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视觉盛宴 > 正文

第5届大理国际影会国际邀请展部分(上)

0 2013-07-16 06:52:00   蜂鸟网   作者:DIPE   责编: [专稿]

    ·十七个美国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十七个摄影师眼中,是否也有十七个美国?

    2013年8月,北京田野中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专家李嫣将携17位土生土长美国摄影家的作品前往大理展出。

    这些作品拍摄的时间跨度极大,从上个世纪中期至近年,从不同的方位、视角与时间段,将美国不同层面的不同群体生活空间,作了一个纪实性的整体展示。这些作品主要以身边的人和事做为拍摄对象,并在主题下进行串连,显现发人深省的社会现象。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ebradyrobinson

    李嫣说:“方寸之间,或许有些镜头是你熟悉的,有些镜头是你完全陌生的,没有关系,这些镜头只是为了能更多地告诉您:美国是个怎样的国家,美国人民是怎样生活的,让您由此接近真实本原。”她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帮助观众突破习惯的思维模式,认识一个离真实比较接近的美国。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Jennifer_Greenburg(回顾历史系列)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Samantha at Family Fun Day


    ·《华夏地理》将携NATIONAL GEOGRAPHIC(美国《国家地理》)125周年纪念展参展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

    201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自1888年创刊至今125周年,值此之际将在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举行不同程度的庆祝及系列活动,《华夏地理》作为美国《国家地理》大陆唯一版权合作伙伴,将传承NG的精神,携“NATIONAL GEOGRAPHIC(美国《国家地理》)125周年纪念展”参展2013年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成为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亮点之一。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图片质量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近千分之一的选片率虽然显得苛刻,但一大批充满理想和浪漫主义的优秀摄影师、记者在这里诞生,而那些有灵魂有激情的作品则往往代表了一种标准。

    让我们在8月的大理共同见证这场高端视觉盛宴,展现这125年的历史、辉煌。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奥克兰群岛近海,奇妙的生物在水深20米处汇聚。此处距新西兰500公里,无渔船出没。摄影师拍下了一名潜水员与南露脊鲸相遇的情景。
摄影:布莱恩· 斯凯利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吉尔吉斯姑娘在结冻的泉眼上凿洞取水后,在冰面上将塑料水桶拖回自家营地。
摄影:马蒂厄·佩利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两个男人在暴风雪中俯下身子凿冰,以取得饮用水。从1911年起,这支由澳大利亚出资支持的探险队远征南极,进行为期三年的科学考察工作。
图片来源:MICHELL LIBRARY
 

    ·策展人 严阅朝

    高磊 参展作品:《记忆体》

    高磊1983年生于云南昆明,2006年云南大学毕业后赴法留学,进入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当代艺术与新媒体专业研修。从2010年起,高磊就跟随马格南图片社大师班导师张乾琦,在他的指导下创作了《十四平方米的世界》等作品,后担任法国摄影师Antoine d’agata的助手,并从事相关的实习图片编辑的工作。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ROM-001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ROM-002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ROM-003

    《记忆体》创作起始于2012年,当时高磊参加了马格南大师班班Guy Le Querrec的課程和攝影相關主題探討,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了以時間,記憶等元素為主體,通過影像對內心世界的探索和對外界世界的感知而进行的創作。

    吴俊杰  参展作品:《游行 la manifestation》

    吴俊杰本次参加展览的作品共有两组,一组是《表情》,一组是《记忆的痕迹》,都是和游行有关。《表情》是在放松状态下人们真实情绪的记录,《记忆的痕迹》则是对于信息时代的反思。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他在序言里说:“如果我一年只拍一次游行,我肯定能清楚记得当时的情形;可一旦一个月拍个十几次,那些“深刻”开始变得模糊。反观我们当今生活的信息时代爆炸又何尝不是如此——所有这个时代赋予地记忆,它是如此的日新月异却又如此“模糊”,像一张张影像的重叠。”

    吴尚坤 参展作品:《Innocent Youth》

    吴尚坤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传播专业,后赴英国伦敦传播学院摄影硕士班进修,他曾在肯尼亚做过自由摄影师,担任过中国电影档案馆录像师,两次参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他的作品有一种魔幻的魅力,它是童话、科幻与现实的结合,充溢着幻想的趣味。吴尚坤在序言中说,这个系列是关于我想象的记忆,我无法忘记小时候那些科幻动画和电影的画面。这些影像可以看做观众对吴尚坤的窥视,同时,也是吴尚坤对于外在世界的理解与印象。

