家的肖像之外,最早提出“原生艺术”概念的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枯瘦的身影也倚在二层栏杆上。

赫奇耶超维:用照片打造超维数字奇观
《外交部图书馆》,凡尔赛宫

 

    赫奇耶对构筑他的先贤祠的游戏似乎乐此不疲,在以华盛顿参议院图书馆为原型的《理想图书馆Ⅲ》中,如果仔细寻找,在图书馆的圆形穹顶下面,你可以发现柏拉图、哥伦布、巴赫、爱因斯坦、雨果、马克思和甲壳虫乐队等这些历史名人。

赫奇耶超维:用照片打造超维数字奇观
《斯大林塔》,莫斯科

 

赫奇耶超维:用照片打造超维数字奇观
《Scala Del Bovolo》,威尼斯


    《理想图书馆》系列以万花筒般超现实全景形成自我的小宇宙,似乎从形象和隐喻意义上都与博尔赫斯笔下的《巴别图书馆》相契合,虽然它们不是六角形的。在希伯来语中“巴别”(Babel)是“变乱” 的意思,而在巴比伦语中意味着“神之门”。博尔赫斯在《巴别图书馆》中描述说:“宇宙(也有人把它叫做图书馆)是由不定的,也许是无限数目的六角形艺术馆组成的,在中心有巨大的通风管,周围用低矮的栅栏相围。从任何一个六角形看,我们可以看到无止境的上面或下面的书架层,书架的高度也就是楼层的高度。”他也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