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访谈 > 正文

点开国人记忆之门 访连州大奖得主苏文

0 2013-11-28 12:02:53   蜂鸟网   作者:王江   责编: [原创]

  今年的连州摄影节已经是第9届了,在这9年里,很少将年度大奖颁发给并不拍照片的人,也很少将年度大奖和年度策展人奖两个重量级奖项颁发给同一个人。这一次,法国人托马斯-苏文(Thomas Sauvin)打破了这项纪录,他以影像收藏家和策展人的身份将为人所艳羡的两项大奖收入囊中。


  在颁奖晚会上,年展学术主持朱大可很风趣的将毛泽东点评白求恩的一段话套用在了苏文身上“一个法国人,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打捞他们的历史记忆,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人文主义的精神!”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法国艺术家托马斯-苏文(Thomas Sauvin)

观看苏文整理照片大图请点击这里


  所有的这些殊荣都来自于苏文所带来的展览项目“北京银矿”。他从2009年开始在北京的废品收购站挽救了大量本来要拿去炼银的底片,数量达到了50万之巨。难能可贵的是苏文以极大的耐心和精力将这所有的底片重新扫描整理,并且以高度的文化敏感重新梳理了其中的很多线索,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一个有关北京城市记忆的影像脉络渐渐地浮现了出来,从苏文整理的影像中我们得以回望过去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百姓的生活如何一点一滴的改变着,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如何面对家庭物质条件的改善,西方外来文化如何逐渐的在这个曾经封闭的国家里落地开花,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是怎样看到外边的花花世界的……那些影像全都来自最“草根”的北京百姓之手,他们大多数应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影像教育,他们的影像没有那些教条的规训,是当人们面对生活时最本真的反应。

  就是这样一个展览感动了所有经历过或者没经历过那一时代的中国人,也正因为如此,面对苏文的获奖在业界几乎没有听到往届年度大奖颁发以后的质疑与挑战之声。是啊,4年50万张底片的整理工作,由一个法国人来做了,我们自己难道不应该反思些什么吗?

  蜂鸟网:你七月份就给我看过《北京银矿》的那个纪录片,当时我就在猜想你的这个项目做成展览会是什么样子。这次在连州现场看到展览的效果还是挺赞的,你自己对这个现场效果满意吗?

  苏文:这个展览我以前也做过几次但是效果都不太好,实际上我花了四年的时间看这些照片,做编辑和整理。我在电脑里会设计一下展览的效果。差不多是在2013年3月份英国有个德比摄影节邀请我去做展览,给了我一个很大的空间,那次我带去了20张大的,100张小的照片,但是展览做完以后我就完全没感觉。包括后来又在新加坡做了一次展览效果也不好。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那些摄影节总是给我的空间比我想象的要大很多,因为他们一听我有50万张底片那肯定需要一个很大的地方。但是其实我是要做选择的,我不希望是展厅里地上、房顶、墙上到处都是照片。今年荷兰人Erik Kessels在阿尔勒做得那个展览“24小时的照片”,他把24小时内网络上传的照片全都打出来然后做了一个像山一样的装置。(苏文提到的这个展览正好笔者在阿尔勒摄影节上也看到了,看阿尔勒的展览现场请点这:Erik Kessels展览现场)那个展览很成功报道的人很多,但是所有的报道都不会去看那个展览里照片的内容,他是靠那个整体的惊人体量为出发点的。但是我做得这个展览和他正好相反。那些摄影节一听我有50万的量,他们想象中也是想做成那种Erik Kessels式的铺天盖地的照片,但是我千万不能这么做,我还是更看重照片的内容。因为我选择的每个照片都含着故事,看起来比较乱,但其实内部是有线索的。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开始,家庭富裕起来了,开始买冰箱等大型电器,再到后来可以看到墙上玛丽莲-梦露的照片,这是在80年代几乎找不到的东西,90年代的照片开始就出现了和麦当劳叔叔的合影。所以其实我是有好几个系列的,在不同的展览我会换不同的内容。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北京银矿”在连州的展览现场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北京银矿”在连州的展览现场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北京银矿”在连州的展览现场 


  蜂鸟网:在各地的展览中你使用的照片内容都不一样,但是形式上呢?也是采用装置、Video和照片这样的形式吗?

