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0 2013-01-22 06:05:00   蜂鸟网   作者:娌娌   责编: [专稿]

     编者按:不久前,香港摄影师秦伟应《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傅拥军之邀前往杭州进行讲座和照片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中秦伟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新书《在天堂之下》以及该摄影项目进行中的一些情况。讲座结束以后,作为一名资深摄影师,秦伟针对前来的年轻摄影师的作品进行了点评。以下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秦伟杭州之行以及对摄影师作品点评的一些情况。

  “美丽的西湖,糟糕的杭州”

  十几年前,香港摄影师秦伟和妻子宝珊特意来杭州游览,他想从这个中国文化名城感受一下精致的华夏文化,当时香港还未回归。不料最终败兴而归...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秦伟在评片会现场


  “第一次到西湖,眼前烟波浩瀚、一绿万碧,心中有说不出的美意,但同船的一位大叔不停地往湖中吐痰,身旁一位抱着儿子的父亲,把手上的香烟递给自己不足三岁的孩子吸食,随后将烟蒂扔向湖中,我和内人傻了眼”。

  “第二天去千年古剎灵隐寺,想着要涤洗心灵上的尘俗,寻找千百年间的宁静,谁知在寺外不远的地方竟然筑起几个巨型模型景点,什么狮身人面像,专供游人拍照留念。疾步入寺,人声喧杂,不远处还有游人互殴,糟糕透了!”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秦伟作品《在天堂之下》


  当时秦伟有点困惑,为什么中国人这么不珍惜这个古城的遗产?不懂得欣赏先辈留的文化?本想多停留些日子,再去趟临安古城熏陶熏陶的秦伟夫妇,最终只过了两晚便踏上归程。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秦伟作品《在天堂之下》


  这次秦伟来大陆主要是为他的纪实摄影书《在天堂之下》热身,从深圳到北京,再到上海,顺道来探访傅拥军。今年8月,作为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摄影深造硕士文凭』课程统筹及讲师的秦伟带着学生参加大理国际摄影节,认识了杭州的傅拥军。共同的摄影记者经历,共同的纪实摄影情结,两人一见如故……来杭州看西湖,傅拥军自然是最好的向导。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秦伟作品《在天堂之下》


  但这次看到的杭州却让秦伟诧异万分。“市容很整洁,席间抽烟的人不多,也很自律 (看来我也该戒烟了)。西湖一带再看不到那些为淘利胡乱修筑的庸俗景点。”为什么呢?“人的质素提升了,城市和人是一个整体,是互动的文化承传,文化遗产应与公共价值观并存,生活在这土地的人就更有尊严与气质。”就这样,秦伟夫妇俩开始了完全不同的充实愉悦的杭州之行。
 

 


  艺术家——新闻摄影师

  第二天,傅拥军带秦伟去转塘的中国美术学院。傅相信,美院对于艺术科班出身的秦伟会有点兴趣。秦伟生于香港,年轻时求学于法国Mulhouse艺术学院,以传统东方美学及当时西方造型完成学院之旅,毕业后在法国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

  正当艺术家秦伟准备迎接崭新的艺术生涯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促使他重新思索自己的文化根源以及人生定位。1993年,秦伟决定回到香港,最初在学院里教艺术。“90年代的香港是一个非常浮夸的时代,社會上捧吹的觀念是赚更多的钱,买豪宅,吃鱼翅捞饭;許多人都要往外跑,要移民。学生上学念书,都巴望着快点学完好出去赚钱。”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秦伟作品《在天堂之下》


  商业味、功利心浓郁的香港让秦伟的艺术追求折戟沉沙,不过他很快调整了方向,因为曾经在法国学过一年大众传播,加上自小爱好摄影,他成了一名摄影记者,一干16年。秦伟曾先后担任香港电影双周、香港经济日报、香港明报高级摄影记者及首席摄影记者。

  “你也跑热线吗?”傅拥军好奇地问。“跑啊,当摄影记者真好,你能看到社会的每个层面。”带着一口浓重的港台腔,秦伟的普通话听起来有点费耳力,太太会帮他转译。“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经济上非常红火,政治上非常保守的时代,人在这种状态下,承受着很大压力,现在是中国的摄影爆发期,中国摄影师有很多机会拍好照片。全世界都在看中国摄影,期待他们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我们应该要争取机会,让世界认识我们。”
 

 


  《在天堂之下》——马尼拉公墓之殇

  学艺术出身的秦伟对新闻纪实摄影的钟情让人诧异,在辞职成为自由摄影师之前,他曾参与采访诸多重大事件,香港97回归、亚洲金融风暴、南亚大海啸、SARS、世贸会议、四川大地震……他也曾多次获颁不同的新闻摄影奖项及人权新闻奖。最近一次的获奖,应该是他的纪实摄影集《在天堂之下》获得了香港2010年度人权新闻奖图片大奖。