    杨圆圆 参展作品 :《中间地带》

    杨圆圆1989年生于北京,这次参加展览的作品名为《中间地带》。她解释说:“‘中间地带’ 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既可被理解为个体在空间中的状态(拍摄对象在空间中的状态,或者我作为创作者面对拍摄空间的状态),也可作为空间本身的‘同时代’ 性的一种暗示,甚至可以是对于个体在面对这些空间时的某种心理活动的描述。”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郑小序 参展作品《转变的Moko》

    Moko(毛利人纹身)是新西兰/奥特阿罗的毛利人的身份象征。 它从太平洋其他地区发展,并且在毛利人聚集的最初期被传承。在现代的毛利纹身文化中,有很多关于传统的毛利纹身的文化、信息在逐渐消失。《转变的 Moko》采用了肖像与手写记录结合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独特的毛利文化。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一体两面之李振盛

    策展人:罗伯特·普雷基(法国)
    展览名称:《全景与个人肖像》《无穷之大与无限之小》
    摄影师:李振盛(中国)

    李振盛祖籍山东荣成,1940年8月生于大连,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亲自拍摄并完整保存近10万张历史见证照片,包括破“四旧”、抄家、批斗和武斗等的“负面”影像,为那段至今讳忌莫深的历史留下了清晰的见证,让后人得以以史为鉴。

    李振盛拍摄于收集的照片后来由美国联系图片社进行全球代理,并从2003年开始持续公开,他的作品集《红色新闻兵》被《美国摄影》杂志总编大卫·舍诺尔曾撰文称它是“近年来最重要的摄影画册之一”,是20世纪“一个时代的见证”。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布列松曾对李振盛说,“半个世纪以来,你和我在东西方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国度里各自实践着‘决定性瞬间’理论,我们都在用镜头为历史留下见证”。之所以将这次的展览之一称为《无穷之大与无限之小》,联系图片社总裁普雷基在序言中说,“纵观李振盛的摄影生涯,除了展示自己和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无限小’以外,他不仅对多元空间里存在的个体表现出浓厚兴趣,也对这些个体在这空间中的持久变化的关系兴趣盎然,这就是——‘无限大’。”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而《全景与个人肖像》则来源于李振盛使用6x6手携式相机从左至右叠加式地拍摄,他还会把一些印刷物或一些小明信片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它们重叠排放,然后拍下单幅全景图像。

    ·一体两面之斯蒂芬·杜邦

    展览名称:《肖像与全景》《无限之小与无穷之大》
    摄影师:斯蒂芬·杜邦
    策展人:罗伯特·普雷基(法国)

    普雷基用同一个名字为两个摄影师的展览命名,犹如一体两面。也许在这个时候,摄影师的作品展示已经不是最终的目的,观众要通过那些来自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影像去体味更深的东西。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斯蒂芬·杜邦出生于澳大利亚,他是个永不疲惫的旅行者,他独自走访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包括长期处于冲突状态的非洲安哥拉和卢旺达;他还到访过中东地区及亚洲的东帝汶和阿富汗,记录下这些国家因为利益与观念的冲突而逐渐瓦解消失的文化习俗,还有那些因为社会压力或暴力所被遗忘或被边缘化的社会及族群,包括他所在的国家:澳大利亚的土著人,日本的相扑,刚比亚、土耳其、印度和墨西哥的摔跤选手,阿富汗山区的普什图和塔吉克武装军,古巴的青年拳击手等。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他近期拍摄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年度部落聚会的项目——赎罪歌,斯蒂芬说,“传统文化正迅速改变,不论这是文化在消亡还是进步,古老的习俗都处在了消失的边缘。””

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之国际邀请展部分

    肖像让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个人生活史,正是由于他们,我们回到那个神秘而又遥远的远古时代,从而让我们开拓眼界去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更为广阔的世界。我们的旅途便由无限之小而变得无穷之大。杜邦不是一位人类学家,更不是一位历史学家。他追求的是更加个人的、更加艺术的甚至往往实验性的结果。通过摄影和手工制作的画册,他希望可以捕捉社会变迁的脚步,希望突显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小却复杂无比的国家里的传统习俗的消失与日新月异的文化变迁。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