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0 2015-05-08 06:35:00   蜂鸟网   作者:徐彩虹   责编: [原创]

 “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宋 王令。

  诗中提到的江东纸,即为“江左名区,宣之望邑”——安徽泾县所产宣纸。名誉天下的宣纸,不止白如春云,亦要向白云深处寻。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国营宣纸厂原料基地 泾县乌溪 
  陈文华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宣城泾县,山水清淑,甲于东南。当地人自况“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有“九岭十八坑”之说。在泾县层峦叠嶂的溪山间,散逸着诸多宣纸作坊,2015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第二站所要拜访的国营宣纸厂, 为其中执牛耳者。该厂生产的红星牌宣纸,驰名中外,代表当代宣纸的最高工艺水准。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泾县查济风光  胡宁作品  
  腾龙 28-300mm F/3.5-6.3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佳境宜缓棹,清晖能留客” 泾县风光  
王峻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春日拂晓,一众腾龙影友驱车前往宣纸厂所在地乌溪。初出县城,道旁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尚能历历在目,随着山路盘曲,薄云浓雾渐次升起,水汽氤氲中唯觉翠色横流。穿过几片幽篁,眼前别有一番洞天,卵石铺就的山丘绵延如苍茫大漠,映衬得远处云山,空灵飘渺。原来,说话间就到了国营宣纸厂的草料基地。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泾川纸白如春云
国营宣纸厂原料基地 泾县乌溪
尹建生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泾川纸白如春云
国营宣纸厂原料基地 泾县乌溪  
王超英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卵石山上晾晒着泾县土产的沙田稻草,远看如金沙泻地;近看如排兵列阵的黄金甲队。俄而,一片云雾掩来,万象消弭于无形。在这山色迷离,云烟万态中,我无意中窥得天机:宣纸赋予墨色的浓淡干湿白,原是其生命深处的印记。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 宣纸篇
国营宣纸厂原料基地 泾县乌溪
李宏生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灵山秀水的滋养,注定了宣纸不会出落成俗物凡品。宣纸如一位山中高士,友林泉而侣烟霞,吐纳日月精华,吸取天地灵气,潜心清修数载,方成大器。它不仅中国传统笔墨艺术的载体,也是知音,它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泾川三百里 宣纸寿千年
   
   这一切可以从唐代说起。
 
   盛唐气象中的小小泾县,迎来了两件美好的事情。首当其冲的,是诗仙李白他老人家的大驾光临。“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此间的江湖秀色和淳朴民风,打动得诗人 “客行无歇时”,在桃花潭、水西山、落星潭等地吟诗吟不停,一曲情深意重的《赠汪伦》更成为千古绝唱。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泾县山溪图
    胡宁作品    腾龙 28-300mm F/3.5-6.3 

  夹在黄山、九华两山余脉中间的泾川,一直好山好水好寂寞。现在不同了,诗仙就像一注催化剂,激发出泾川自古积蕴的文气,眼下的泾川,腹有诗书气自华,境界一拔高,灵感自然来。原本散落在“九岭十八坑”,不堪大用的青檀、苦竹、杨桃藤……,在因缘际会中走到一起,于是,宣纸呱呱坠地。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粉墙黛瓦 青山隐隐
 胡宁作品  腾龙 28-300mm F/3.5-6.3

  这样的描述也许太过主观,但是宣纸之于泾川,就是一个瓜熟蒂落自然孕育生产的结果,离了这方山水,这方风物人情,就出不来这等好纸。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我们能看到关于宣纸的最早记载,“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新唐书地理志》中亦载“宣州贡纸”。这位制纸业中的新生儿,低调又奢华。 
 
  一人一纸,使得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泾县,以娉婷之姿步入了中国文化的大视野。

 