  《在天堂之下》讲述了一群以墓室为家,以棺椁为床的菲律宾马尼拉赤贫家庭的生活。图片以传统的6*6黑白片为主基调,构图工整讲究,影像含蓄沉稳,整个专题所散发的气氛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摄影师对镜头之下的人群深切关怀。看完这本书的那一晚,傅拥军失眠了。“这本书应该去参加尤金史密斯奖。”第二天一早,傅拥军很认真地向秦伟建议。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秦伟作品《在天堂之下》


  马尼拉公墓的贫民是秦伟在一次采访中无意发现的。“菲律宾贫富非常悬殊,有钱人盖一所大墓,还有上下楼,像别墅,没钱的只能以坟墓为家,尸体就在棺材里面,他们别无选择。苏珊•桑塔格有篇文章《旁观他人的痛苦》,其实旁观者也是痛苦的。”

  这一次,秦伟选择介入。他回到香港,发动自己和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身边的朋友们,亲自去马尼拉,为这些贫民提供医疗服务。2011年,秦伟和香港「无国界医生」主席以及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医护行者」慈善组织,这个组织致力于在亚洲地区推展人道服务,为贫穷地区提供公共卫生教育。秦伟参赛拿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医护行者」的顺利成立扩大声势。

  “影像的力量非常强大。”现在秦伟最大的愿望就是这本纪实影像图集有一天能用简体字出版,借助影像的力量,他希望这个组织能帮助更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人,甚至能为那些孩子们建立学校。“但是结果如何,我们顺其自然吧,中国古话叫“无欲则刚”,终点固然重要,但我们要看得比终点再远一点。宣传需要,但功利之心不可有。这是中国哲学给我们的养分。”
 

  希望更了解中国内地

  秦伟的另外一个愿望是到中国内地走走看看,他很想了解自己的祖居地陇东黄土高原人的生活状态。“我这趟从深圳到北京,坐了25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年轻的时候在欧洲坐的是最便宜的火车,没钱,坐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照样生龙活虎,现在不行了因为身体有伤患不能坐太长时间的车。但是那个晚上让我接触了很多民工朋友,他们都是来自最草根最基层的一份子,当中一位年轻的农民工,从山东去北京,胖胖的,健康的面庞。他告诉我,他去北京找活,一天120块,一个星期干7天,一天干12个小时,一个月有3600。说的时候脸上有一种幸福感,回家可以盖房子,养老婆,听他说,儿子快出生了。”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在天堂之下》封面


  “我听了很替他高兴但也很有感触,一种情绪在翻滚,中国农民工要拼出一种小康经济真不容易,就像是在这个时代的大锅中煎熬,把身上所有精力都挤了出来。但看得出来,他们对这个工作还是感满足的,因为在农村种田一年可能也种不到几千。所以我希望多来中国内地,和不同的人聊天,让我多感受祖国的脉搏,这是我的希望和愿望。”
 

 


  听一堂精彩的纪实摄影课

  12月25日下午,资深摄影记者秦伟与快报年轻摄影师面对面点评作品,这是一堂绝对精彩的纪实摄影课,没参加的童鞋,今天补补课吧!



  摄影记者是社会的眼睛

  ——评陈中秋《皮草》



  这是摄影记者陈中秋参加桐乡徐肖冰摄影工作坊期间的作业。考虑传统纪实报道手法可能引发的一些反响与遭受的压力,陈中秋转换思路,尝试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方式隐性批评。

第一种思路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陈中秋《皮草》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陈中秋《皮草》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陈中秋《皮草》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陈中秋《皮草》

第二种思路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陈中秋《皮草》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如果是我,会选择前面一组继续拍下去,我认为后面一组没有表达力。操作这组专题,第一,你要清楚,我要用12或者16,最多24张图片去讲一个故事。第二,作为摄影师,你要清楚用什么样的影像语言去讲这个故事。第三,拍摄图辑故事,图片次序需要铺排,一篇好的文章内容结构起承转合,你不妨转换角色,把自己不当是摄影师,而是一个导演又或是一个说故事的人,要知道每一个镜头应该是什么。

  你担心负面报道通不过,所以选择另外一种方式呈现,我觉得没必要。作为一个记者,你可以把客观的情况呈现出来。是的,杀害小动物获取暴利很残忍,但是有那么多家庭是依靠这个而生存,这个行业养活了那么多人。所以你可以走近走近再走近,去了解他们的家庭,把他们的生活呈现出来,让读者去思考判断,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

  技术上来讲,你的镜头调度可以自由灵活些,不要老是广角大场景,可以加一些特写镜头,留意影像的调度与图片的节奏感。还有一点,沟通很重要,你的照片感觉是偷偷摸摸拍的,你要和他们有更好的沟通,让他们的目光穿过镜头达到你的内心。我拍菲律宾马尼拉的照片也是,谁也不愿意让你拍到自己的倒霉样子,沟通很重要。

