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访谈 > 正文

旁观者之眼 看连州系列调查之曹良宾看法

0 2014-11-26 09:57:49   蜂鸟网   作者:王江   责编: [原创]

    编者按:

    无关影像是本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上的一个重要参与机构,受到这个名字的启发,蜂鸟网编辑在年展现场寻找到几位年展的“无关者”。他们是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郭勇、来自台湾的青年影像评论家曹良宾、来自德国的自由撰稿人Bill Kouwenhoven、浙江摄影出版社摄影工作室主任郑幼幼。这些受访者没有以艺术家、策展人的身份参加本次年展,因此他们对本届年展的旁观,可能会带有更加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虽然与本届年展无关,但是这些受访者本身都在从事与摄影相关的工作,所以他们的观察带有很多专业的思考。
    本次接受蜂鸟网采访的是来自台湾的青年影像评论家曹良宾。曾经游学美国最近回到台湾定居的曹良宾对于影像文化方面有着自己深刻的思考,留学的经历又给他纵贯东西方的广阔视野。作为一名纯粹的观察者,曹良宾以新鲜的视角来看待本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这种由于距离而产生的新鲜感可以让他更容易的切中为我们所忽略的东西,接下来就听听他怎么说吧。

旁观者之眼 看连州系列调查之曹良宾看法
台湾青年影像评论家曹良宾

    延伸阅读:

    旁观者之眼 看连州系列调查之郑幼幼看法

    旁观者之眼 看连州系列调查之郭勇看法 


    蜂鸟网:在本届年展中有没有你印象特别深刻的展览?
   
    曹良宾:先从个别摄影师的作品谈起的话,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第一个是黎朗的作品《父亲》,我看了那个作品以后非常震动,但是这个展览放在“身体与身份”这个部分未必很贴切,黎朗的作品从这个脉络来讲可能不是最妥当的。

旁观者之眼 看连州系列调查之曹良宾看法
黎朗作品

旁观者之眼 看连州系列调查之曹良宾看法
黎朗作品

旁观者之眼 看连州系列调查之曹良宾看法
黎朗作品局部


    我看这次年展有一个比较宏观概括的感觉就是这次大部分展出的作品在摄影实践的方法上是比较文化情怀式的,这个的好处是对文化有一种追求和好奇,但是很多时候有些太过于温情,有些作品放在社会意义中会显得比较沦落,比较容易被归类到“小我”的层次上。这在社会意义上讲是比较可惜的。但是黎朗的作品却能够做到兼顾,他在“小我”的程度上很动人。同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父子关系我始终认为依旧是华人文化观里重要的基础人伦,所以黎朗那样的书写方式,对父亲的离去,亲情的不舍或是遗憾的那种表达和内在纠结的力道是很让我惊讶的。

 

    蜂鸟网:黎朗的作品我第一次看到是在成都,那次也是非常震撼到我。
 
    曹良宾:我对他的作品印象很深刻。讲到一些的年轻摄影师的创作比较偏向于文化情怀或者说沉浸在自我情绪的感觉也不能完全怪罪他们,我也不是觉得这样不好。但是在积极意义上还是希望作品能有一点社会意义或者是那种积极的作用。但从艺术的表现上说这些年轻摄影师还是有功劳的,他们的开创性和实验性一样有,但是为何会这样陷入自我,为何在摄影实践方法上显得比较松散没有系统比较缺少科学跟客观的去分析调研呢?我觉得很大的原因可能是现在的文化走向了多元,价值的多元是好的,大家似乎是平等的,但是对年轻人来说他们对价值的判断悬而不决,以至于有时候裹足不前。有时外部文化太多元会导致这样的问题,那个所谓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是什么?我也很难讲。

