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访谈】摄影师付羽眼中的罗伯特-弗兰克

0 2012-11-09 05:51:00   蜂鸟网   作者:姜纬   责编: [转载]
本页查看全文

  他说,你们可以随意拍照片了——中国摄影师付羽眼中的罗伯特·弗兰克

  (原文编者按)作为舶来品,国内摄影的学习自然少不了向西方同行取经,然而由于语言、信息等方面的障碍,20世纪中外摄影界的交流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以致上世纪末期因编著《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创办《摄影家》杂志等,使中国摄影人较大规模了解西方当代摄影的台湾摄影师阮义忠遂被广泛追捧。

【访谈】摄影师付羽眼中的罗伯特-弗兰克
罗伯特·弗兰克



  进入21世纪,随着一系列国际摄影节的举办,国内外摄影文化交流迅速发展,越来越多有着海外求学背景或掌握外语的中国摄影人,具备了接触和了解海外摄影生态的机会和实力。然而,这其中真正能打入国外摄影圈,对其流派、师承等做过深入研究,并能在此基础上做出延伸努力的却不在多数。一直以来潜心于摄影本体语言研究的青年摄影师付羽,作为美国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的中国“粉丝”之一和绝无仅有的忘年交中国摄影师,其与弗兰克的相识相知奠定了前者对于后者坐标定位的精准认知。

  近日,面对深交的摄影评论家姜纬的倾心访问,素来不喜言谈的付羽和盘托出了他眼中的罗伯特·弗兰克和对西方摄影的一些独到见解。

  《美国人》问世时,罗伯特·弗兰克35岁,1947年移居美国前,他是一个来自瑞士犹太背景家庭的青年,喜欢登山滑雪,父母感情并不好,全家人曾生活在希特勒称霸欧陆的阴影下。

  弗兰克很快便接受美国作为自己的国家,他结婚生子,在时尚杂志做摄影师,结交了威廉·德库宁等朋友,“德库宁他只有一个炉子,一个冰箱,一个画架。他可以只穿着内衣而整天去与那些画布较真。这些是如此地吸引我。他让我意识到要去承担生活中的风险。为了艺术上的自由,你不得不去抗争并忍受所付出的一切。”弗兰克意识到原来可以不用按规矩去安排生活,于是他辞了工作,穷困潦倒,拖家带口,去南美和欧州拍了一些照片,摄影技艺日益精进,直到1955年获得古根海姆基金开始周游拍摄美国。弗兰克1955年到1956年间拍摄了27000多张照片,而这个天才从中挑选了83张,出版了《美国人》。他撂下一句话:“我已无须再用摄影证明我的才能了”,就掉转头拍独立电影去了,包括给滚石乐队拍纪录片。其间,他和第一任妻子玛丽(Mary)离了婚,1970年和第二任妻子琼(June)在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买了块地,自建了小屋,每天花很多时间看海。

  后来,女儿在危地马拉死于空难,对弗兰克打击很大,更大的打击是上世纪90年代儿子的离世。“我总是想念着孩子。”很多年过去了,弗兰克在友人面前仍然掩饰不住痛苦,他说:“我喜欢困难,困难也喜欢我。”

  罗伯特·弗兰克是非常睿智又极为诚实地对待自已感受的那种人,他在青年时代就看透了人生。晚年的他常常回忆起父亲,他出版了一本名为《父亲的摄影》的精致小画册,里面是弗兰克童年的照片和一些度假的场面。弗兰克说很小的时候就为这些照片激动,并想象着这些照片出版该会怎么样,他向父亲表示想成为摄影师,父亲说:“我也想成为一个摄影师,可仍然要靠卖收音机养家,也许你应该掌握一种谋生的技能来养活摄影。”弗兰克说:“我父母都爱过体面的生活,也渴望成名,如果他们知道我现在名气这么大可能会很高兴,但是他们看不到了,包括我的孩子……”

  1972年,弗兰克出版了第二本摄影画册,但风格已变,作品不是以前的独幅照片形式,而是电影胶片中的几个连续画面的组合,画面中还加上了一些意味暧昧的文字,影像趋于神秘,显示了他对摄影的一些新思考。1985年,德国摄影学会授予他最高成就奖埃里克·萨洛蒙博士奖(Dr. Erich Salomon)。1990年,他将自己的数千卷底片、印样以及工作照等资料文件捐赠给了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美术馆。该美术馆为此专门设立了“罗伯特·弗兰克收藏”。1994年,美国国家美术馆举办了罗伯特·弗兰克回顾展,为这位现代摄影“教父”的艺术生涯作了全面总结。

  2009年,《美国人》出版50周年之际,83张由弗兰克亲手印放的原作和其他不同时期的照片、印样及录像等各种文献资料在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这三家美国顶尖艺术殿堂巡回展出,同期美国国家美术馆和斯泰德出版社(Steidl)联手出版了画册《内视》(Looking In)。

  在当年古根海姆基金的申请书上,弗兰克如此述说他的主题:“拍摄美国是一个大框架──照字面意义读的话,听起来挺空泛的。”但他进一步澄清了他的想法:“我头脑中的构思是观察和记录加入美国籍的人在美国所看到的、在这里萌芽并扩散到其他地方的文化。我想通过摄影呈现一些到处能看到但却不那么容易解释的情景。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份小小的清单,夜晚的小镇,一个停车场,一家超市,一条公路,人们的面貌……”

  现代摄影在上世纪60年代发生的巨大转变,评论界公认《美国人》是肇始的主因,知名评论家和史学家A·D·科曼(A.D. Coleman)就认为:“《美国人》是现代摄影的一座主要桥梁,由此完成了从传统纪实摄影到个人化摄影的过渡。” 因此,《美国人》被誉为现代摄影圣经,而它的作者,用美国国家美术馆的定义来说:罗伯特·弗兰克是二战后无可争议的最重要的摄影师。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