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访谈 > 正文

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0 2013-12-05 05:16:00   蜂鸟网   作者:王江   责编: [原创]

  在2013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上,由秦伟策展的“鸳鸯——香港当代七人展”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七位香港摄影师为我们带来了七种截然不同的摄影风格,他们好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窥视到香港当代摄影的力量。这一次香港新生代摄影师的集中亮相,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香港摄影的现状。凭借这个展览,秦伟获得了本届连州摄影节的最佳策展人提名奖,七位摄影师中的刘智聪也拿到了新摄影年度艺术家奖。可以说这次香港摄影团体的连州之旅收获颇丰,在展览现场蜂鸟网特别采访了策展人秦伟。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秦伟在接受蜂鸟网专访

    相关阅读:  隐性的声音大理回响 秦伟谈南亚女摄影师

 
                刘智聪:发现人与自然的角力和相处之道

 

  蜂鸟网:你这次带来的“鸳鸯——香港当代七人展”很让人出乎意料,一下子刷新了我之前对香港摄影的一些认识。以前看到的香港摄影师在叙事性影像的范畴之内还是做得不错的,但是感觉当代性稍微差一点,我这次看到的这七位摄影师的作品是非常当代的,问题意识特别好。

  秦伟:主要是这批香港摄影师来自70后、80后,他们成长在一个香港经济上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们受过很好的教育,所以他们在学术理论思考方面有一种个人的想法。这和从前的中生代摄影师有一些不一样的,那一代摄影师搞摄影有一些从拍风光、沙龙起步,是以这种氛围中成长的,但是这一代的年轻摄影师他们有一种学院的背景,受过一定的训练。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秦伟在最佳策展人提名奖颁奖现场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香港摄影师刘智聪在颁奖现场


  蜂鸟网:我觉得这次展览反映的是香港年轻摄影师应该有的视野,因为香港的文化交流环境更加直接、开放,他们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不意外。

  秦伟:可以这样说,这次的摄影师里边最年轻的26岁,年长的32岁左右,这个阶段是他们创作的一个成熟期;第二各方面香港以前对文化工作不重视,摄影师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展览空间,不像中国大陆空间很多,平台很大,所以这次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在大陆做一个好的展览。

 

 

  蜂鸟网:能否谈一谈展览的名字“鸳鸯”是怎么来的吗?

  秦伟:原本我们搞这个展览定的方向是找一些比较创新、当代、前卫的作品,所以想定香港前卫摄影展,但是说起来,“前卫”这个字眼已经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有点过时。

  蜂鸟网:而且“前卫”似乎不应该自己说,应该外人对展览的评价。

  秦伟:自己说倒也没关系,反正就是想表达创新的意思嘛。后来我就想叫“鸳鸯”,“鸳鸯”是香港最草根的东西,它是一种饮料,把咖啡和奶茶混合在一起,这种东西别的地方没有只在香港有。咖啡来自非洲,奶茶来自南亚大陆,这两种饮料混合在一起,香港人给它起了个优雅的名字叫“鸳鸯”。它代表了香港文化的融合性,所以我们就用“鸳鸯”来代表我们这个展览的一种方向。你看我们的展览中不同的摄影师关注的议题和表现的手法都有不同的融合。你看梁誉聪的“闪”。他好像用景观摄影一样,有一种宏大的感觉。另外一方面也有一种行为艺术在里边,他是把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融合在摄影里边,但是他的摄影表达水平非常高、非常好;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梁誉聪作品《闪》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梁誉聪作品《闪》细节


      比如说我们去看刘智聪的“山水文明”,他用了一种“地景摄影”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摄影的脉络是从七十年代从西方国家传过来的,但是刘智聪把一种东方的中国的人文精神放在里边,就是有“地景摄影”的脉络但是还有发展。我们不希望重复别人的语言,需要有新的手法和发展空间;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刘智聪展览现场


     比方说刘卫用一种古典主义的手法去拍一个故事出来,这个故事和她自己有关,和她个人生存有关。她作为一个在香港出生在香港受教育的,曾经受殖民地影文化影响的人,有一天她看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建筑,她就用这种场所,用一种好像用舞台布景的建构性摄影,所以她的影像语言表达她个人的经验暧昧性,很前卫的、很当代的。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刘卫展览现场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刘卫展览现场 


  蜂鸟网:你们的这个展览观众的反馈是怎样的?

  秦伟:非常有趣的是我们这趟在连州的这个展览观众来着不同的地方,中西方都有,他们的喜好和关注点非常不一样。西方观众喜欢刘智聪、刘卫的多一些;中国观众更喜欢看梁誉聪的《闪》和吴汉曦的《边界》。不同的文化背景喜欢看不同的展览说明我们展览的包容性是很强的,每个观众可以从自身文化经验出发去解读展览这是“鸳鸯”这个展览很独特的地方。

  蜂鸟网:你之前在大理摄影节上策展的“隐性的声音——南亚女摄影师的群展”还是比较偏重图片报道和图片故事的类型,这次又策划了偏向当代的摄影展,你是如何协调这种变化的?

  秦伟:我先说现在这个展览吧,因为有了前一场的经验,所以我们这次的展览团队配合非常默契。我作为策展人还是要经常和他们交换一些意见,包括理论上的看法,比如说刘智聪的《山水文明》我就叫他多留意这方面的理论,让他把创作的范围更加清晰一点;还比如说吴汉曦拍得《边界》他在用一种大陆叫做“无表情美学”的方式去处理,不以个人感情的去表达色彩的调子,这些我都给到他们意见。总之这个展览我感到多方都在努力,我要感谢段煜婷的努力。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吴汉曦展览现场 


  蜂鸟网:我记得在之前的访谈里你说并不打算转向策展人这块,但是现在看你做策展人还挺有成绩的。

  秦伟:我不是一个专业的策展人,但是我感觉在香港现在这个环境中应该为这些年轻新生代的摄影师多争取一些展览的空间,多争取一点的话语权,现在来说我应该要负起这个责任。但是不能说我会当一个职业策展人,那个不是好当的。

  蜂鸟网:继上次在大理上获得策展人奖,这次又在连州获得策展人的提名奖,这两次获奖让你有什么感受吗?

  秦伟:我的感受很深,我问朋友和同事们高兴,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奖,这个奖项是因为我们有很好的策展团队,有七位摄影师,他们都有很专业的水平,还有我的夫人何宝珊,她要管理很多琐碎的事情。所以我很高兴能拿这个奖,可以让中国大陆的朋友们更多了解香港新生代摄影的新发展。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杨德铭展览现场


  蜂鸟网:这次展览的人选你是怎样确定的呢?香港新生代摄影师应该会有很多吧?

  秦伟:当然不只是七个人。第一我不能搞太多,可以说香港新生代的摄影师刚刚起步。当然这七位摄影师有一定的展览、创作经验,当然香港其他的摄影师也有的,但是我们还要花时间去看他的延续性是怎样的,因为好的摄影师不只是提交作品那么简单,还要看他的作品的延续性怎样。这次选出的七个人,我看到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语言表达,我感觉放在“鸳鸯”团队里边非常合适。当然香港新生代摄影师应该有很多的,但是一次不能拿那么多的,做七个人的展览也是很累很累的。

  蜂鸟网:谢谢!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