旁观者之眼 看连州系列调查之曹良宾看法
朱岚清作品

旁观者之眼 看连州系列调查之曹良宾看法
朱岚清展览现场

旁观者之眼 看连州系列调查之曹良宾看法
朱岚清展览现场


    第二个我觉得也很好的是女摄影师朱岚清,她的年纪让我吓一跳,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特别让我难忘的是她在影像空间的使用上。基本上摄影作品跟摄影展览是两回事,又加上摄影书的部分,基本上是三件事情。现在对摄影师的要求不只是观看的能力,而是把你的概念具体呈现在一个空间的时候,如何组织的那个能力很重要。朱岚清很让我很惊艳的地方是对于她这样小的年纪使用照片却相对成熟。看她展览的时候,我是被引导的,很多照片很有诗意,可是会在尺寸的变化上,高低位置的变化上在现实和诗意的影像中间做了一个很好的平衡,我好像要掉入一种情怀的时候,突然现实意义比较强的东西又让我稍微拉回了一点,我大概知道她要带我去向一个语境里头,不是一种一厢情愿式的对故乡的情怀,也不是对现实过度的批判。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拿捏上面很费斟酌,但是我觉得她做得很好。

    另外陈哲的作品也不错,只是数量上少了一点。
    另外一个我觉得蛮好的是来自成都的李俊,他的作品跟这次俄罗斯艺术家的作品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很有趣。

旁观者之眼 看连州系列调查之曹良宾看法
张巍作品《人工剧团》

旁观者之眼 看连州系列调查之曹良宾看法
张巍作品《人工剧团》


    还有张巍的《人工剧团》,他的作品在文化意义上可以找到他的脉络,他当然不是第一个用数码融合来做作品的,李小镜可能更早一些。但是在文化意义或者说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或彼此了解中有一些状况,张巍的作品在延展性或是说意义的讨论空间极大,很有趣,某种程度又能够雅俗共赏。
    总体来讲,这次我第一次来连州,我之前也没有看过太多的摄影节,纽约摄影节我看过几次,台湾也有一些摄影节的活动。整体来讲这次来连州蛮开心的,因为看到很多展览,我知道一下子梳理这么多艺术家的时候,用八大主题是不得已的,因为很难有一个笼统性,虽然用很严格的标准检验也是不太公允,不过在学术上还可以再严谨一点。

    蜂鸟网:你刚才谈到看过纽约和台湾的摄影节从你的角度讲如何看连州和那些摄影节之间的异同呢?
    曹良宾:从硬件方面来看还是有一些差距。如果从一个比较的观点来谈连州摄影节的话我觉得比较可惜的部分是在细节部分。因为这是一个十年的回顾活动,在有些细节上还是需要提高注意,我今天看到导览书里不少英文上面的错误,尤其是人名的错误,如果是作者本人看到可能心里会觉得不舒服,所以人名这块应该特别注意一下,因为远来的是客嘛。

旁观者之眼 看连州系列调查之曹良宾看法
连州摄影节二鞋厂展区


    另外交通方面也需要改善这也是细节的问题。我发现活动中很多参与执行的人是一些志愿者。我还蛮羡慕大陆的大学生有机会参加这么大的活动。但是不幸的是有时候他们缺乏经验,在一些事情的应变力上稍微欠缺了一点,当然这是个很大的活动,我在他们那个年纪的话可能还不如他们处理的好。我是蛮希望在这些志愿者里可以加强一些培训,我不知道这些志愿者是不是只做这一次,因为那样的话很多经验和教训就不能传承下去,我希望他们有机会时候开会进行总结,当然不是为了批评谁而是讨论如何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旁观者之眼 看连州系列调查之曹良宾看法
连州摄影节展览现场


    蜂鸟网:我们说回连州的展览,你刚才讲到大陆的年轻摄影师会有点偏向“小我”情怀的状况,但是在台湾的年轻摄影师里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曹良宾:台湾年轻摄影师在数量上稍微少了一点,另外摄影教育,摄影学院式的训练比较少。当然台湾也有一些很好的摄影老师,两边年轻摄影师的差别关键还是在于还是文化的土壤、文化的环境上的差别。
    蜂鸟网:好的,谢谢!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