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编者按:今天是2012年5月25日,在58年前的今天,一位才华卓越的战地记者在越南的战场上殉职,他就是罗伯特-卡帕,马格南图片社的创办者之一!
他英俊、幽默且迷人,总是带着玩世不恭的笑容;一生经历了5次战争,那些浴血拍摄让卡帕名闻天下,也带来巨大的痛苦。也许卡帕并非生来就要做一个战地摄影师,但历史与现实却将他推上了人生的每一级台阶。他用最有力的视觉影像提醒着我们——普通人的坚忍、仁慈和乐观是对抗黑暗力量最有力、最具英雄气概的方式。
唐师曾解读卡帕
(唐师曾:1961年生,新华社记者、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1990年, 作为战地记者独自潜入伊拉克,并曾任新华社驻中东记者。)
1979年我在北大图书馆第一次看到卡帕,那是《TIME – LIFE》出版的一套40 卷画册《World War II》。我被历史照片无与伦比的说服力所震撼。众多惊心动魄的照片右下角,总有一行细小的黑字: Robert Capa。一次偶然机会,我在英格 丽·褒曼的自传中又看到这个名字,褒曼把这位与她有浪漫恋情的卡帕写成“有趣的、穿军装拍照片的人”。
细数卡帕的生平,一串好莱坞似的履历使我顿觉时光错位,人在地上爬,心在天上飞。从此坚信只有相机才能记录历史, 做卡帕一样的摄影记者——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
卡帕为人简单、工作随意,基本上是看见什么拍什么,一般只用平视取景,尽量不用俯、仰角度,也很少使用广角和长焦。他写的通讯和他拍摄的照片同样动人, 看上去冷静而不带感情色彩。卡帕是一 个彻头彻尾“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的自由记者,一路逃离匈牙利、德国、 法国、西班牙的集权政体,绝不向任何金钱权利屈服。他关心人类命运,对不同国籍、种族、性别、年龄、贫富、文化背景、党派和宗教信仰一视同仁。他在战争、饥荒 和灾难基础上完善关心人的原则,并将这种道德传递到世界各地。
西班牙内战中,卡帕以一幅《士兵之死》 名闻天下,战争给他无上荣耀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痛苦,他的爱侣格尔达·塔罗命丧在坦克之下,年仅26岁。女友的死让卡帕更加痛恨并且重新审视战争,在战场上卡帕从不摸枪,他只用照片向人们讲述,到底什么东西才值得奋斗。
17岁的政治流亡者
1913年10月22日,安德烈·弗里德曼出生于布达佩斯一个非传统的犹太家庭, 这是卡帕一生中的第一个名字。他有着较深色皮肤、浓密黑发和乌黑大眼睛,遗传了父亲能说会道的天赋,也继承了在困难时期也能吃饱吃好的本事。
少年时的卡帕虽然性格外向、独立,富有冒险精神,但也酷爱阅读,很早就开始对社会事务和政治改革感兴趣。1931年,因为一次与共产党人的谈话,年仅17岁的卡帕被迫离开匈牙利,成为一名年轻的政治流亡者。
养父名叫柯特兹
1931年7月,卡帕前往柏林,就读于德国政治学院,主修新闻学,因生计问题,在德夫特摄影社做着外勤员和暗室助手的工作。然而好景不长,1933年1月,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作为左派的犹太人卡帕 很快就逃离了,并于9月去了巴黎,他希望能在那里以摄影记者的身份取得成功。事情总是没有想象的顺利,直到1934年春, 卡帕遇到了安德烈·柯特兹,一位享有盛名的匈牙利摄影家。柯特兹和妻子伊丽莎白收养了卡帕。
小相机美学
