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资讯 > 正文

揭秘“中国制造” 聚焦上海老相机博物馆

0 2012-06-15 07:37:00   蜂鸟网   作者:赵子然 [原创]

    6月9日,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之际,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6月10日起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蜂鸟网第一时间采访了负责人陈海汶先生,笔者将带领大家聚焦老相机博物馆,品味一架架年代久远的绝版照相机,欣赏一组组活灵活现的摄影艺术雕塑,寻访沪产老相机研制发展的轨迹,见证海鸥相机制造的历史流程,揭秘相机的“中国制造”……

    相关阅读:老摄影家光圈记忆下的“老相机博物馆”

    如果有时光机器可以将时光倒流,让我们将记忆的片段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从我国可考相机制造史上第一台国产相机仙乐(SELO)牌照相机,到后来的七一牌照相机、上海58型照相机,再到“东风”、“海鸥”牌照相机,我国的相机工业蓬勃发展,当时的水平非常接近国际顶尖水平,为相机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光阴六十年,弹指一挥间,现在的摄影圈内再也难觅“中国制造”的相机。我国传统照相机工业的一生就这么一溜烟儿地过去了,有失败、有成功、有辉煌、有落寂,老摄影家更多的是无奈、是追忆、甚至是希望。庆幸地是我们还有老相机博物馆,老相机博物馆希冀通过老相机的展示,保存并复刻经典的梦想。老相机博物馆分享和见证了关于相机时代、关于老相机制造与收藏、关于我们所曾经记录和即将记录的未来。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走进老相机博物馆:

    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坐落于上海黄浦区重庆南路308号(白玉兰剧场楼下),6月10日起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逢周一休馆。展厅内容包括中国老相机制造厂家专区、全机械120双反(胶片)相机“海鸥”4A-109型工艺技术专区、摄影留念群体雕塑群、珍贵收藏相机展区、全机械120双反(胶片)相机“海鸥”4A-109型整套传统装配作业线。博物馆以唯一遗存、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传统装配作业线——“海鸥”4A-109型为展示主体,凭借经典相机、经典制造、经典影像、经典体验组合五大展区解密相机制造原理、阐释摄影文化的本源,传动老相机制造时代的特殊情感与珍视。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五大展区特色介绍 


    一、中国老相机制造厂家专区

    介绍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国内34家相机厂家及这些厂家生产的当时标志性经典相机。其中包括北京大来、紫金山牌Z-135-1型、西湖牌35型相机等。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国内34家相机厂家及这些厂家生产的当时标志性经典相机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二、全机械120双反(胶片)相机“海鸥”4A-109型工艺技术专区

    凭借近百件实体模具、技术零件图纸详尽展示,以多媒体生动介绍海鸥4A-109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相机制造的历史、构造及工作原理等知识。收藏海鸥4A-109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大主体压铸模具、面罩制造模具、环带透镜制造模具等。并展示现今上海唯一遗存的、原始的、全套的海鸥4A型零件设计图纸。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海鸥4A-109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面罩制造模具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这是现今上海唯一遗存的、原始的、全套的海鸥4A型零件设计图纸。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近百件实体模具的馆藏展示。
 

    三、摄影留念群体雕塑群

    天安门背景,时代特征的雕塑群,随着相机情感和心灵触动的表达——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生动的场景设置牵引着人们怀旧的思绪并留下特殊的影像纪念。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四、珍贵收藏相机展区