  人人摄影的时代是有些吊诡的,人人会写字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可当记者文学家,懂得欣赏文学。同理,懂得拍摄也不等于懂得欣赏高品质的图像,更不用说通过摄影表达自己的內在世界,如何观察?如何表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好照片不需要解释,它有自身独特的语言,不可替代。

  有些照片,隔壁老大妈也会拍,你拍干嘛?你的西湖照片落点有点急躁,要放松自己、观察、感受,拍不到没关系,否则越拍越乱。好的摄影记者在紧张的现场环境中,心是安静的。摄影记者是社会的眼睛。不要上级让你拍什么,你就只拍什么,要有自己的观察与表达解释这个世界的能力。
 


  多维度想象,多节奏呈现

  ——评朱丹阳作品

  这是朱丹阳在采访钱江新城过程中拍摄的一组反映乡镇城市化话题的照片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朱丹阳作品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朱丹阳作品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这组照片拍得很好,不激烈,淡淡的,很诗意,我喜欢。有几张构图上再调整更好。这张可以再走近点,让头部靠近中心就更有味道。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这张如果人转过来更好,要和他沟通好点。拍照片要放松,你们觉得对人拍,紧张,其实那是你自己的问题。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这张钉子户很好,不过能否换个时间点,4、5、6点去拍呢?想象下,气氛可能会更好。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这张很有感觉,三角顶倒下,是非常好的照片,如果编书,这张可以当封面。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你有没有考虑在另外的时间,从另外的角度去拍,比如,俯拍。拍照片要有多维度的想象力,从各个角度设想最终的效果。这个斑马线和主题无关,裁去更好。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照片的调子很好,诗意。拍照要像诗歌一样有节奏,色彩上也是,影调要有变化,淡白的调子跳出一张黄昏前的蓝调,非常舒服。所以我自己的照片编排也是在黑白图片中插入彩色。
 

  这组片子有机会可以放大片子,打印成海报般的尺寸大小,让作品与观赏者间产生拉力。你也可以定一个计划,把它做成一本小书,定个方向,不要太远。我们拍摄要有长期、短期计划,到一定时间要停下来。停不下来,会有问题,你被作品控制了。
 


  不要猎奇,不要夸张,放低放低再放低

  ——评快拍小友行者的一组柬埔寨作品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行者作品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行者作品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行者作品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行者作品

 

  行者的《柬埔寨》有一部分用哈苏手动胶片机拍摄,色彩强烈,地方风味出来了。胶片机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把握再紧凑一点更好。

  柬埔寨我去过几次,拍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一些贫弱地区,要注意的是,我们都是来自相对优裕的环境,在拍摄赤贫地区人民的生活景况的时候,考虑到他们的感受,摄影是一种很亲和的活动,不要老是把别人当成你的拍摄猎物,回过头来别人这样对自己也不舒服。应以人性的角度去看和我们生活上有距离的人,切忌站在很高的位置拍,角度低点低点再低点。

  一、要多沟通,一些简单的身体语言可以打破语言上的隔阂。二、要及时和他们分享,特别是用数码相机拍摄,让被拍者看看你刚拍摄的影像,如果是胶片,尽量寄回照片给他们。拍摄也以不打扰他人的生活为原则,关怀他人的心态,不要以猎奇的心态。探访贫地区,我们可以给他们带文具、简单的药品、生活用品,但不建议给钱。

 

  照片可以再紧凑

  ——评许康平《免费午餐》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许康平《免费午餐》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许康平《免费午餐》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许康平《免费午餐》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许康平的《免费午餐》作为报刊的应用上已很到位,不用太多文字,太多解释,我已经感受到了。这是摄影语言本身的感染力。作为报道摄影,图像的发音已经不错了。如果有更多家庭的细节,家庭的背景会更好,建议你可以继续延伸下去。


  2012年赴江西拍摄《免费午餐》: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许康平《免费午餐》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许康平《免费午餐》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许康平《免费午餐》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许康平《免费午餐》

  这组照片可以更紧凑点,大的环境照片要,但也不要老是大场景,照片的编排可以再努力!

