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他越来越‘不务正业’了。”马丁·帕尔(Martin Parr)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我却暗地里这样想。
2012年11月5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报告厅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马丁·帕尔操着一口浓重的英国口音,如数家珍一般的向大家展示着他近些年所收藏的摄影图书。如果不去想坐在讲台上的这位是英国人尽皆知的摄影师;不去想他曾在马格楠图片社内部掀起过很大的波澜;不去想他用犀利的闪光灯把消费主义社会中人的种种窘态剥离的丝毫不留情面……讲台上的这位英国老哥完全就是一名狂热的摄影图书收藏者。
在现场,没有过多的开场铺垫,马丁·帕尔以3-5分钟一本的速度向大家介绍着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图书。每一本图书的摄影师、制作者,设计构思都介绍的面面俱到,从这点可以看出马丁·帕尔这些年在摄影图书研究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不得不说,他的这些收藏真的让人大开眼界,从美国、阿根廷到荷兰再到日本,种种构思巧妙、制作精良(当然还有一些刻意的粗劣制作)的摄影图书在大家面前闪过。我们看到图书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介形式被这些摄影师无比灵活的运用起来,摄影者的理念灌输、对图片关系的理解以及版式的编排,都可以让每一本图书独立的成为一件艺术品。纸张之间散发出的迷人魅力大概是吸引马丁·帕尔的一个重要理由。难怪他已经把收藏摄影图书当做自己的宗教一样迷恋着。在讲座伊始,马丁半开玩笑似得跟大家说“在场的每一位都应该签署一份协议,以证明自己对于摄影图书的皈依……”
作为一名出色摄影师而被大家记住的马丁·帕尔似乎正在渐渐脱离自己原有的身份,曾经被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斥责为“来自另一个星球”的马丁·帕尔一直以来就是摄影界的一个离经叛道者。他以完全背叛传统的摄影方式进入世界知名的马格楠图片社,这引起了马格楠内部“保守派”的强烈抵制。很多年以后在某次访谈中马丁被问到当初抵制你的人是否已经改变了看法?他轻描淡写的说到“最反对我加入图片社的人已经死了,我能说什么呢?”话语之间还是带着浅浅的玩世不恭味道。
马丁·帕尔除去摄影方式让“保守派”们如鲠在喉,他本身还保持着各种奇怪的爱好,例如他喜欢收藏很多像印有撒切尔夫人头像的盘子、印有萨达姆·侯赛因头像的手表之类稀奇古怪的玩意。这些看似和摄影毫不相关的收藏行为其实背后暗含的是马丁·帕尔对于这世界一贯的讥讽与戏虐态度。就像他自己评价那些盘子收藏一样“我想知道,这样的盘碟究竟有什么用途和美感?”这种深入其中,却在抽身之际狠狠刺上一刀的处世态度也一直穿插在马丁·帕尔的摄影创作中,他的几个知名的作品系列如《最后的度假胜地》、《小世界》、《奢侈》以及《无聊的一对儿》都反映出消费主义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生活所能达到的荒唐与尴尬的极端境地。身为英国人的马丁对自己的国民的冷嘲热讽一点也没有吝惜,在所谓优雅华贵的英式生活之下,马丁总能发现帽檐上的苍蝇、礼服上的污渍这样令人发笑的细节。他以这种怪诞的幽默感和批判态度挑战着英国人的神经。我总觉得如果马丁·帕尔投身文学或许会像柏杨一样写出一部《丑陋的英国人》吧。
如今全力进攻摄影图书收藏领域的马丁·帕尔不知是否还会拿起相机。在讲座现场面对“你以后还拍吗?”这样的提问,他说自己仍是一名活跃的摄影师,但是未来更倾向于制作图书和寻找摄影图书的语言。为了这个目标马丁没少消耗时间和经济成本,在北京我们就可以看到从华辰影像拍卖到三影堂、映画廊的书店只要是和摄影图书有关的场所都有马丁·帕尔的身影出现,甚至连香港地处偏僻的Asiaone摄影书店都是马丁经常光顾的场所。近几年在中国各地的搜集想必他的收获颇丰,但是在讲座现场马丁却没有展示一本来自中国的摄影书。此处,他卖了一个极大的关子,马丁说他对中国摄影图书的研究还正在进行之中,所以此时不便向大家展示研究的成果。但是他许诺在两年之后也就是2014年,一个关于中国摄影图书的大型展览将会出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凭借马丁·帕尔对于摄影图书的热情来判断,这个承诺靠谱!我想其实现概率至少应该好过某歌星的32场演唱会吧。
关于马丁·帕尔
马丁·帕尔于1952年生于英格兰南部萨里郡的爱普森。童年的帕尔对摄影有很大兴趣,这得到了他的作为狂热摄影爱好者的祖父乔治·帕尔的极大支持和鼓励。
1970年至1973帕尔在曼彻斯特理工学院学习摄影。为了实现他成为自由摄影师的梦想,1975年至90年代早期期间他同时做着教师的工作,承担着很多不同的教学任务。八十年代初期,他的作品反映英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折射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劳工阶级的衰微和贫困。因其在社会纪实方面的独特视角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形式而赢得了国际性声誉。1994年,经过一番针对其极富挑衅性的摄影风格的激烈讨论,最终帕尔成为玛格南图片社的正式成员。
以帕尔的观点,道德败坏及生活琐事的荒谬无常意味着我们只能从某种幽默感中获得救赎。像《无聊的夫妇》、《常识》这样的作品就描绘了现代生活的陈词滥调、枯燥和缺乏意义。
