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视觉盛宴 > 正文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0 2013-11-19 06:32:00   蜂鸟网   作者:连州摄影节   责编: [专稿]

    2013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将于将于11月23日至12月12日在广东连州举行。本届年展以研究中国和世界当代摄影现状为前提,以“告别经验”为主题。整个展览结构分为主题展、个展和专题展。

  以下为部分个展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及介绍:

    作品阐述:据说有些动物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会到一个宁静的地方,孤独地等待那天的到来。真的吗?

    不知哪来的引力,我潜进山顶一所荒废了十几年的大宅。室内虽尽是人造之物:雪地般的剥落油漆、光滑的云石地板和发霉的地毡,却处处布满已死的动物和昆虫。我很好奇,为什么牠们不在大自然的归宿里化土,却选择了曾是人间的奢华之地安息?脆弱的牠们是知道自己的大限临近,来到这里享受最后一刻云石带来的安穏和坚实吗?

    拍摄这组照片的时候,我的外公也刚刚过身。看到他一个人面对死亡,但身边的人着实帮不到什么。他在想什么?他也会知道自己正步向尘土吗?他在等待什么吗?我想起我曾读过的诗,那是关于一棵菩提树劝说流浪人回归的小诗 ﹣《冬之旅》。最后两句是这样的:

    「来找寻安宁,我的朋友,回到这里吧,你就会找到安息。」

    我知道,死亡正在诱惑我,注视我。而我也正回望着它。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作者简介

    何展兆,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艺术学士学位(主修广告摄影)及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艺术学士学位(主修艺术摄影)。现职电影剧照师及自由摄影师。

    展览:

   《平遥国际摄影展》(平遥, 山西, 中国2011)

   《黑白分明摄影展》(香港石硖尾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 2011)

    "Up and Go New Photography" ( Upper Station Art Gallery , 2012)

    《后直: 当代香港摄影》(香港文化博物馆, 2012) 

    作品阐述:我们常常以「証件照」了解一个人的身份。灯光一闪,除了赋予这位小人物的身份外,更代表他从喧闹的城市中走出来,寻找自我。

    在这个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四方八面都是杂乱无章,密密麻麻的建筑物。这些密集交错的建筑物象征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在这里,不同的声音此起彼落:前进或后退、坚持或妥协、创新或传统?这些问题,每天也在耳边喧闹着,既找不到答案,也找不到目标。

    找不到目标的人,会被社会淹没自我,更对自已的身份产生疑问和迷惘。要抒发这些不安感,有人选择画画、看电影或消费等方法,而我则选择摄影。

   「闪」,人从门中,代表着我个人与这城市的关系和感受。

   「闪」一字本身已有拍摄的意义。它代表照相机被按下那一刻,透过闪灯所发出的光。而这光线照耀的景物,彷彿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价值。在这辑作品中,被照耀的是这门中的小人物。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作者简介:

    梁誉聪,香港艺术学院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办艺术学士学位,主修摄影。现时从事与商业摄影相关工作。梁誉聪属新进摄影师,敢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摄影。

    梁认为摄影具有复杂及多样的特性,既是纪录却脱离现实,充满权力但谦卑,可以同时探索世界又反映内心。因此,梁认为摄影的可能性比想象中大得多,这正是他被摄影所吸引之处。

    梁的作品包括《Exhausted portrait》、《钱境》及曾于《青年摄影艺术新秀展—发声》展出的《全新的》。而近期作品则有《60秒》及《闪》,这两项创作都是在探索城市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作品阐述:
 
   “18 Folgate Street” 系列
 
    位于伦敦18 Folgate Street是一所被屋主'还原'为18至19世纪georgian及victorian时代居住状态的大宅。当中屋主对历史的'再现',刺激了我要在屋主预设的论述之上,建构我一个作为于殖民地成长的观者对此地的个人论述。此场景的存在,包含着一种异常矛盾的特殊性;因'还原'及'再现',是建基于过去的真实,但'再现'同时又包含一种虚构性,它是对应于历史而产生的复制品。而我将此被再现的历史复制品与我所认知的现实进行重叠。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作者简介:

    刘卫,2007毕业于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艺术系,获(荣誉)学士。并于毕业同年获学院颁发The Warden's Art Prize。作品透过历史及被建构的场景对自身面临的真实作出探索。她曾于英国及中国参于多次联展。作品为英国多个私人收藏。现于香港从事摄影。

    作品阐述:山水文明

    人类的建设,总包含着破坏。

    借来的空间,开辟土地,设造各式各样的建筑物。

    数十年后,人去楼空,归还大自然。

    有了草木进驻其中,荒废建筑不再冰冷死寂,转眼披上一层有机生命。

    大自然就是这样,包容的、谦卑地,为人类收拾残局。

    大自然的介入,参与在我的创作中。

    季节的变化,为作品带来不确定的面貌;

    印证生命的存在,与时间的流逝。

    在人类曾经踏足过的土地,发展出隐约的文明符号,

    虽然是回复不了原始的模样,却意外地变成一种新的地景雕塑,

    建筑轮廓逐点淹没,浮现出「人为风景」。

    让过去沉睡,我们明天醒来的时候,看到的会是一幅当代山水文明的诠释。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作者简介