  苏文:每次都会有变化,比如说我有一个特别喜欢的系列,就是90年代中国人开始旅游,很多人先到泰国,当然也有去巴黎的,中国人去巴黎一定会去卢浮宫看蒙娜丽莎,我有一个系列是中国人站在那些油画的对面用闪光灯去拍,其实展览不能这么拍得,闪灯会损坏油画,而且他们拍出来的效果特别差很暗油画上会有一个反光的白点,你把这一类型的照片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白点不断的出现,这个白点就成了我的线索,最后这个系列挺好玩的。所以当我去某个博物馆做展览的时候我就会可以挑选那些在博物馆拍得照片。还有当我去香港做展览的时候我会专门去找在回归那天北京市民拍得照片。很有趣,当天翻拍电视画面的人很多,他们还会在下边写字就是“香港回归了我们很开心之类的”。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苏文向笔者展示他的展览效果图


  蜂鸟网:那你现在已经形成多少个系列了?

  苏文:挺多的,大概三十多个吧。

  蜂鸟网:这次在连州我们可以看到有跟电器合影的系列,有外出旅游的系列,还有西方文化进入的系列。

  苏文:还有和公共雕塑合影的,这个应该有不少的。

点开国人记忆之门 访连州大奖得主苏文
北京百姓与公共雕塑的合影,那个小女孩恰好与雕塑长得很像


  蜂鸟网:我觉得你的这些线索的切入点都特别有趣,我想可能还真得是外国人做这个事比较合适,因为你们有距离感。

  苏文:对,外来的文化,得有距离,但是也不能有太大的距离,所以我正合适做这个工作,我是1999年第一次来到中国,这些照片里的时代是我没有经历过的,所以我特别好奇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离我很近,因为有些照片是99年到05年的,这段时间是我经历过的中国,所以我跟北京的历史可以稍微拉近一点,但是距离还是有。

  蜂鸟网:嗯,我觉得中国人看这些影像很难去关注那些画面的形式感,去看那些线索,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哦这个人是我家亲戚或者这里边是个什么事。但是你来看就会抽离内容看到更多的形式感。

  苏文:距离很重要,还有非常重要的是照片里的这些人对我来说是陌生人,而且我并不想认识他们。在国外也有类似我的这样的项目,他们搜集了旧照片就开一个网站让大家去上边找有没有自己的家人朋友,如果有我就把照片送给你。但是我不一样,我所有的展览都没有关于单一个人的故事,这一点很重要。有许多作品都是讲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故事,但是你在我的展览中不会看到一个人有两张照片出现。当然那样的照片我也有,一个小孩从一岁到二十岁的照片都有。但是我觉得用一个陌生人的照片讲一个故事我感觉有点不对,我要把各种没关系的人的照片拼贴在一起,所以我要讲的不是一个人的故事。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北京银矿”在连州的展览现场 


  蜂鸟网:是否可以理解为你讲的是这个时代的故事,而不是一个人的故事。

  苏文:是,这个我可以很骄傲地可以说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一个城市如果有他的相册就是这样一个东西。

  蜂鸟网:刚才你也提到了荷兰人Erik Kessels,他所做的东西和你的有一些相似性,你是否会受到他的一些影响呢? (Erik Kessels的另一个展览现场《相册美人》请点这里

  苏文:当然有,而且我第一次认识是在2008年纽约摄影节,当时我听他的讲座还很激动,我不敢说这对我没有影响,当然我们最后展览的效果和内容还是很不一样的,我觉得他做得装置好得不能再好,很厉害,而且他每次做的展览都跟其他展览不一样。

  蜂鸟网:你们使用老照片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苏文:有个很大的区别是他搜集的是老照片老相册,但是我搜集的是底片。底片就是原文件,你知道人们拍照会拍36张然后从中选出喜欢的四五张洗出来放在相册里。但是他们挑选照片的理由和我的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拿到底片你会有更多的选择。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北京银矿”在连州的展览现场 


  蜂鸟网:你在展览前言里写到中国人在被拍摄的时候会表现出一种顺从的态度和摄影师之间会有一种默契,大多数时间会笔直的站在哪里,你觉得和西方人家庭合影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吗?

