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访谈 > 正文

寻找故乡的路 少数民族摄影师展览群访

0 2013-12-31 06:31:00   蜂鸟网   作者:王江   责编: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不久前,一个名为《故乡的路——10位少数民族摄影师联展》的展览在北京798映画廊开幕。本次展览由那日松策展,他特别邀请了10位少数民族摄影师从本民族的视角去记录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与日常生活。之所以命名为“故乡的路”是因为那日松是想通过这个展览提醒我们,无论是生态还是精神故乡的流失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都需要得到重视。在展览现场,多位参展摄影师以及策展人那日松还有支持本次影展作品输出的爱普生公司的宋海洋经理以及冯喆经理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以下是现场对话的内容:

寻找故乡的路 少数民族摄影师展览群访
展览海报

寻找故乡的路 少数民族摄影师展览群访
群访现场


  记者:那日松老师,你之前说不希望很多人抱着猎奇的心态而是用平常心来看这个少数民族的展览,请问这是如何理解的?

  那日松:这个展览并不只是关于少数民族的事,也不是说汉族摄影师不好,有很多汉族摄影师拍得也非常棒,像庄学本、现在的吕楠等摄影师都很优秀。其实这个展览之所以强调少数民族只是从概念上说找一些本民族摄影师拍本民族的东西,所以我希望大家看到并不是说只有少数民族摄影师才是最好的。

  记者:那日松老师,因为这次映画廊办得《故乡的路——10位少数民族摄影联展》,是目前国内首个以少数民族为主题的展览,我想问一下您的初衷是什么?映画廊承办的原由是怎样的?

  那日松:我过去做媒体的时候见过很多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大多数都是汉族摄影师去边疆,去少数民族采风拍摄的。其实当时我就想知道,这些少数民族本民族的摄影师他们是怎么拍摄本民族的东西的。后来我也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些这样的人,在香格里拉一个村里认识了一个藏族的小伙子,他拍得是业余的水平,他的作品达不到发表和获奖的水准,真的达不到。还有像我在贵州侗族的一个寨子里也见过一个摄影师,他的拍摄水平是马马虎虎,达不到专业的水准。这之中我认识很多这样的人,但是我觉得我应该去寻找一些民族里面非常优秀的,非常棒的摄影师,在这个过程当中经过十多年慢慢积累出一些优秀的摄影师,目前我挑的十个摄影师是我认为比较优秀的少数民族摄影师。当然,我还有一个原因:第一,并不是挑特别有名的摄影师,特别著名的我觉得不需要。第二,尽量都是要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去拍自己的家乡的摄影师,以这两个为挑选标准。

  记者:本次展览前期筹备了多长时间?

  那日松:这种展览的第一个展览是于2009年的时候在大理展出过,这么多年我经过挑选增加了一些人,这个展览的延续有四年了,我觉得还会继续下去,过两年变成二十个人,我觉得会一直这样延续下去。

寻找故乡的路 少数民族摄影师展览群访
展览现场


  记者:您比较多地提到的题材内容方面跟我们日常见到的有所差别,本次参展摄影师在形式方面,摄影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区别于我们常见的作品。

  那日松:本身在艺术形式上,摄影形式上,或者摄影语言方面,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所有的摄影师都是一样的,只是说运用的方式和熟练的程度不太一样而已。我觉得这些摄影师在我看来,他们在摄影语言方面、形式方面已经没有问题,甚至达到了专业的水准,我更看重他们那种精神方面的,思想方面的一种价值。我有一种感觉就是,我看他们照片的时候,我觉得他们这些摄影师都在那里面生活,不像采风或猎奇式摄影,就是那种走马观花或是旁观者的态度拍照片,而这些摄影师的精神和他们的灵魂都在作品题材里得到了体现。

  记者:您怎么看待今天少数民族文化在现在时代背景下的流失和同质化的情况?

  那日松:我觉得这不光是少数民族的问题,我这个展览表面上是十个少数民族的展览,自己拍自己的民族,但实际上我更强调的是,就像我前言中说到,大家逐渐在失去自己的故乡,一是自然的故乡,生态的故乡;二是精神的故乡,老一代人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他离家十年二十年变化没有那么大,而现在我们离家三五年,你再回到家乡的时候家乡就发生很大的变化,草原被破坏了,村里被拆了,自己家已经没了等等,实际上我们在强调的是大家要有一种故乡的意识,就是要保护自己的根,文化之根。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