在柯特兹的指引下,卡帕拿起了徕卡, 并意识到它作为纪实报道的工具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潜力。它让他能够混迹于巴黎人民阵线游行的人群中,并且可以抓拍照片,这是那些无论到哪里都拖着醒目的格拉菲相机的摄影师们无法做到的。后来, 卡帕怀抱他的这一探索又向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走向了战场。在此期间他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等人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也彼此批判。与导师柯特兹一起,他们跻身摄影革命的领军人物之列,这次革命引入了小相机美学,其要义就是布列松所推崇的“决定性瞬间”。
1934年,卡帕遇到了一个冲劲十足、野心勃勃并颇有历练的德国女子,名叫格尔达·塔罗。格尔达很快便与安德烈相恋, 并成为他事实上的商业经纪人。1936年, 卡帕和格尔达决定不再用自己的原名“安德烈”,而打造一个名叫“罗伯特·卡帕”的成功美国摄影师。很快这个神秘的卡帕真的出名了。
像战士一样出击
作为一名摄影人,卡帕无疑是成功的,另一方面,他也是幸运的,不管是工作需要还是本身对政治局势的关注与热情,卡帕总能主动出击,如同战士一样,用镜头捕捉历史,用画面述说战争的惊心动魄。他的作品也许质量并不出色,最为出名的作品 《诺曼底登陆》甚至模糊失焦,但观看的也很难不为他的作品感动,因为他用生命完成了拍摄。
1938年4月,卡帕与朋友到达苏州,并记录下了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重要的台儿庄战役
1944年卡帕随美军登陆诺曼底奥马哈岛,用生命拍下了当时激烈的状况
《倒下的士兵》之谜
在电视时代到来之前,公众完全依靠杂志报纸出版物获得对时事的视觉信息——而卡帕的照片却是空前的及时和给力。1936年8月,卡帕与格尔达·塔罗前往西班牙采访共和国政府对抗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叛乱。在安达卢西亚,卡帕拍摄了一名西班牙共和党(保皇派)武装人员被击中的照片,这或许是史上最伟大的战争照片之一,也是卡帕最具争议的照片。 它不仅受到了针对拍摄地点的质疑,还有 关于其可靠性,即是否摆拍的质疑。
当1937年被问及照片之事时,卡帕回答道“:在西班牙拍照不必耍花招。你不用摆布你的相机(或摆布被摄者)。照片就在那儿,你拍就是了。真相就是最好的照片, 最好的宣传材料。”经过所有的争议和推测之后,卡帕《倒下的士兵》的照片仍然成为了所有在战争中倒下的保皇派士兵的象征,也是西班牙共和国的象征——向着铺天盖地的强权勇猛冲锋,却终于遇难倒下。
结缘《生活》杂志
1937年底,卡帕的爱侣格尔达·塔罗 在采访马德里西部布鲁内特的战役中命丧坦克之下,年仅26岁。本打算与格尔达结婚的卡帕永远也无法从她的去世中完全恢复过来。8月末,他乘船去了纽约看望母亲和弟弟康奈尔,当年他俩都移民到了美国。在那里,卡帕和《生活》杂志谈成了协议。
在诺曼底成就经典
作为他最著名的一次任务,1944年6 月6日,卡帕与美军第一批军队登上了诺曼底的奥马哈海滩。凌晨4点,所有人,包括卡帕,悄悄地在主甲板上集合,并在登陆艇上就位。随后,登陆艇被放入汹涌的海里。
卡帕拍摄的最著名的《诺曼底登陆》
为了拍摄登陆,卡帕带了三台相机: 两台35毫米康泰克斯单反相机,每台都上了一卷36张的黑白胶卷,还有一台装2英寸反转片的禄莱福莱相机。他在运输船和登陆艇向奥马哈海滩进发时使用禄莱福莱 相机,离开登陆艇开始涉水上岸时,换用了第一台康泰克斯,拍完36张后,又换了第二台康泰克斯。一卷胶卷过后,他发现手抖得厉害,没法装新胶卷,于是便退回到水里,上了撤离伤员的医疗登陆艇,然后又用上了禄莱福莱相机。