    大量陈列有五十年代末国产相机研制开始上海所生产的各种型号、式样的时代精品相机。例如东风牌120型相机、红旗牌20型相机、上海牌58-Ⅰ、58-Ⅱ、58-Ⅲ、58Ⅳ型等。影响中国相机发展的具有100多年历史的世界相机珍品。如莱卡、禄莱、柯达、哈苏系列等。(展出国产老相机珍品120余台、国外老相机珍品80余台,包括各种相机镜头附件等共200多件)。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五、全机械120双反(胶片)相机“海鸥”4A-109型整套传统装配作业线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珍藏相机的展示并非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地方,最具特色的是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台“海鸥”4A-109型全机械120双反(胶片)相机的诞生,重现唯一遗存、当时中国相机制造120双反最高水平的传统装配作业线。此条作业线历经多次改制后生产和停产,虽荆芥坎坷,在深具老相机制造情怀的“海鸥人”及技师团队和摄影家陈海汶先生的执着努力下,终于在这里,还原关于老相机收藏制造的传奇,完整呈现历史流程。此款中国制造仿“禄莱”双反相机诞生,为那一代的人们定格了一个时代的荣耀与美好生活的记忆。此款相机的出口,结束了中国相机发展史中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局面。由原海鸥厂5000名员工创造的43万台惊人产量,此款相机占全国销售总量的50%以上。此机延续传统相机制造技术,由407种零件、89道工序组装而成,由10多个资深技师亲手装配。俯视取景器,4片3组天塞镜头F=75mm/3.5,快门速度B、1-1/500秒,摇把过片与快门上弦同步,自动计数。馆内工作人员称这条作业线为“活化石”。 

    部分珍贵老相机介绍:

   (一)东风相机

    上海照相机厂在1969年年底试制成功了东风样机。当时定名6920型(意为国庆20周年)。东风相机后改为东风牌照相机,是以瑞典的哈苏勃莱德500c型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为蓝本设计制作的。当时生产仅97台,加之研制费、设备费以及制造费等成本极高,在国际相机收藏界具有极高的收藏地位。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二)红旗20

    1969年上海照相机二厂为了向国庆20周年献礼,接受了研制一架仿造国际著名品牌“徕卡”相机的任务。经过一年的努力,10架“红旗20”样机终于出厂了。相机品牌上的红旗二字取自于毛主席为《红旗》杂志书写的字体,20指建国20周年之意,从1970到1979年据厂方提供的数字,“红旗20”共生产了271台,其款式分相机后背小开门与大开门两种。它是35毫米旁轴平视取景照相机,当时消费者对象仅限于新华社等一些少数单位。作为顶级精品,受到国内外相机收藏家的追捧。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三)上海58型系列

    上海58-I型

    上海照相机厂在1958年生产的上海58-I型135照相机,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上海58-I型照相机的出现,标志着新中国照相机生产走向正规,是第一批工业化生产的照相机。由于上海58-I型照相机完全是仿制德国莱卡Ⅲb型,制作极为精致,被戏称为莱卡的上海版,产量约在1100多台。

    上海58-Ⅱ型

    由于58-I型造价很高,上海照相机厂随后简化了相机的结构,降低了造价,推出了58-Ⅱ型照相机,其产量在六万多台,于1961年停产。由于上海58-Ⅱ型跟上海58-I型一样结构严谨,外观经典,且属于最早期的工业化生产的旁轴相机,因此上海58-Ⅱ型相机在收藏领域很受青睐。

    上海58-Ⅲ型

    上海照相机厂1958年仿照阿克法Ⅲ型折叠相机进行研制,1959年上半年产品问世。该机产量仅60余台就全部停产,产品也只在内部试销,并未正式投放市场。

    上海58-Ⅳ型

    上海大明铁工厂于1958年参照德国禄莱费莱克斯相机研制而成。由于机件多为手工制作,机械性能难以达到要求,尤其是快门不稳定,因此一直未正式投产,只在试制期间生产11台样机。

  (四)海鸥501型

    “为人民服务”海鸥501型简易120相机,1968年生产。此机除与其他501机一样在机顶压有“为人民服务”字样外,镜圈上还刻有林彪手迹“毛主席万岁”及“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此版本产量很少,为罕见收藏。

追忆相机的“中国制造”-老相机博物馆

    “老相机是见证时代印迹的记忆光圈”,博物馆门口是创始人陈海汶先生的这句话,陈海汶先生是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三亚文化传播展示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曾连续两次获得中国摄影最高奖项金像奖。老相机制造博物馆达成了陈海汶先生一直以来的心愿,他也想将这个平台作为日后筹备中国摄影博物馆的试笔和借鉴。诚如博物馆策划人陈海汶先生所说:“这是坚持梦想的摄影人,寻找到了回眸历史、抒发文化情怀的途径。”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