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资讯 > 正文

【展览】: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四人展

0 2013-04-08 06:06:00   蜂鸟网   作者:映艺术中心   责编: [专稿]

    2013年4月20日,为期八天的《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四人展》在北京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开幕,本次影展由来自中国的摄影家刘海星、子夏与来自伊朗的著名摄影家佩曼·胡什曼德扎德(Peyman Hooshmandzadeh)与莎迪·伽迪里安(Shadi Ghadirian)的作品组成。这也是在中国展出的首个伊朗摄影展。

    伊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与中国的交流也因丝绸之路的存在而源远流长。近四十年来,因遭到西方国家制裁,伊朗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外界对它的了解十分有限。《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四人展》摄影展,借助摄影显然的纪实权威性与潜在的文学性,通过中国和伊朗四位摄影家完全不同的创作手法与理念,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伊朗,进入伊朗的历史世界、现实世界与伊朗人民的内心世界。

【展览】: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四人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影展的四位摄影家,他们的身份除了是摄影师外,还都是著作颇丰的作家和诗人,这使得他们的摄影镜头有着与一般摄影家不同的文学性和诗意的表达。比如中国摄影家刘海星的《飞向清真寺的鸽子》,就是他在伊斯法罕的谢赫·卢特夫劳清真寺门前抓拍的。画面中一群少女涌向清真寺,就像一群鸽子,纯情,美丽,安详,一个民族的友好善良,被表现的令人过目难忘。伊朗女摄影家沙迪的作品,把两伊战争留给伊朗人民心灵的创伤,用当代摄影的方式,荒诞、恐怖而又波澜不惊地展现出来:战争,永远是残酷和血腥的,是对人类生活最大的摧残和扭曲。

    4月20日开幕当天,还将举行“中伊摄影论坛”,四位摄影家将现场与观众互动交流。展览于4月28日结束。

    一、有关摄影师创作的介绍:

    本次影展中,刘海星展出的作品看似以传统的街头抓拍为主,但其背后是超过一年时间的准备,从阅读伊朗的各类史料,到拟定行程与撰写拍摄计划。最终的照片覆盖了构成伊朗的大部分要素,无论是历史、宗教、文化、政治还是家庭与生活。但不同于传统街头摄影的是,刘海星的作品摆脱了浮光掠影与窥探猎奇,以一种冷静的视角审视伊朗的传统与现代,褪去华而不实的修辞,转而用方正质朴的视角去表现——这不仅是对一个古老文明的凝视,更是对生活于斯的人民的尊敬。而细腻又充满细节的黑白影像,则更将伊朗的庄严与摄影师的敬意与赞美推到极致。子夏的照片则另辟蹊径,从拼接的方式入手,使观看照片这个行为由定点变为流动,由凝视变为游弋。而照片本身则既有远观,也有近景,既有人像,也有风景,在照片的排列与组合之间,子夏成功地营造出了个人的叙事,让观者能不由自主地身临其境,通过子夏的视域感受伊朗的氛围。而写实与失真之间、连贯与跳转之间的张力,也让子夏的照片浮现出梦境的气质。相对刘海星的照片而言,子夏的作品更是一种纤细的感情抒发。

【展览】: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四人展
刘海星作品:飞向清真寺的鸽子

【展览】: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四人展
佩曼作品:家庭聚会

【展览】: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四人展
莎迪作品:战争的记忆

【展览】: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四人展
子夏作品:窗外

    反观伊朗摄影师的作品,佩曼则将广角镜头运用得炉火纯青,遵从了街头摄影“快照”与“决定性瞬间”的传统,在日常生活中抓取戏剧化的场景,同时,佩曼还遵从了街头摄影“人文主义”的传统,在一幕幕日常的戏剧中将人摆回人的位置,将喜怒哀乐都还归人性、还归每一个伊朗人。同时,他的照片因为诗意与自然的风格,反而能够向人们传达了一个沉重但更显美好的现实:政治与宗教固然是伊朗人民生活中必然存在的原则与背景,但具体到每一处街头巷里、每一户家人、每一对情侣、每一群玩伴,热情、乐观,以及对自由的向往都是不可磨灭的。佩曼真实、浪漫而富于生机的照片,必定会打破人们因西方媒体的妖魔化而产生的对伊朗人的错误理解与想象。而莎迪的这组作品则都是传统的静物摆拍,但她的拍摄对象却是超越传统的:看似最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却又若隐若现地暴露出战争的痕迹。莎迪对战争的控诉虽然间接但并不委婉,照片本身的安静与精美,反而加深了触目惊心的程度,虽然没有战地摄影紧张与压迫的现场感,但这种观念层面的反思之作,在避免战地摄影“感官主义”弊病的同时,发人深省的余味也就更加醇厚。