回到英格兰,卡帕将拍过的胶片通过信使送到《生活》杂志的伦敦办公室,为了赶上下一期的截稿时间,《生活》杂志暗房的技术员匆忙中把烘干箱的温度调得过高,导致胶卷上的涂层融化。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卡帕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72张底片几乎全部被毁,仅保存了11张;而用禄莱福莱相机拍摄的反转片并未受到损伤。
美女明星恋人
在卡帕后来的生活里,巴黎是他的总部,是他周游世界的行动基地。就是在巴 黎,卡帕认识了英格丽·褒曼并与她相爱。 1946年在追求褒曼的时候,卡帕在好莱坞 停留了数月,立志成为一名导演兼制片人, 同时也在写作《轻微失焦》,他希望以此为基础撰写电影剧本。在《美人计》片场,卡帕拍了许多英格丽的照片,导演这部电影的是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他也是褒曼倾诉心事的对象。后来褒曼在回忆录中透露她曾想嫁给卡帕。但前女友的死却让卡帕觉得自己永远不能娶任何人——连英格丽·褒曼也不能。他相信如果他结了婚,就不能再轻易地接受危险的任务了。
马格南诞生了
1947年卡帕和他的朋友们,亨利·卡 蒂埃-布列松、大卫·西摩、乔治·罗杰和威廉·范迪维特等人,合作成立了图片社“马格南”。卡帕十几年来一直有这样一个心愿,这是他出于对其他图片社的不满,而采取的解决方案之一。在以后的生活中,卡帕投入了大量时间,指导运作在巴黎和纽约的马格南办公室。他最大的爱好就是邀请年轻摄影师加入到图片社,并将他们看作自己家庭的延伸。为了尽可能地帮助他们个人和事业,只要条件允许,他可以做任何事情。
按下快门,在生命最后一刻
1954年5月,为了完成《生活》杂志的拍摄任务,在越盟刚刚夺取奠边府的时候,卡帕到达河内。但他还没有错过奠边府的 战况,因为越盟宣布他们允许法国军队撤离几千名俘虏中的750来名伤员。卡帕和《生活》杂志记者多恩·威尔逊立即出发向老挝北部的琅勃拉邦进发,采访这次行动。
5月25日,排成纵列的士兵和记者不 时被地雷和狙击手阻止前行。在一次停歇时,也就是下午2点50分,卡帕拍摄了在高草间行进的一个排。这张几乎和另一张彩色照片一模一样的黑白照片是卡帕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后来,他到了一个平缓的长满草的堤坝斜坡,在开始往上爬的时候, 不幸踩中了越盟的地雷。他的康泰克斯相机缠在左手上,但尼康相机被炸到了几英尺之外。重伤后的卡帕被抬回到5公里以外的东贵村,在那里,一名越南医生宣布了这位摄影家的死亡。
1954年,卡帕用彩色的柯达克罗姆彩色交卷在越南拍摄照片,《越南悲剧》组照再次引起轰动
卡帕镜头下的蒋夫人宋美龄
照片中的士兵肩抗火箭发射筒和弹药艰难渡河,拍摄过后12天他在战场阵亡
20世纪50年代,卡帕在另一位摄影家菲 利普·哈斯曼家里打扑克,拍摄于纽约
罗伯特·卡帕大事记
●1913年10月罗伯特·卡帕出生在布达佩斯。
●1931年进入政治学院主修新闻学。
●1932年被派往哥本哈根拍摄列夫·托洛茨基,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作品。
●1933年希特勒夺得独裁大权后,逃往巴黎,结识了安德烈·柯特兹以及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1936年开始以罗伯特·卡帕的名字出售照片。
●1936年与格尔达·塔罗前往西班牙,采访了巴塞罗那、阿拉贡战线、马德里和科尔多瓦战线。
●1936年以自由供稿人的身份为《生活》杂志工作。
●1944年跟随第一批美国两栖作战部队在诺曼底的奥马哈海滩登陆。
●1947年与布列松等人组建马格南图片社。
●1954年在日本度过3周,在那里专注于拍摄儿童。
●1954年在越南北部拍摄时,不幸踩中地雷身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