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访谈 > 正文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0 2014-04-02 05:18:00   蜂鸟网   作者:徐彩虹   责编: [原创]

    看到《读城.一日》这组照片,我觉得眼前一亮,同时又很好奇作者的身份。从他有钱有闲可以周游列国来看,我觉得可能是一位多金的退休中老年男士,但是读他的图说文字,又觉得时代气息浓郁,更接近于青年的口吻,难道是富二代?无论他的身份如何,能够用四年时间系统地做一个纪实摄影项目,在如今已属难得。

    长帖: 读城 TheCity(从中国开始的诗意城记,到欧洲,到印度,还在继续)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北京

    不过事情真相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之外,这组照片的拍摄者其实就是一个普通工薪族,他的旅行基本属于自费,方式是穷游,时间也靠挤,这令我肃然起敬。虽然现在这位摄影师并不是很有名,但是我想,如果一个人用一辈子慢慢去做一件事情,最后的累积一定是惊人的;何况纪实摄影的价值,是会在时间的尘埃慢慢浮现和凸显的。

    和他交流的过程中,有一刹那我忽然就陷入无边的悲哀之中。他说两年前他在兰州拍摄的时候,因为环境恶劣,心中有一个追问:“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他们在这里生存?”我下意识的棒喝一声:“又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你在北京吸霾?”于是,我们一起郁闷了。他没料到短短两年时间内,自己从一个“同情者”变成“同感者”。我想我们都曾被命运无情地拆过台,原以为自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悲天悯人者,忽而发现自己跟悲悯对象其实无差。

    一阵沉默之后,他说,所以,《读城》还是有些意义的,当下是值得记录的。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位摄影师的名字叫做刘超,网名是:“vincentlaucn”。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刘超“vincentlaucn”小影

·访谈实录:

蜂鸟网:你创作《读城.一日》的初衷是什么?
刘超:第一,我很喜欢看纪实类的作品,但我觉得现在的纪实作品有点剑走偏锋,要么是极端的事件、极端的人物,要么就真的平平淡淡,这两种一个是大风大浪,一个是平静如水。其实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中间状态,不是那么猛烈,也不是那么平淡,简单的生活场景,也会让人心中产生涟漪般的回应。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舟山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香港

    第二,中国的城市城市变化太快了,大家都急着变成一个样子,我想在这些变化完成之前,记录下他们以前以及变化过程中的样子,记录下这些在城市变化中的人,他们处在这样一个城市环境中的生活。所以我定下了城市为主题,以城市里的人为主体,拍一系列片子。

相关阅读:读城.一日:从中国开始的诗意城记(上)
          
读城.一日:从中国开始的诗意城记(中)

蜂鸟网:你走过这么多城市是因为读书或者出差的缘故吗?可不可以介绍一下你现在的生活状态。
刘超:我自己是在企业里做法律工作的,摄影是个人爱好,我利用的时间是我的全部假期,还有周末两天或者三天的时间。这些内容完全是利用平时一天,两天,三天的碎片时间积累起来的。今年春节去了印度,回来之后我的计划是今年主拍中国城市。3月初去拍了延安,上周去了银川。周五晚上的飞机去,周日晚上的飞机回。

蜂鸟网:想不到这组作品是以穷游的方式来进行的。
刘超:是啊,哈哈。因为每个月起码出去两次,我都挑最便宜的机票。就比如,这周哪个城市往返机票便宜,我就去哪里。反正都是要一座座去拍的,所以先后顺序无所谓。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延安

蜂鸟网:能给我们介绍一点旅行中省钱的窍门么?
刘超:旅行的开销不外乎吃住行,我自己目的性特别明确,去旅行就是为了拍照,对吃没有太大要求,一般不吃大餐,一个人挑个干净简单的店就行,我是特别好打发的一个人。在国外的时候麦当劳和KFC是首选,在国内的时候当地的小店也吃得开心。而且因为每天拍照时间特别早,一拍起来就顾不上吃饭了,所以早餐和午餐通常都是放在10点或者11点一起解决,还省了一顿。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加尔各答

    住的话,跟大家一样,我会在出发之前全部预定好,没有太多特别的,看评价看价格,挑干净便宜的就好。国内,我用去哪儿预定,机票和酒店都是通过它,如果目的地有青旅,我会去青旅官网看看,住宿的话青旅是最好选择了,便宜、干净而且年轻人多;国外,在天巡网查询机票,这里查到的国际机票比国内的便宜,住宿则是在bookings。

    我是计划性特别强的一个人,一般出发前我会把所有的成本算清楚,出发后回来再合计一下,一般相差不太多。


蜂鸟网:不愧是法律工作者,严谨!
刘超:另外,我会把成本平摊到每张照片上,从现在统计来看,欧洲的照片成本最高,印度最便宜……国内居中,呵呵。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孟买