    刘智聪,多年从事电视广告制作及美术指导经验,现职多媒体制作总监。 毕业于英国,修读室内设计,喜欢电影、摄影、拾荒及旅行。

    对空间、历史及影像十分着迷,创作作品题材大多围绕香港的故事,到被人废弃的地方拍摄,2000年开始以拾荒加摄影的方式再次认识这个自己成长的地方。

    曾举办个人艺术装置展览《永远的一天》(香港长洲,2007)。联展包括《香港当代艺术2012入围作品展》(香港艺术馆,2013) 、《香港摄影系列三 一人像 .一故事》( 香港文化博物馆,2012 )、《 关于人.关于生活.关于城市 当代摄影联展》( AO Vertical,2012)、《言叶 香港摄影家慈善展览 》(香港The Upper Station Photo Gallery,2011)、《香港生活五味 艺术装置联合展览》(香港无印良品,2010)、《香港建筑伤怜展: 艺术家的空间诠释》(香港牛棚艺术村艺术公社,2008)、《Love From Hong Kong Tokyo Designer’s Week》(香港贸易发展局艺术联合展览,日本东京,2007)、《回忆香港》 (香港时代广场,2007)、《回光返照摄影装置展览》(香港上海街视艺空间,2005)等。

    个人网站 www.lauchichung.com

    作品阐述:
   
    边界,一则香港边境禁区分段解封的新闻,重提了那一道划分两地的边界原是游移不定。从一九五一年设立边境禁区,到六二年扩大范围,辗转到现今逐步缩减。
 
    通过简便关卡,两地以不同形式在频密往来,彼此拉扯角力。可是,我们似乎总是无从掌握个中的转化。那则禁区解封的新闻令我猜想,也许事情的端倪本就埋藏在那一道边界之下,着迹于两地边境之间?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作者简介:

    吴汉曦 (1981年生于香港) 于2013年完成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摄影深造文凭课程。《边界》摄影计划于2012年中展开,目前仍在进行。

    作品阐述:
 
    铺天盖地的政治横额本是为议员或政党建立形象、展示立场和宣扬政绩而挂满街头,不少却落得被割破毁坏的下场。由它们被挂在公共空间开始,功用早已不再纯粹,它们的每道伤痕均透露了市民的心声,是一幅幅由社会共同拥有的民主墙。我把这些被毁坏的横额和市民的声音都一一搜集回来,我细听这些声音,并透过「修补」去回应。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作者简介:

    伍启豪,2010年获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学士学位,同年获得学院颁发「视觉艺术创作奖」。作品多以摄影及录象为主。创作常被观者误以为「无聊」行为,但每每能深入浅出地揭示社会的荒诞。曾获邀参与多个本地重要展览,包括第一届香港国际摄影节《四度空间──两岸四地当代摄影展》(2010)丶第二届香港国际摄影节《后直:当代香港摄影》(2012)及《香港当代艺术奖2012》(2013)等。现任香港兆基创意书院设计与视觉传意课程导师。2013年设立「下午欢乐时光」工作室,主力向设计和摄影方面发展。 工作室网页:www.noonhappyhour.com

    作品阐述:我是摄影记者出身,一直希望尝试拉阔纪实摄影的空间。传统的纪实摄影以悲天悯人的关怀为基调,镜头下的对象皆是社会里最被忽略的一群,务求以感性的影像获得世界的共鸣和关顾,期望达致改善社会导人向善的精神。这我绝对支持,而且比我自己想象中更死守这种关怀传统。

    我关注社会,却以传统纪实摄影完全相反的方向进行。我把镜头对准普通人,以陌生人的眼光注视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的一举一动是怎样被塑造出来的?我们的思想、文化、习惯,是如何形成主流的?有怎样的社会,便有怎样的人民;反过来说,也可以是:有怎样的人民,便有怎样的社会。总括来说,羊群效应的心理忧虑、无意识的消费文化、狭隘短视的功利主义,是香港的主流现象。

    香港的维多利亚公园每年都会举行花卉展覧,在为期约十天的展期里,吸引了数十万人次参观,花朵的叫座力自古以来从无减退。我喜欢观察人们的集体行为,从中或会泄漏一点什么,那是无意识的巧合或游戏,我无从知晓,只知我被这些衣饰上的「花儿」吸引,无法自拔,甚至要为它们吟颂诗歌,赞颂「花花衣服」存在人间的美好伟大,表扬画意摄影的滥情浩瀚永恒。如果你要嘲讽我的过于嘲讽,也记得我们要好好自嘲。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2013连州摄影节之《香港当代七人展》

    作者简介:

    杨德铭(Paul Yeung),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影像及传播」硕士毕业。2000年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毕业后加入摄影记者行列,曾任杂志图片编辑、路透社及经济日报摄影记者,中文大学及珠海书院新闻摄影课程兼任讲师,香港摄影记者协会前主席。曾获香港报业公会、香港摄影记者协会及Invisible Photographers Asia (IPA) 颁发超过二十个摄影奖项。艺术团体「FrozenFire」和「柒菲」创会成员之一,并与不同摄影师创办本地摄影期刊《与xx不符》及《麻雀》。在首届香港摄影节被选为十四位香港新世代摄影师之一。曾参英国奥运「Road to 2012」艺术计划项目「Count to 12」,作品并于国家肖像画廊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展出 (2011)。2012年3月在刺点画廊举办首个个人摄影展「花非花」(2012),以及5月在MOST GALLERY举行「八九风光如此美好」个人照片展 (2012)。其他参与过的展览包括:「后直:当代香港摄影」摄影展(2012),「IC Show」英国金匠学院硕士毕业展 (2011),「柒菲-与展覧不符」摄影展 (2010)、「北」摄影展 (2010)、及「影像香港-当代摄影展」(2008)等。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