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资讯 > 正文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影像展览798开幕

0 2013-05-13 13:41:02   蜂鸟网   作者:映画廊   责编: [专稿]

  摄影师:王树洲

  策展人:那日松

  学术顾问:鲍昆、于德水、刘鲁豫、陈晓琦、阎新法、白由祥

  开幕:2013年5月11日 15:00

  展期:2013年5月11日-6月9日 10:00-18:00(周一休息)

  地址:798艺术区七星中街映画廊

  联系:010-5978 9029

  intergallery@vip.sina.com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影像展览798开幕
展览现场


  2013年5月11日,《王树洲: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影像》摄影展在北京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开幕。展出的38幅作品是摄影师王树洲对于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面貌的记录。他用系统化的影像语言,讲述了三四十年前发生在他所生活的河南农村——辉县的几大历史事件,以及处于事件中心的人民群众。这些图像将那个遥远的年代拉进当下的视野中,构筑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具象回忆与思考。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影像展览798开幕
展览现场


  中国的20世纪70年代是充满危机、动荡不安的十年,它延续在60年代中期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之下,又不断地遭遇着更多的灾难、更混乱的政治和权力斗争。作为中国社会形态的基础,农村社会亦难以抵御政治运动奋进式的横闯直入,农民传统的乡村生活被“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口号声带入到亢奋而失措的境地。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影像展览798开幕
大战洪洲城,誓把荒滩变良田,1973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影像展览798开幕
洪洲城造田工地批判“四人帮”,1976


  王树洲所拍摄的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辉县可被看作是这个时代中国农村的缩影。出现在照片中的红旗、标语、大批判运动给这个地区注入了形式主义的狂热,人们在大胆口号指引下战天斗地的壮举已然成为这个时代中国农村的标志性图景。然而,对于贫穷的农民来说,相比政治宣传的需要,靠双手和简陋的工具为生存而战是他们摆脱穷苦命运更为实质的诉求。照片记录下辉县人民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里,靠着铁锤、钢钎、抬筐、独轮车,逢山凿洞,遇河架桥,筑坝蓄水,改土造田,绿化荒山,修筑铁路,“重新安排辉县河山”。这些鲜活个体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意志和勇气独立于政治表现而存在。虽然照片充溢着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很大一部分的场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都经过刻意设计和安排,但这种形式已内化为当时人们的观看与表达方式。若将这种联系作为整体而观,便能感到照片中弥漫的乐观昂扬情绪与当时人们所背负的沉重的时代背景之间存在着一种戏谑滑稽式的对比。会心积极的笑容、认真投入的身影也因难以摆脱的时代感而显得意蕴深沉。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影像展览798开幕
著名摄影师陈长芬在开幕式上致辞


  透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回望70年代中国农村所经历的苦难与震荡,也可以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找到历史性的呼应,因而也更能理解那个晦暗的时代缘何将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需求推向必然。正是在这个十年的末尾,挣脱了亢进狂热的理性光芒终于回归到人们对价值和真理的认识中来,中国在质疑与反思中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征程。王树洲的照片为我们留住了关于那个年代的视觉记忆,也为我们当今对历史进程的认识提供了参照。照片里的那些人和口号与当下的发展已是格格不入,而正是在这强烈的距离感中,沉积下了历史波动向前的痕迹,这也是影像纪录的力量所在。

  温故而知新,历史总是在变革中前进。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影像展览798开幕
学习贯彻毛主席最新指示,1971


  附:摄影师简介

  王树洲,1951年生于河南省辉县,1970年,被调入辉县革命文化宣传站工作,在周振华、王世龙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摄影,奔波在各个水利、交通建设工地以及政治活动场所之间,随即开启了摄影生涯。1985 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并考入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艺术摄影系。1988 年开始着重拍摄太行山民俗风情、自然风光。2007 年,《七十年代民兵》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的展出引发了极大反响,2008 年作品《荒滩造田中的太行山人》《70 年代民兵》在北京华辰春拍会拍出。在2009 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及2011年洛杉矶摄影节上,展出了《七十年代群像》。2012年出版《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影像报告》画册,并获得2012年平遥摄影节优秀摄影画册奖。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