蜂鸟网:你所谓的平摊,应该是按最后选出来的成片计算吧?每走一座城你大概拍多少张片子,选片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刘超:是的,以选出来的成片来算。每到一个城市,我得在天亮之前,在所有人都醒来以前就出门,等天黑透了再回来,这样拍出来的才是完整的一天。我在每一个城市拍500-800张片子。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巴黎

     选照片完全靠感觉,是不是有感觉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如果看了超过一秒,自己还没感觉,那其实这种片子就不用挑出来了。

蜂鸟网:在你读城的过程中,你会否觉得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
刘超:是的,但这种个性展现的程度不同。从我现在的感受来说,我现在去过的国外城市个性非常张扬,那种固有的“偏执”,会很明显地在方方面面体现出来,这种张扬在我身上的直接反应就是,让我自己有拍照冲动的“感觉”的出现频率比在国内高很多。 而国内的城市呢,从表面上看大家都在往一个模子生长着,大家都长一个样子,就很难谈个性了。但是在这种表面之下,细细深究同样也会发现一些“偏执”,只是太内敛的,需要花时间去感受。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兰州

    拿刚去的银川为例子:第一天我特别郁闷,我发现银川的老房子都被拆完了,街上都是千篇一律的新楼模样,我觉得很可惜。后来打车,我问司机这个事情,两个车的两个师傅基本上都是跟我一样的感觉。但有意思的是,我问他们现在能找到的最老的楼是那个,他们指向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很清晰,很准确。大家是需要这些历史的留存来回忆的,没了,找不到了,就只有回忆了。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银川

    到第二天,我没有期待了,走的速度比第一天慢,没想到的是在没有期待的时候反而开始发现。银川叫湖城,如果要拍银川的生活气息,一定要有水,一定要去水边寻找。我第一天全在新楼的市井小巷当然什么都发现不了,而当我走在水边、湖边的时候,才发现了银川。没有水的银川,可以是任何一座城市;而有了水,才是银川。

蜂鸟网:所以你得多走,不然很难在短时间碰触到一个城市的内在气质。
刘超:是的,要暴走,用脚去丈量,用心去看。读城这套片子完全是用脚走出来的。拿今年做例子吧,在印度的13天还有包括在延安的2天,每天基本要走30公里左右。那些场景,如果不去走,很难发现得了。所以,我去过的地方,在我心里都有一个地图,哈哈哈,那些街道,那些房子,那些人,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孟买

蜂鸟网:我比较惊讶,你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有着如此敏锐的摄影直觉
刘超:确实靠直觉,我只有在有感觉的时候,才拍下片子。有些人不愿意被拍,我拍了吧,要溜走,有些人还会愿意跟你聊天,所以照片有背后的故事。


蜂鸟网:能否给我们讲一两个让你印象深刻的背后故事?
刘超: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张照片。这个照片为整个《读城》定了基调。

说走就走的环球“读城者”
读城  兰州

    拍这张照片之前,我还在摸索主题,琢磨拍城市到底应该拍什么、怎么拍,一直不是那么能抓得住点。拍这张照片之后,我找到了方向,城市是人的集合,拍城市其实就是拍人。读城,拍的是城,读的是城市里的人的生活。

    兰州,是一五时期定位的工业城市,但现在已经有些寂寞了,因为资源还有位置的原因。去兰州之前我就在想应该拍拍工厂,拍拍工厂附近人的生活状态,所以那天早上我6点出发坐上个破大巴晃晃悠悠一个多小时来到西固区,那里有出名的兰炼厂,还有一些核工业保密单位。我在石油管道附近穿来穿去拍工厂的时候,他们一家人从小道旁边超过了我,走在了我前面。

    刚开始我还有点忿忿,觉得他们破坏了画面,因为我计划拍那个冷却塔。当他们再往前走一些的时候,就出现这个画面了。你想象一下,空气里的异味,轰隆的冷却塔的声音,还有色彩暗淡的周边环境,他们晃晃悠悠地走着,分明就是在周边居住的样子,那一刻,心里为之一震,我找到《读城》的方向了,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他们在这里生存?

蜂鸟网:又是什么理由让你在北京吸霾

刘超:哎,你说的这个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这个照片是12年时候拍的,那个时候我还是感慨人家的生存环境恶劣,14年的时候,开始重新给这个照片配旁白,我发现自己生存环境跟他们无差了。

……

蜂鸟网:众生平等,我们没有悲天悯人的资格,尤其是摄影,你可能从某种情感出发来拍摄,但照片本身有它自己的声音。
刘超:是啊,很戏剧化,仅仅两年的时间,从同情变成同感。我想,再过几年再看,不知道又会感觉到什么。所以,《读城》还是有些意义的,当下也是值得记录的。


