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视觉盛宴 > 正文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0年代罕见帝都影像

0 2013-05-15 06:36:00   蜂鸟网   作者:中摄协网   责编: [转载]

    这组图是美国摄影师詹姆斯.利卡尔顿1900年左右拍摄的北京立体照片,詹姆斯.利卡尔顿,美国摄影师、教师、旅行家、发明家。1900年,他从香港一路北上到北京,拍摄了大量图片。这里展出的是他在北京拍摄的部分内容,主要背景和线索是义和团运动引发的庚子事变。詹姆斯.利卡尔顿的这些影像具有日记的性质,他为每张照片都做了详细的文字记录,企图通过自己的观察来介绍和理解中国当时的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等各个层面,这些内容在今天来看弥足珍贵,极具历史价值。(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高清大图)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官员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的外交事务越来越重要,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据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由于外国大使不能和皇帝或慈禧太后直接接触,所有的和清帝国的交流都必须通过总理衙门。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进入午门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后,美国和日本军队占领和临时管理宫殿区域,在甬道两边列队的是第九步兵连的一部分,他们直接驻扎在紫禁城内;在一个骑白马的卫兵的引导下,三名军官全副武装为先导,德国陆军元帅正准备以胜利者的姿态游览紫禁城,他身边的护卫队来自各个国家。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储秀宫门前 储秀宫虽然是慈禧太后的寝宫之一,但是慈禧其实很少住在这里,大部分时间慈禧住在颐和园,图片上的几名中国人是储秀宫的守卫,他们随时跟着进入皇宫的外国人。据摄影师的记录,当时士兵、军官、摄影师等各式各样的“洋鬼子”都来到这里参观。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在义和团运动中弹痕累累的美国使馆 在义和团运动的初期,美国使馆被围困,不断遭到炮火袭击,最后美国使馆的人员不得不全体躲避到英国使馆里;图片里远处的小山是著名的景山,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上吊的地方,隐约露出的屋脊是紫禁城。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由赌场和大烟馆改建的基督教青年教会 这里是著名的前门大街,当时这里已经是北京最繁华的街道,据摄影师记载,这里最常见的交易是混杂着煤粉和粘土的煤,还有鞋子和衣服。小吃摊上卖油炸蚱蜢、蔬菜拌狗肉。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前门大街市场 在前门和永定门之间的街道,是热闹的市场,道路两边是商店,街道上则遍布各种饮食摊档。当时已经是11月份,天气颇为寒冷,行人和商家都穿上了棉衣。街道的另一边有卖宝石和玉的摊位。据摄影师记载,这条街的对面,有销赃的黑市。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从昆明湖的岛上远眺颐和园万寿山 自从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之后,颐和园就成了清朝皇帝皇太后的夏宫,慈禧太后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这里,万寿山上巨大的石台和覆盖着黄色琉璃瓦的精美楼宇,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很远就能看到金灿灿的屋顶。前景中的两名中国人是被摄影师雇佣来搬运摄影器材的,原因是摄影师受不了北京的马车。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法国使馆废墟 在长达八周的义和团围困使馆区的日子里,整个使馆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这里曾经大火蔓延,墙角的地雷使得两名法国人和一名中国人丧生。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满族的女性基督徒 这是一些带着典型的满族头饰的女性,都没有裹脚,她们都是在义和团围困期间幸存的基督徒。她们正准备去在义和团围困期间被烧光的伦敦教会的教堂和学校废墟那里。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被摄影师痛恨的中国马车和远处的景山及皇宫 摄影师非常不适应这种中国马车,而从摄影师的记录中可以看出来,不仅仅是他不适应,包括他的朋友在内的外国人,都很不适应这种没有减震、车厢低矮狭窄的马车;摄影师自称他试着乘坐了一英里之后就实在无法忍受了,这里的记载也印证了昆明湖的那张照片里两名中国搬运工出现的原因。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太和殿天子宝座 这里在被八国联军占领之前,数百年来从来没有外国人到过清帝国最重要的权利象征的地方,包括少数曾经在早期抵达中国的欧洲外交家,都没有被允许朝拜。这里距离被义和团围困的英国使馆仅仅一英里。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金水河高台上看太和门 从摄影师的记载和图片上看,太和门前的广场已经长满了茂盛的野草,金水河里也没有水,灌木甚至从墙壁缝隙长了出来。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经过使馆大街的中国驼队 摄影师当时所处的位置东边是克林德大街,右边不远是德国使馆,左边有旗杆的建筑是西班牙使馆,身后是美国使馆、俄国使馆和英国使馆。据摄影师记载,当时的北京驼队很常见。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从景山上俯瞰北京 景山是当时北京最高的地方,景山的最高处亭子被法国人占领。北边大约1英里左右类似城门的建筑就是鼓楼,再往北约200码是钟楼,钟楼上安置着明代永乐大帝在15世纪早期铸造的大钟。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颐和园的石桥 摄影师非常赞叹这座石桥的技艺水平,他同时在图片的记录里极力赞美颐和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据说除了几个看守大门的外国士兵,一般游客很难被允许参观这里。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抱着孩子的史密斯小姐在伦敦教会学校的废墟前合影 这里是伦敦教会学校的废墟,在长达八周的义和团围困期间被摧毁。废墟前合影的中国人是这次事件的幸存者,他们(她们)逃入了英国使馆避难,被史密斯小姐保护了起来。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紫禁城内部的宫殿 据摄影师记载,门前的几个人都是太监,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后他们负责看守这里。宫殿内墙壁上有一个停止了的西洋钟,只是不知道这个钟停止走动的时间是不是皇帝逃走的时候。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牌楼 这个牌楼应该是大高玄殿前的三个牌楼之一,上面的字迹“弘佑天民”相传为严嵩书法,1956年扩展景山前街时,大高玄殿门前的三座牌坊与两座木阁均被拆除。1960年,由东、西两座牌坊所遗构件拼装组成的“弘佑天民”牌坊在西郊中央党校的庭院中重新树立,并保存至今。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在前门上看北京废墟 义和团和清军曾经在这里进攻使馆区,虽然进攻失败了,但是给周边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摄影师估计这片废墟的财产损失有五百万美元之多,而庚子赔款美国获得的赔偿也只是2400万美元。

最后的帝都 1900年代罕见北京立体影像

    雍和宫的喇嘛 摄影师在自己的图片说明里记载了眼前的这一幕,喇嘛们平时是不愿意被摄影师拍摄的,但是现在因为恐惧八国联军而不敢拒绝外国人的要求,从图片上看,似乎也可以印证摄影师的记载,喇嘛们的神态冷淡、僵硬,多少有些不情愿的因素在内。图片中的小孩子也是喇嘛。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