  我曾经提到过一个影像话语的概念,也可以说是影像文体。二战后的美国,GDP占全球四分之三,社会洋溢着一遍欣欣向荣幸福的感觉。而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以外来者的身份踏足这遍土地,他用摇晃甚至失焦的手法流露出一个异乡者的切身感受,以锐利的触觉把幸福表象背后的疏离与冷漠感揭示出来,这就是影像的魅力。
 


  好照片不一定清晰

  ——评夏阳作品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夏阳作品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夏阳作品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夏阳作品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夏阳作品

  从夏阳的这组照片看,可塑性很强,但有些乱成一团,没有梳理出个人私的拍摄脉络。我很喜欢当中的某些照片,可延续发展下去。好照片不一定清晰,有时候拍的是一种感觉,把感觉拍出来不容易,留意一下照片中黑白间的流动量。用什么媒介拍不要紧,手机也可以,关键是用自己个人的视野。拍照一定有焦点?不一定。要看看自己的审美维度在哪。感觉、气氛到位即可。可举摄影师王轶庶的手机作品为例,轶庶近日在连州搞了个展览,是用手机拍的,他拍得非常利落,数码后期很好,很冷静,虽然是手机拍摄,但我们也可感受到拍摄者的审美维度。

  日本摄影大师森山大道,一路走拍,影像颗粒大,他拍的是感觉,感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自己培养的情绪,要保持那种情绪,不需要太说故事,罗嗦。要放开去看,看东西不要被单一东西所吸引,这样眼界会封闭。放松放松去拍。
 


  时尚摄影,拍的是品味

  ——评胡聪的街拍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胡聪的街拍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胡聪的街拍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胡聪的街拍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胡聪的街拍


  胡聪拍的照片主要是时尚摄影。我在《明报》副刊负责过时尚摄影,这是报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一般会有三个人,美术指导、影像统筹、摄影师,是一种三角的关系,否则工作的构成全部靠摄影师完成,压力太大。

  要注意的是,时尚摄影拍的不是商业广告,服装质量不是拍摄重点,拍的是品味、一种可以联想的元素。
 


  新闻摄影师:社会的眼睛

  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关系骤看是个双胞胎,其实二者经过长年的发展,各自有独立的深化及演变,这些内在的演变各自延伸独特的影像文体。尽管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都以聚焦在社会及人的生存情境上,但后者慢慢地脱离了时效性,转而流向了更富个人经验的探索或更具个性化方向发展。

  近年媒体生态的变迁,在全球化下的所谓自由经济正渗透着我们日常的每一个角落,推动我们走向一个急速变动的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日常大众在生活信息上的阅读习惯。要生活在这个时代,就要急速抓取信息,在这种氛围下,新闻图片似乎填补了文字讯息的部份空间。

  新闻摄影从属于大众传播,影像的作用是承载一定的信息,影像的话语模式建立在大众经验的机制当中,图像上应以准确利落的影像语言为最佳的表述手法,摄影记者在采访拍摄过程中为务求对新闻事态的客观性,应尽量避免过多的个人情绪表达,图片的个性表现越少越好,切勿故意卖弄摄影技巧,因为读者需要是准确的新闻信息而不是摄影师的技艺表现。

  但话要说回来; 摄影记者自身的影像修养亦是提升新闻图片质素的关键,甚至亦是提升读者质素的水平。我们应有一个信念-----有高质素的报刊便有高质素的读者,两者是辩证互动的。而我们正处于影像信息爆发的年代,一张到位的图片每每胜于千言万语,摄影记者的个人修养不该只局限于摄影范围内,而更应在人文理念上作更广泛的思考,甚至是采访岗位上法律知识中的人文视野,比方说目前西方国家媒体工作者多关注的知情权与私隐权的平衡问题等。

  近年国内的情况很特别,新一辈的的摄影师都相继出现,他们都尝试以独特的影像话语表述自身的关注点,骤然看来有点青涩,正是这种青涩尤令我们更加珍惜。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深深体会着这种时代的变化所带来内质的改变。

  若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起点,王轶庶、严明、冯立...等,这批七十后出生的摄影师风格都走向成熟而很具个性的视觉落点; 王轶庶的『归程』是他近十年的作品,内容很丰富视野很广阔,恬淡中暗藏着一份旅人的苦涩及忧郁。冯立的作品直接而锐利,帶有戏谑式的手法很反映都我们时代粗野而失焦的一面,让我们思考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观照。严明的照片是摄影师内心和客观的一种发酵,人和物的感应,属于中国美学的范畴。我们不用考虑这是不是景观摄影,而应该走进他的作品,发现他最核心的东西。今天的中国那么复杂,摄影师如何通过中国人文素养去触摸这个时代,是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摄影经历过近二百年的发展,已积累了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容。在今天的大众生活当中,摄影又延伸成亲和而简单的日常活动。但影像世界汗牛充栋变幻万千,不同的拍摄手法产生不同的影像语言。甚么是好的照片?它的感染力在那里?我们怎样提升图像的阅读能力? 我们如何观察这个急速变动的时代? 我们怎样通过摄影去表述内在的世界?也许是时候我们该好好静心下来回味及静思了。

  临别,拥军兄叮嘱我介绍一些好的读物。我想,好书有很多,但多读了便很喧哗,有一本很有意思: 约翰·伯格『观看之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