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发起、策划的“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灵光与后灵光”筹备工作已于2013年2月正式启动,并将于2013年10月24日至12月7日在中华世纪坛等地展出, 此次的首次摄影双年展是中央美院美术馆和中华世纪坛的摄影周合办的,由于接受了中华世纪坛的邀请,成为了摄影周的一个学术展而成型。王璜生馆长担任艺术总监。整个双年展以学术和创新并重, 并由顾铮、李媚、荣荣、蔡萌、巴斯•弗吉组成策展团队。
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 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06 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创办和策划“广州三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CAFAM 泛主题展”和“CAFAM 未来展”。策划“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文献展”和“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等大型展览。2000 年至 2009 年任广东美术馆馆长。
摄影是一个具有很强社会学的艺术人文学科,由于它的特殊的科学技术手法并所产生的记录和表达的功能,它对社会、历史的“真实性”、“在场性”的记录,及作为艺术学科的创造性、个性化的表达与表现,使得它具有了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及学科的独特性。在场、介入、记录、表达、承载等成为了摄影突出的表现和意义所在。2003 年,以广东美术馆为主体,主动组织、策划“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大型摄影展览,在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巡回展出,并以美术馆专业方式收藏了该展览所有 601 件(套)作品,这成为了中国的美术馆主动关注和收藏摄影艺术的重要标志;紧接着,2005 年1 月,广东美术馆推出了由重要学者、策展人策划的“首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到2009年完成了三届的摄影双年展。
“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成为了中国摄影界探讨摄影与城市、摄影与社会、摄影与历史、摄影与当下等,以及探讨摄影的“观看”、“表达”、“内在”、“灵光”、“游走”等社会学、艺术学问题的学术和国际交流平台及重要标杆。2013 年初,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众多学者和摄影艺术家的鼓励支持下,开始构想、打造和策划“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项目,并将“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主题定为“灵光与后灵光”,探讨摄影历史的演进与当下的现状等问题,特别是对 2009 年以来中国的“新摄影”,和相关的青年摄影、青年策展,以及摄影的国际视野问题、人道关怀问题,国内国际摄影的收藏等,展开了专题性的展示和带着问题意识的研究及探讨。
“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由这样四大展览板块和三大学术研讨论坛部分构成:主题展:2009 年以来的新摄影国际展:地图上的点:文化空间的冲突表征爆名展!:来自青年策展人的提名收藏展:1. 从卡拉汉到杰夫·昆斯:来自靳宏伟的收藏2. 从“新摄影”到新人奖:来自三影堂的收藏国际论坛:摄影与艺术机制青年论坛:灵光与后灵光·新摄影新问题研讨会:摄影、民众新闻与社交媒体时代讲座:三人“顶谈”从这样的板块的呈现,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的学术出发点和立场。“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作为由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主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 2013”的主题展部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摄影的学术化建设、国际化影响及公众化力量,将在这次“摄影周”、“双年展”的活动中得到有效的提升!我们努力并期待着!衷心感谢所有为“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做出贡献和努力的机构和个人!深深感谢!
1959 年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 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人类文化研究科比较文化研究专业,获学术博士学位。著有《中国当代摄影》(2011年,中英文版与法文版)、《顾铮摄影文论选》(2012年)、《印刻时代风潮流—海报中的 20 世纪》(2012 年)、《摄影的人,在路上》(2013 年)等。策划的主要展览有:“上海之上”(爱普生影艺坊,上海,2010 年)、“光影惊沧:金石声摄影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2012 年)、“中国风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沃尔夫逊画廓,2012 年)、“断章取义:杨福东作品展”(OCT 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2012 年)等。担任《中国摄影》和《欧洲摄影》(柏林)等刊物的编委,并担任美国《光圈》杂志供稿编辑。哈佛大学皮波迪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罗伯特·嘉特纳奖推荐委员,第二届沙飞摄影奖评委(2009 年),法国勒瓦鲁瓦摄影节评委(2010 年),历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评委,第五十六届(2013 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终审评委。
1969 年于贵州省艺术学校毕业。原《现代摄影》杂志、《摄影》丛书主编,《焦点》杂志社长,独立策展人、编辑,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曾策划过的展览有:“看真 D.com: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之“庄学本诞辰百年回顾展”(广州,2009 年)、“四度空间:两岸四地当代摄影展”(香港,2010 年)和“2011年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之“逝者如斯:林茨(张谦)纪念展”(大理,2011年)等。
1968 年出生于福建,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始人及总监。他以“人与生存环境”、“人与自然关系”为艺术表达核心创作了包括《东村》、《六里屯》、《草场地》和《富士山》等享誉国际的摄影系列。作品被包括 MoMA、美国盖蒂博物馆、瑞士尤伦斯基金会、东京都写真美术馆、森美术馆等国在内的际顶级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2007 年6 月,荣荣与他的妻子,日本著名摄影艺术家映里共同创立中国首家非盈利艺术机构“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在此期间,他们多次负责并策划东西方国际摄影大师及学者的大型展览、讲座及沙龙活动,包括成功举办三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草场地摄影季·阿尔勒在北京”、“荒木经惟:感伤之旅”展览及跨越了 5 年里程碑的“三影堂摄影奖(TSPA)”。
生于 1958 年,曾任鹿特丹摄影中心 Perspektief 和鹿特丹摄影双年展(1988-1992年)总监,并于1980年至1995年担任《Perspektief》杂志总编。弗吉于 1993 年创立了 Paradox 基金会,此后一直担任这个机构的总裁。Paradox 按照社会活动规划,制作出品摄影相关的多平台项目(展览、书籍、影片、网站),如“Go No Go”(与摄影师艾德·万·丹德仁和制片人马基林·布恩斯特拉迁移欧洲,2003 年)、“夕什马里夫的最后日子“(正与摄影师德纳·利克森伯格和制片人詹·鲁特进行全球暖场,2009 年)和“愤怒”(正在宣传中的群展,2011 年)。他作为独立策展人,多次负责跨媒体节日和展览。2009 年的“北极光国际摄影节”上,他策划了“多义历史”展。自2003 年起,弗吉开始在莱顿大学影片与摄影研究生院(MaFPS)教授编辑和策展实践课程。同时,他还担任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并在 2006 至 2013 年间担任阿姆斯特丹世界新闻摄影监督委员会成员。
1978 年生于沈阳,美术学博士。现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曾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所,并曾任广东美术馆摄影项目总监。曾策划“看真D.com: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广州,2009 年)、“景观·静观:中国当代摄影展”(北京,2009 年)和“首届 CAFAM 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北京,2012 年)等多个展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