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影像话题】王诗戈:原作之于公民

0 2012-12-06 05:34:00   蜂鸟网   作者:王诗戈   责编: [专稿]

     能够大概分辨出好的摄影和平庸的摄影,虽不能保证你在海量影像的时代里成为弄潮儿,但毕竟呛水的可能性要低一些。

    在2012年大理国际影会上,斯蒂芬·怀特带来的收藏展,我是和一个朋友一道看的。这位朋友并不拍照,对摄影了解也不多,几乎没正经看过摄影展,但艺术感悟力还是有的。她对我说:“看完展览好像知道了好照片和平庸照片的区别。”我并未追问她把这分界线划在哪儿——应该大体不差吧,不过她的话让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摄影原作展对一般公众可能具有的意义。

【影像话题】王诗戈:原作之于公民
斯蒂芬·怀特收藏展现场


   对于普通受众来说,这样一个展览,在“微观摄影史”的维度上,是不具备太多意义的。换句话说,展览在普通受 众面前并不是作为“知识”出现的。它更接近于一个审美对象——这其实也是我的希望。“知识”在现代社会里具有接近于上帝的无所不能的神力,把一切都揽至麾 下,加以改造,包括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好多人很自然地将看展览视作一个学习的过程而非体验的过程。在“知识”抡起的大棒下,旧有的经验世界面目全 非,几近片甲无存。
   说回原作展,展出的都是在摄影史上够分量的作品,它们参与构建了摄影的“好”的标准。将近200年演变下来,这套标准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致稳定的样子。 理论家们固然可以把这套标准说得头头是道,但在一般受众那里,它可能仍然是很模糊的。模糊归模糊,它是存在于受众心里的——当然前提是经过了原作的视觉熏 陶(我不愿用“视觉训练”这个词,它让我嗅到“知识暴力”的味道)。重要的是,这套标准不但和“美”有关,也和“真”紧密地连在一起。
  往大些说这是公民视觉素养的问题。能够大概分辨出好的摄影和平庸的摄影,虽不能保证你在海量影像的时代里成为弄潮儿,但毕竟呛水的可能性要低一些。在 当下,在这个美与丑、真与假的审美观、价值观混乱不堪的时期,心里有没有这一套标准,在我们通过摄影影像与社会发生联系时,或许会有些不一样的效果。
   在许多国家,普通人走进美术馆看摄影原作,有点儿像在中国走进一家饭店点木须柿子红烧肉。我们缺乏关于原作的见识。我们心目中的摄影,往往是宣传画似 的美景和越来越蜡像化的美女模特。让更多的原作走近更多的普通人,说到底不是一个提高什么艺术修养的问题。它可以帮助我们活得更明白、更透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