蜂鸟网:说走就走,说拍就拍,你这样的生活态度到底受谁影响呢?
刘超:摄影师,我之前接触的很少,因为在我心里啊,摄影还算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有表达的创作。我怕看多别人的作品,自己会受影响,受限制,所以我基本不看……这条路是顺着一个方向自然发展起来的。但是,到我真的开始去了解一些摄影师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阮义忠,我发现他写的一些东西或者他拍的一些东西,很像是我自己写的、我自己拍的。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瓦拉纳西

蜂鸟网:很有意思,这是一种人生惊喜,像是突然邂逅了一位于你心有戚戚焉的知己
刘超:怎么说,我顺其自然开始拍这样一个主题,结果开始与另一个人又重合,很好玩的缘分。

蜂鸟网:还是有不同的,起码时代感觉不同,不过对生活的感知可能比较像。
刘超:恩,是,时代感觉一定是不一样的。就是,会感觉到那种思考的方式,对生活的敏感度很像。

蜂鸟网:你有机会跟他聊过么,这个事儿挺逗。
刘超:他有看到我做的东西,哈哈,给了一些鼓励,就是最近的事。一个人独自行走得太久,突然的关注,哪怕只是不经意的一点点关注,可能都会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现在我就是想长期的、默默地做一件事,看最后能做出什么样子。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西安

蜂鸟网:你说你很少看摄影师作品,那你是怎么学摄影的呢?
刘超:我我在中国政法大学念的本科和研究生,刚入校的时候机缘巧合地加入到校宣传部的摄影工作室,跟着老师拍学校新闻,拍新闻讲究构图和对时机的把握,几年下来,我对这个变得异常敏感,技术是这样开始练出来的。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瓦拉纳西

蜂鸟网:拍这组片子,你的器材标配是什么?
刘超:刚开始,我很偏执地喜欢广角、超广,所以做《读城》的前两年,我拍照就用D80 +适马的10-20,现在看起来这种配备是很局限的,去年年初,上了全画幅,机身是6D,镜头是17-40 F4和70-200 F4 IS,慢慢的我发现70—200就像我的专属焦段,可以跟被拍摄人保持一定安全距离,我不会打扰他,他也不会打扰我。上个月我把小小白卖了,升了IS小白兔,感觉不错。

    两个镜头是我的极限了,再多就背不动了,而且为了快速拿取,我只能用斜挎包,在路上走的时候,很多瞬间真的就是一瞬间,如果不能快速响应的话,就拍不到咯。

 


蜂鸟网:除了摄影,你还有什么爱好?
刘超:我喜欢建筑,喜欢看各种建筑类的书,有时候出去旅行,有名气的建筑也是我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对摄影师不了解,但对建筑师非常熟悉,但我自己又是个学法律的……所以这个事情非常扭。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大同

蜂鸟网:纠结么?
刘超:用那句老话:不想做建筑师的律师,不是好摄影师。建筑跟摄影是互通的,都讲究用光,建筑讲究构造,摄影讲究构图。

蜂鸟网:其实挺好,努力工作赚钱,再用钱换来一定程度的自由。

刘超:恩恩,是的,现在就是用工作养爱好,做一个不受限制的独立摄影人,也就是摄影完全凭着自己的感觉走。现在工作收入不错,工作时间上也相对正常,很少加班,偶尔请一天假,也木有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学法律的,不想做律师,进企业的原因。

蜂鸟网:弱弱地问一句,您贵庚。
刘超:你觉得?

蜂鸟网:看你的文字,感觉不到30。
刘超:28,哈哈!

蜂鸟网:就觉得应该是个单身汉,没有家累,故而可以随意走。
刘超:我女朋友在国外念博士,哈哈,也算是没有家累了,没人管。

蜂鸟网:她支持你玩摄影吗?
刘超:嗯,支持,就是经常埋怨,说我怎么又跑了,怎么又不在北京了……好吧,其实是担心我的安全而已。我都是一个人出去,特别是去印度的时候,我自己还是有点怵。

蜂鸟网:印度的治安是有点那个……不过,没雾霾吧。
刘超:雾霾!……我不愿意拍北京的,你知道为什么吗?我在北京呆了9年,读本科,然后研究生,到工作。在北京,自己的角色太多了,也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不能纯粹只作为一个旁观者,但去其他城市,我就是一个旁观者,所以你看我北京仅有的两张片子,里面的情绪都是很复杂的。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北京

蜂鸟网:是啊,欲说还休很含蓄的画面。
刘超:太忧郁了,不想拍,对北京的情感啊,太复杂,爱之深,狠之深。

蜂鸟网:瞧你说的,就跟曲折的能写本小说似的,年纪轻轻哪里就经历这么多?
刘超:因为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安分和守常规的人。哈哈!

从悲悯到忠实的记录:环球“读城”者刘超
读城 瓦拉纳西

蜂鸟网:这个倒是看出来啦,这大概也是你能坚持做《读城》的原因之一吧。谢谢!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