    二、 摄影师简介:

    刘海星,摄影家、诗人。2009年在台湾国父纪念馆、中国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珠海古元美术馆举办《大美中国》摄影巡回展,在台湾展出时引起很大轰动,被誉为“代表着大中华区风光摄影走向”的新一代风光摄影家。台湾著名评论家南方朔说:“观看刘海星的作品,很难不产生一种震栗、悠远、悲壮、沧桑、开阔的感受。他的作品有一种很少见到的天地和历史的重量。他的作品不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那种境界,而是天生艺术家胸中自有的丘壑造成的独特眼神和另一种可能是更高的境界”。摄影专著《好看的是灵魂——摄影与人生》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展览】: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四人展
刘海星作品:晨练的男人

    刘海星还是一位“迟到的诗人”。他四十二岁才开始写诗诗集《太阳的眼泪》,成为六十年来两岸商务印书馆同步出版的第一本诗集。著名学者谢冕这样评价他的诗歌:“尤为让人感动的是,在当前诗中普泛地漂浮着语言泡沫甚至垃圾的时候,他是如此用心地选择着、锻造着那些精到的字、词、句,从而使他的文字充满了美丽的节奏、铿锵的音韵,更是保全了诗歌自有的音乐性”。严家炎先生说:“海星似乎潜心于通过诗歌来对人生作哲理性的思考,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诗的感觉和意象,在他的诗歌中,内容的多彩带来了风格形式的多元,二者水乳交融”。

    子夏是一位著述颇丰的散文家,其作品多见于《中国作家》等刊物,同时,花卉摄影与静物摄影也是她重要的创作媒介。

【展览】: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四人展
子夏作品:过桥的男女

    佩曼·胡什曼德扎德(Peyman Hooshmandzadeh)佩曼是伊朗著名纪实摄影师。毕业于德黑兰阿扎德大学摄影系。他以作品《咖啡馆》与《茶楼》两个系列而最早闻名。现在他的工作是摄影记者与图片编辑,为伊朗国内以及国外媒体供稿。在2004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Alcohollypsis》。同时他也是伊朗135图片社的创始人。

【展览】: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四人展
佩曼作品:祷告

    佩曼的摄影作品在伊朗国内参与了数次群展与个展,包括在伊朗当代美术馆、德黑兰摄影双年展。在1999年与2000年,他连续获得德黑兰新闻摄影节最佳摄影师称号。在2007年,他参加了第一届巴黎Photoquai摄影双年展。

    佩曼的作品以深入伊朗人的生活而著称,通过充满人文主义的关怀,记录并表达普通伊朗人在政治与宗教高压之下的小范围内的自由、幸福生活。

    莎迪•伽迪里安(Shadi Ghadirian)生于1974年的德黑兰。她本科毕业于德黑兰阿扎德大学摄影系。此后即作为职业摄影师工作至今。她的头两个系列都是关于“女人”的。虽然她说这不是有意而为之的。

【展览】: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四人展
沙迪作品:战争的记忆

    莎迪的作品灵感来源是她在生活中所看到的的双重性与矛盾性。她的《卡扎尔》系列(1998-2001)包括了一些列棚拍的女性肖像,这些女性都身着19世纪伊朗卡扎尔王朝风格的衣服。大多数模特都是莎迪的朋友或亲人。而肖像照中的背景道具,都是在当时的摄影棚里找到的旧物。不过,摄影师在拍摄时,加了一些格格不入的属于当代的道具进去,比如山地车、报纸或一罐百事可乐。她希望通过这组作品表达身处传统与全球化当代性之间的伊朗女性所面对的困境。这组系列中的女性让观者很难确定她们绝境属于哪一个时代。

【展览】: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四人展
沙迪作品:战争的记忆

    在嫁给同为摄影师的佩曼·胡什曼德扎德(Peyman Hooshmandzadeh)之后,她完成了《日复一日》系列。在这组作品中,莎迪试图表达她的一个观点:女人每天都被重复性的劳动所占满,而且,许多女人甚至已经被这些重复性的劳动所定义了。

【展览】: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四人展
沙迪作品:战争的记忆

    她的作品与她作为伊朗穆斯林女性的身份紧密联系。尽管如此,她反思的主题仍然与全世界其他女人息息相关。她质疑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探索了诸如审查、宗教、当代性以及女性身份的观念。她在西方艺术界的知名度正在高速上升。她的作品在欧洲与美国都已展出,而西方媒体也对她进行过专题报道,比如英国《卫报》。她的作品在去年还参加了位于伦敦的V&A画廊的当代中东摄影师联展《Light From the Middle East》。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