  苏文:这种默契都有,在这种私人摄影里中国、外国是一样的。有一点不一样是人站在照片中间这个事中国的比欧洲的要多。比如说一个法国农村人来到巴黎埃菲尔铁塔下也是那张直直的看着镜头,但是这种照片的比例少一些,我估计在欧洲抓拍的相片比较多。可能因为我们觉得一个人知道他要被拍就会不自然了吧。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北京银矿”在连州的展览现场 


  蜂鸟网:那你觉得对待家庭相册本身的态度上,中西方有什么不同吗?家庭相册在欧洲人的生活中是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苏文: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区别,在中国很多相册,而且做得很好。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北京银矿”在连州的展览现场 


  蜂鸟网:欧洲人也会这样随意丢弃底片吗?

  苏文:这是个另外的问题,每次我向别人介绍这个项目的时候人都会觉得中国人怎么可以这样抛弃回忆?但是我千万不会说是中国人忽略自己的家,我觉得中国人是比较照顾自己家人的,我一直说他们扔掉的是底片,底片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工具。我挑选了照片洗出来放在相册里,但是很多年以后就会觉得底片没用了吧。

  蜂鸟网:嗯,时间久了底片上会出现一些划痕和霉斑,这些时间的痕迹会给画面带来很多意外的东西吧。

  苏文:对那些痕迹我一个都没有去修,一修就不对了,而且工作量特别大,如果最后照片都干干净净那和数码照片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有时候特别明显的痕迹我都不动。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底片上的霉斑会给画面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蜂鸟网:最好玩的是这些痕迹提醒你它们是照片,作为物质存在的照片。数码相片的问题就是太干净了,会让你只去注意画面里的内容。上次在中华世纪坛看约翰汤姆逊拍得中国的玻璃板照片,我就特别爱看那玻璃上的裂纹,我觉得那些裂纹特别的美,因为它提醒你你看到的是一个玻璃板而不是一个真实的空间。

  苏文:对,这些玻璃板上裂纹的边很漂亮,慢慢地蔓延开。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笔者在法国买到的玻璃干板底片


  蜂鸟网:我在阿尔勒的地摊上也买了一些玻璃干板,当时我就想我看欧洲的老照片和你看中国老照片时的心态是不是一样的?我不知道假如我有50万张欧洲的老底片会不会做出跟你一样的展览,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注意到那些照片中的线索。

  苏文:这些线索和系列我也是看了很久才想到的,我基本上有两年半的时间都在看它们,但是完全不知道我到底要做什么。一个系列得有个十来张才可以,但是我也担心一开始就有成系列的想法会让你看照片的角度变得不对,所以我就先看,不要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一年过去了把最喜欢的照片放在一起,然后看哪几张放在一起最好。要让它像一棵树一样很慢很自然的出来,不要控制的那么厉害。最好的系列是你自己也想不到的东西。比如说那些美女和冰箱的合影,我自己开始怎么可能会想到这样的照片呢?得看多了以后才发现。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笔者在法国买到的玻璃干板底片 


