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影像思辨】顾荣军:纪实摄影,是态度!

0 2012-05-05 05:50:00   蜂鸟网   作者:顾荣军 [转载]

   很久不在摄影领域与某些定义文字较劲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一个人的影响,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李良荣教授,听他的课读他的书,收益之一便是:人这一辈子不必与定义过不去,但对于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必须了解它的概念。

  例如杯子的概念,大家都很清楚,但如果给杯子下定义,你能写得出来么?鲜花我们也明白是什么东西,但是要给花一个定义,你会不会犯愁?我想正因为我们对某个事物有着相同的概念所以我们可以沟通,一旦我们对同一事物的概念不一,沟通就比较困难了。这也就是有人觉得拍面朝黄土背朝天苦大“愁”深是深刻的纪实体裁,而在寻常巷子的里寻常老太就不算是有份量的纪实体裁。正因为对纪实摄影概念不清,我们才会在拍摄体裁以及作品价值的判断上产生分岐。

【影像思辨】顾荣军:纪实摄影,是态度!
阮义忠作品

  当然自古至今,学术届一个理论的确立与传授都从给出一个定义开始的,这是因为有了定义人们可以最快速度的明确这一理论涉及的范围以及意义。然而定义仅仅是字面上的解释与归纳,一旦这种字面上的解释遭遇国情、环境、历史等到各种原因影响,那么分歧就会出现了,如document ,snap shot等词流传到中国会产生很多个译法。所以我个人觉得,要理解纪实摄影,不该停留在它的字面定义,而是要尽可能多的去了解纪实摄影的使命,社会功能等,这些都属于纪实摄影的概念范畴。

  更何况在西方,虽然纪实摄影的实践已经较为充分,但对纪实摄影的定义也不完全统一。所以不太赞成对词意作文章,而更倾向于对这个理论产生的动因,以及其理论对社会的功能性的分析。摄影有纪实性的特性,但不能就把摄影字面上定义为纪实,与此类推,纪实摄影字面理解为摄影的摄影就为荒唐。这在宋刚明老师的文章里也看到类似的感慨。

 

【影像思辨】顾荣军:纪实摄影,是态度!
阮义忠作品

  撇开纪实摄影定义,是什么催生了摄影并促使其快速发展的?记录人类历史应该是其原始动力,至今世界上流传了无数让我们慨叹让我们激动让我们见证过去的照片,这仅仅是因为爱拍照的人越来越多么?还是归功于摄影的进步和人们对摄影艺术性理解的提升?若是这样解释恐怕都不太准确,我想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无法独立出社会,没有了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这双巨手,恐怕今天咱们用不着坐下来讨论何为纪实摄影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要理解摄影,进而科学的理解纪实摄影,恐怕应该更多的以一个社会观察者的角度,或者站在社会学的立场,绝非仅仅是摄影的立场。摄影无非是一架工具创造一个四边形,这四条边之内之外,完全是对社会的反映。所以,理解纪实摄影的核心概念不是你拍的照片是否是纪实摄影,也并非是你的照片影响力大还是小,如何发现这个社会,认识这个社会,并评价这个社会该成为更多思考的问题。

  任何艺术门类,超脱不了这个社会,否则它成没有生长的土壤。所以,摄影也逃离不了“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为社会服务”的现实主义精神。正是因为将这种现实主义精神渗入到摄影中,才会生出纪实摄影的目击社会,见证世界的功能,并被注入了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

  台湾学者陈映真先生曾在他创办的《人间》杂志中对纪实摄影产生的背景进行过论述:纪实摄影和报告文学都发端于19世纪末叶、20世纪初叶和中期以后,当欧洲和北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急速发展所造成的矛盾达到相当尖锐程度的时代。。。。。。人民或忧心冲冲地、或愤怒地要求知道生活中隐藏的矛盾真相,要求知道历史变革运动的实况……”以后的发展证明,纪实摄影在社会批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要远远大于对人类成果的歌功颂德。

  所以,我主张对于纪实摄影的探讨,主要立于更新人们局限在拍摄方式,作品影响力等摄影本体上的认识,而能推动人们对于摄影社会功能性的意识化,并以一个社会学家的角度,使关注这个社会并挖掘这个社会转化为自觉的意识,并自觉地去支配自己的行动;这样才会使得我们通过摄影,对这个社会的认识从粗浅、零碎转化为完整、系统,从而越加坚定。

【影像思辨】顾荣军:纪实摄影,是态度!
阮义忠作品

  因此,我想摄影或者说纪实摄影不是目的,了解社会,尊重,并解释这个社会似乎更加有意义。了解了这个概念,大家都不会再执着于摆拍,或抓拍的疑惑,因为纪实并不代表简单的记录,纪实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拍什么题材和使用什么样的照片机都不是问题,我们拿相机拍纪实照片的态度就是要用图像语言将所要说的事情尽可能流利的表达出来。每一个时代都有其重要阶段,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有其重要意义。2008年我们经历了那么多事件,这个多事之秋其实到处都有极其重要的纪实题材,也必将成为纪实摄影史上一个重要篇章。只是对于这些事件,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得出社会结论不一,作品也就呈现良莠不齐现象。在5.12大地震中,一定不仅仅是军民一心,为万分之一的生命迹象而抗战,一定还有某些记者为了报导,防碍救灾现场进行采访,一定不只有生命自救的奇迹画面,肯定还有残存生命在希望前自我放弃的悲凉镜头。。。。。。即便所有的记者都冲向拍摄现场,并不能将此次空前的巨大空难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社会各方面的或深或浅的各种关系表述清楚。所以我们才会更需要纪实的态度去服务于这个社会。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的创始人、艺术史学家博荣特”纽豪尔(摘自孙京涛一书中)博士1938年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纪实摄影与其说是一种目的,不如说是以“严肃的社会学目的”为目的的手段。纪实摄影家“首先是……一个观察家,他在照片中注入自己对照相机前面的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但他拍摄时并非无动于衷……他会把他对问题所触觉到的情感置于他的摄影研究中,因为他认识到这是教育他所面临的公众的有效办法。难道这不就是纪实?

  此外,对于纪实摄影是否可以更名为人文摄影,我并不太赞同这种说法,主要由于其将摄影的功能单一化。以后有机会,我希望可以更多以文字方式来与大家探讨。

  用一位摄影师的话结束今天对于纪实摄影的感慨,他是锡德。格罗斯曼,他说:摄影家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尽管我们今天拍的整箱的照片不会有人愿意购买,但我知道,总有一天它们会有用的,这就是我们的成功。

  这也就是最近在阮义忠先生在上海讲座时的一句话不谋而合,他觉得,一位纪实摄影师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持之以恒”。对于社会的关注不可能一天两天,如何能做到持久的关注社会,思考其深层原因并去用影像跟踪记录,这是一个需要巨大的耐性与毅力,也许真正能做到的还是少之又少吧。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