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正文

【近景十年】李 泛:走过十年回头望

0 2014-05-29 06:03:00   蜂鸟网   作者:西安理工大学   责编: [专稿]

    3月28日下午,星期五,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因为清明节前天气总是不稳定。当我坐在工作室桌子前审视我的学生胶片、享受阳光给我的暖意时,来了一个电话,号码是029-82066423,感到很陌生,在犹豫中我还是下意识的按了接听键。(在人们固有意识中,陌生号码一般是不接的因为骚扰电话太多,拨打的是手机,熟悉的电话的一般都有留存。)

    当我接起电话听到对方声音时,因为识别出对方声音,当对方没有报出姓名时我已主动说出对方名字。此时,内心有点小激动,激动的是我们同在一座城市,却很少见面,我们见面的次数可以说不用掐指来计算,但是通电话的次数掐指是算不过来的。

    由于我们都很忙,特别是他,十年来操持着一份不大不小的家业,的确够他忙活的了。虽然我们见面少,但是我对他一直关注着,因为我们同在高校工作,又是同行,在陕西省四个开设摄影专业的院校里,他所率领的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如果把他们的专业定位成陕西摄影专业的领军团队的话,我个人认为是担得起的,因为成绩说明了一切。

    电话中他告诉我,他们专业要举行十周年庆典。他诚恳地说,庆典想出一本书我是否能写一篇文章,而且要得很急,星期一就要。这时我略微迟疑了一下,小心脏也略微跳动了一下。像这样的差事,我基本是不会接的,因为找人办事不留时间,往往有凑数之嫌。我不是为凑数而赶时间办事的人,但是他的诚恳以及我对他的认可度,再加上十年,我答应了。

    十年,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想想十年前,我也渴望有一个专业,也因申办摄影专业之事操了不少心,经过努力,国家教委终于批了下来,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招生,最终放弃。如果当时办成的话,也应该十年了。作为一名摄影教育工作者、摄影人,想为这个事业做点事的话,无疑是办教育培养学生,将学生作为你的作品是最好的结果。无奈的遗憾,我只能关注身边同行们办学培养学生,常常因他们取得成绩而暗喜。

    说起中国摄影教育,应该说摄影专业是高校诸多学科专业里最为年轻的学科之一。如果要给摄影教育师资断个代的话,我认为他应该是第三代。第三代应该说是纯科班的,同时又获取第一代和第二代知识。中国摄影的第一代师资,主要是一些教物理和美术的老师转行而组成的教育团队。到了第二代,也叫三合一,既有第一代的师资,也有自身培养的师资,又汇聚了摄影界有成绩的精英加盟,所以二代是多元的。而他就是在这个多元时代产生的第三代,在继承老一代摄影教育工作者教学经验同时,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办学理念,那就是“走出去、请进来、推新人”。可能就是因为这三大特点,所以才使得他眼界不断的开阔,在这种宽视野中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治学理念的路。当我看到他发给我的这五届学生及教师成绩作品时,我轻轻地梳理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在数字时代,依然坚持、探索着传统影像,并形成了独特的影像表达方式(每个读者这在书里都能看得到)。这在学生及他的作品中都得以体现,充分做到了继承与发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学科年轻,他也年轻,两个年轻碰到一起不免有点儿青涩。可是没想到这种青涩就犹如加了膨大剂般迅速地让他成长起来,取得那么多骄人成绩,而且在同行中引起极大关注,成为陕西摄影界一面旗帜。我认识他这么多年来,无事不见面,也很少聊天,我经常揣摩着他如何去当这个娃娃头儿。自己是娃娃又领了一群娃娃,肩扛手提头顶,经过摔打硬硬的走过了这十年。十年,对他来说,是多么不容易,他终于十年磨一剑,将这个专业办得风生水起……

    他就是张辉,西安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摄影系主任。

                                                         李 泛

                                                 长安凤栖塬清凉山工作室

                                                    2014年3月29日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