  蜂鸟网:当一个系列形成的时候会不会很有惊喜感?自己都意想不到。

  苏文:尽量用一些自己想不到的东西。

  蜂鸟网:还是让这些照片自己说话,你只是帮他们推了一把。

  苏文:是的,这个是有意思的,很好玩,别人一直问我到底是什么身份?段煜婷写得我是策展人,你可能会写我是收藏家,另外一个人可能会觉得我是艺术家。但是可能有很多艺术家面对这样的照片总感觉的我需要进行一些加工,比如用剪刀裁掉人脸什么的,他们觉得要稍微加工一下才可能说是自己的作品。但是我的这些照片我一点都不愿意去动它们。有些可能为了展览效果我把横版的裁成了竖版,只有10%的照片是这样的,大部分时间我不去加工它们。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拍照收费一元,喷仙气收费一元的这张大照片引发很多观众前去合影


  蜂鸟网:现在回头看这些照片,别说外国人了,就是中国人看来也有很多超现实的味道,你看那张喷雾的,写着喷雾一元,照相一元,简直太幽默了。

  苏文:我选择这张的原因是两个月前我把它发到了微博上,结果很短的时间里就转发了七八千次,阅读量在三百万次,有很多人评论说很喜欢,我看好吧,既然大家都喜欢就放吧。所以这个展览有时候有一些严肃的东西,但是整体看起来还是很好玩很幽默的。

  蜂鸟网:我觉得好像那部经典的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似乎法国人很注意那些有岁月感的有质感和细节的东西,这是不是法国人的性格,可能中国人比较喜欢粗线条的东西。

  苏文:也不一定,你看王宁德的展览每个细节都布置的特别厉害。
 

  蜂鸟网:你本身是学摄影的吗?

  苏文:不是学工商管理的。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北京银矿”在连州的展览现场 


  蜂鸟网:那你对这种照片的认识和布展的这些是怎么学习的?

  苏文:多参加摄影节,多看展览。我没有去学摄影,这样正好,我也不是摄影师。

  蜂鸟网:又是一种距离感。

  苏文:对如果我学过摄影我干嘛要花四年的时间去看别人的照片,所以我一直不愿意拍照,我只拍我的宝宝。你看展览现场有个小相册也是我出的一本书。其中包含了几个系列有一些是中国人跟泰国人妖合影的。去年五月份跟英国的出版社合作出版的,都是手工的,做得很辛苦。最后做了200套,其中100套留给了英国人,我自己留了100套。这套书在欧洲特别受欢迎,《光圈》杂志和巴黎影像博览会有个合作的摄影书项目这本也有入选,马丁帕尔每年出版最好的十本摄影书这本相册也在里边。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苏文做得小画册,每一张照片都是手工插进去的,很用心


  蜂鸟网:现在这个相册的销售情况如何?

  苏文:几乎没有了,而且现在出版社卖的特别贵,差不多250欧一套。我也不是特别想卖,我在想做一个另外一种书,可以印很多让大家都买得起。

  蜂鸟网:这里涉及一个问题,现在这个项目开始做商业了,那会不会有肖像权的问题?

  苏文:不管我做不做商业都存在问题,但是我做这本书不是为了钱,欧洲的摄影书市场就是这样,入选过奖项价格就会变得很高。关于肖像权的问题,2008年阿尔勒摄影节马丁帕尔和三个人就一起策划了一个叫“从现在开始”其中选择了30位艺术家这些人都是用其他人的照片做作品,每一个作品都有版权问题,他们想用这个展览说从现在开始摄影就是这样了。当然我不能说我对这个无所谓,关键看我怎么面对这个问题,我是对那些照片中的人出于一个很尊重的态度,这个很重要。做那个小相册只是一个尝试。

连州大奖得主苏文:这是一个城市的相册
现场的视频很有趣


  蜂鸟网:我注意到你收藏的基本都是彩色照片,黑白的有吗?

  苏文:黑白的也有,但是只有几千张,120的。黑白的还是有的,但是回收站的小马那里看到有黑白的就挑出来,他要卖到潘家园去,他能判断有的是“文革”的照片很贵,好像很多人觉得“文革”之后就不是历史了,离我们太近了。所以才能把这些底片当垃圾买我也才能买到它们。

  蜂鸟网:好的谢谢!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