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3月27日下午,“未有烛而后至:陈传兴个人精神史第一部”影展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在展览开幕之前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由蔡萌主持,艺术家陈传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摄影批评家顾铮以及此次展览策展人翁桢琪等嘉宾出席了发布会并在发布会解读了此次展览。
陈传兴先生是一位深具法哲义理、魏晋风骨的创作者。“未有烛而后至——陈传兴个人精神史第一部”是一场如同黑暗之中秉烛夜游的展览。以陈传兴先生独特及坚守的祈请之下,终于在四十年后,等待到这百余幅作品的首次露面。
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勾勒了一幅陈传兴先生少年壮游时的地图,芦洲、淡水、兰屿、艋胛。从中也可以一窥四十年前这位摄影者已经在图像中呈现了戏剧、电影意识、绘画的美学审视,还有边缘人群和流浪者的关切、以及对死亡的走近和颤栗。
或许我们需要调动起更复杂的精神和身体状况去观看与观望,既要丢开成见,又要重新建立新的观看关系。这便意味着,我们即将目睹之对象,拒绝,也不会立刻跳进现有机制的运作中。
当我们在既定现成的摄影话语和图像话语中,找不到能立刻套取用来处理陈传兴呈现给我们的眼前之物,一定是某一种我们常用的语言出了问题?即成的语言,竟然不能发生效用?我们怎么去看待似乎是视觉上的重复?形式在这里并不是一种角度、一种主题,那么“一名少年的成长仪式”如何成为展览的主题,在展览中生效呢?这只是这个展览的一个入口,它允许不确定,允许空白,允许谜语的发生。
毫无疑问,我们并不能立即知道、了解、领悟其真正的完整用意。陈传兴先生给我们看的是什么?一位对摄影有着极为精湛见地的学者,为什么会经过四十年深思熟虑,才将那些经过银盐呈现出来的图像,最终决定在美术馆进行展示?从黑暗到光,一定有一种急迫,也是他再次呈现的谜题。
用“一个理论家拍的照片”来定义这些要被观看的对象,极不精确。相反,这些摄影来自一个创作者四十年的等待和准备,他必定有一个坚固的难以言说之物诉诸于我们。这时候,而这四十年的等待,亟需,同样也值得我们的耐心、诚意与感受。这坚固之物,也值得用更长时间去反复观望和体会。
本次展览于3月27日后开幕后将持续到4月23日。展览期间将将举行一系列对谈与放映活动,敬邀参加。
《未有烛而后至》预展对谈:物质、书写、影像——王璜生、张颂仁、陈传兴、蔡萌、刘潇
时间:2015/03/26,14:30-17:3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展厅
策展人现场导览
时间:2015/03/28,10:30-11:3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大厅前台(集合处)
摄影作为富于精神性的官能性活动:王璜生,陈传兴与顾铮对谈
时间:2015/03/28,18:30-20:3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
电影放映会:《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大师系列
影片——《化城再来人》(作家-周梦蝶/导演-陈传兴;163min)
2015/03/29,10:00
影片——《如雾起时》(作家-郑愁予/导演-陈传兴;90min)
2015/03/29,14:0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报告厅
与陈传兴聊聊天
与会者:张宇凌、翁桢琪、杨北辰
时间:2015/03/29,14:30-16:3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