2002年费登出版社出版了传记《马丁·帕尔》。同年,伦敦巴比肯美术馆开始了帕尔的大型作品回顾展,这个展览也在马德里瑞内索菲亚美术馆,巴黎欧洲摄影之家,汉堡堤坝门展览馆进行了展出。
2004年马丁·帕尔被委任为威尔士大学的摄影学教授,同年还被任命为阿尔勒聚会的客座艺术总监。今年来,帕尔对电影业产生了兴趣,也开始在不同领域例如时尚界、广告界运用他的摄影技术。
教育背景
1970-1973年 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摄影专业
获奖
1975年 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摄影奖
展览
2002年4月 《1971—2000年帕尔》作品展于英国伦敦巴比肯美术馆、西班牙马德里瑞内索菲亚美术馆、法国巴黎欧洲摄影之家、荷兰鹿特丹康索现代艺术中心、丹麦哥本哈根国家摄影博物馆、英国布拉德福德国家电影电视摄影博物馆、德国汉堡堤坝门展览馆展出。
2000年 《自画像与花朵》于法国巴黎Galerie du Jour 画廊展出
2000年 《英国断想》于英国伦敦火箭画廊展出
1999年 《为了生活的食物和设计》于英国伦敦凯文堂画廊展出
1999年 《常识》于荷兰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摄影中心、澳大利亚帕丁顿澳大利亚摄影中心、英国伦敦火箭画廊、英国格拉斯哥格拉斯哥影视工作室、爱尔兰都柏林摄影画廊、德国科林Schaden.com、法国巴黎Galerie du Jour、斯洛伐克波普拉德四角画廊摄影之家展出
1998年 《日本电脑》于法国巴黎Galerie du Jour展出
1995年 《小世界》于西拔牙萨拉马加Explorafoto、希腊洛斯摄影节、法国Chapelle de l’Ancien Carmel de Tarbes、法国欧洲摄影之家、英国伦敦摄影者画廊展出
1995年 《小世界/从A到B》法国巴黎国家摄影中心展出
1994年 《从A到B》于英国27欢迎休憩服务站展出
1993年 《在丘斯托克一年的生活》于英国布里斯托Village Hall展出
1993年 《无聊的一对儿》于法国巴黎Galerie du Jour展出
1993年 《国内国外》于英国布里斯托流域画廊展出
1992年 《时代的标志》于美国纽约Janet Borden
1989年 《活着的代价》于英国巴斯,英国皇家摄影学院
1987年 《花费时间》于法国巴黎国家摄影中心
1986年 《销售点》于英国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市艺术画廊
1986年 《最后的手段》于英国伦敦蛇形石画廊
1984年 《公平的一天》于北爱尔兰德里果园画廊
1982年 《坏天气》于英国伦敦摄影者画廊
1981年 《非尊奉者》于英国伦敦Camerawork
1976年 《美丽的污点》于英国约克印象画廊
1974年 《家温暖了家》于英国约克印象画廊
1972年 《海边的巴特林》于英国约克印象画廊
作品收藏
格蒂博物馆,美国马力布CA
沃克艺术画廊,英国利物浦
柯达公司,法国
福克博物馆,德国埃森
施格兰的收集,美国纽约
现代艺术博物馆,芬兰Tempere
英国文化协会,英国伦敦
爱尔兰艺术理事会,爱尔兰都柏林
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澳大利亚堪培拉
巴黎视听,法国巴黎
德国汉诺威博物馆
横滨美术馆,日本
东京都写真美术馆,日本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
市立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
泰特现代美术馆,英国论但
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英国
芬兰联合银行,芬兰赫尔辛基
影像艺术博物馆, 丹麦欧登塞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伦敦
乔治伊士曼楼,罗彻斯特,美国纽约
国家图书馆,法国巴黎
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
费城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
现代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
Calderdale理事会,英国哈利法克斯
作品出版
2006年《摄影书:一部历史,第二卷(与格里·巴格)》,费登出版社,英国
2006年《时代的标志(法文版)》,Textuel,法国
2005年《时尚杂志》,马格南图片社,法国
2004年《写真:历史,第一卷(与格里獾)》,费登出版社,英国;
2002年《马丁·帕尔》,费登出版社,英国;费登出版社,法国
2000年《英国断想》,费登出版社,英国
2000年《马丁·帕尔:自画像》,杜伊刘易斯出版,英国
1999年《常识》,杜伊刘易斯出版,英国
1999年1月《无聊明信片》,费登出版社,英国;(Langweilige Postkarten)德国
1999年《Sguardi Gardesoni》Chartra,意大利
1995年《小世界》,杜伊刘易斯出版,英国
1994年《从A到B》,BBC出版,英国
1993年《国内国外》乔纳森凯普,英国
1992年《时代的标志》,Cornerhouse,英国
1992年《无聊的一对儿》,画廊曙光饭店,法国
1989年《生活的代价》,Cornerhouse,英国
1986年-1998年《最后的手段》,长廊出版社,杜伊刘易斯出版,英国
1984年《公平的一天》,长廊出版社,英国
1982年《坏天气》,Zwemmers,英国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