  完美背后,总是暗藏缺憾。这种以青檀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因来自宣城郡辖区,又主要在宣城集散,世人便以宣纸名之,泾县人几多惆怅!宣城自古诗人地,敬亭山、谢脁楼,城内磅礴的文气直冲斗牛,多一个纸的冠名,对宣城,是锦上添花,添朵小花。这个冠名权,名正言顺,应归于泾县。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泾川纸白如春云
泾县查济
王峻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幸而,明代人就认这个理儿,他们直呼宣纸为“泾县纸”。而当下,国家也对宣纸实行原产地保护,将它明确定义为“利用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在泾县范围内,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泾县人应感慰怀。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 宣纸篇
泾县查济
王峻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甫一面世的宣纸,或已形神兼备,但还没有达到后世惊艳绝伦的高度。它与绢帛及各色纸笺一起见证盛唐文运。当时的古徽州、江浙、江西一代造纸业都很兴盛,“作坊数万家,终闻舂臼声”。唐代《国史补》记载了这种纸业的繁荣:“纸之妙者,则越之剡藤、苔笺,蜀之麻面、屑骨、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扬之六合笺。”大家印象中文艺范十足的“薛涛笺”,估计是不耐保存,落选了。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湿漉漉的宣纸
沈辉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到了重文轻武的赵宋朝,宣纸的美誉度稳步上升,诗人纷纷不吝溢美之词。梅尧臣夸它“滑如春水密如茧”,王令更直接向大妈们喊话,有钱莫买金,江东纸可囤!这时节,宣纸与笔墨,始激荡出绚丽火花。米芾父子借助宣纸“墨韵万变”的特性,反复皴染积墨,写出山水变化之态。至元代,山水四大家崛起,将中国画的意境推向高峰,宣纸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流传至今的宋元宣纸书画作品,不仅意趣生动,更充分向世人展示了宣纸“寿逾千年,抗老化,防虫蛀”的优良特性。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宣纸工艺中的捞纸竹帘
陈松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宣纸真正巅峰的到来,是在明清。明朝宣德年间,出现了由皇室监制的贡笺陈清款宣纸。这款宣纸,明末方以智有记载:“宣德陈清款,白楮皮厚,可揭三四张,声和而有穰。其桑皮者牙色,矾光者可书。今则棉推兴国、泾县。” 有清一代,朝廷所用“榜纸”、“奏本用纸”均锁定宣纸,风行的水墨写意画,也大量依托宣纸为媒材。刚需之下,泾县宣纸产量开始井喷。清人赵廷挥描绘当时泾县山溪的造纸盛况:“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迭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泾县山溪
王峻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此时宣纸工艺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上等宣纸“薄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描述甚是精当。清人邹炳泰说:“宣纸至薄能坚,至厚能腻,笺色古光,文藻精细。有贡笺、有棉料,式如榜纸,大小方幅……薛涛蜀笺、高丽笺、新安仿宋藏金笺、松江潭笺,皆非近制所及。”直至今日,来势汹汹的高丽纸,美浓纸,依然无法在品质上与宣纸比肩。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纸碓无停歇
杨凯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通俗小说《红楼梦》中,曹雪芹借薛宝钗之口,夸赞“那雪浪纸,写字,画写意画儿,或是会山水的画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染。”似雪如浪,夸的不是别个,正是宣纸。“禁得皴染,托墨”,道出了宣纸的天赋异禀。其“水墨晕章”特性,教笔墨分出枯湿浓淡之变,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从而得到“画外之旨,法外之趣”,将中国画的美学意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傅抱石一语中的:“几百年中国画样式的形成,多少被它(宣纸)支配了。”

 

 
那皮、那草、那人
 
   前尘往事,消逝如烟。一轮金乌破云而出,照亮了眼前的遍地“黄金”。地上摊晒的,是经过两次蒸煮后的泾县优质沙田长秆籼稻草。这种稻草比一般的稻草纤维性更强、不易腐烂、容易自然漂白,是宣纸制作中不可替代的原料。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摊晒的草料   泾县乌溪
  房志国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沙田稻草成为宣纸原料,其实是明朝以后的事儿。它的加入原是为了节约成本,没想到反而让宣纸的润墨性更加凸显。从清代开始,宣纸有了 “特净”、“净皮”、“棉料”之分,其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檀皮与草料的配比。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晾草工人 泾县乌溪
胡宁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如果你是一位书画初学者,踌躇着不知该如何挑选宣纸,宣纸店老板多半会告诉你,棉料适合书法,净皮书画皆宜,特净最耐皴染,画画最好。其实吧,你们都想多了,初学者谁会用宣纸,个中因由,看完全篇你就秒懂。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工人码稻草   泾县乌溪
胡宁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草料山下的仓库里,沙田稻草堆积如山。这些稻草从收割到制成燎草,最少需要18个月的周期。收割来的稻草,自然风干后拌入石灰,沤湿后蒸煮两回,再由工人挑到山坡上晾晒。因为严格遵循古法,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可以用简陋、原始来形容。草料仓里到处灰扑扑,烟腾腾,工人们一个个都成了小粉人。腾龙影友们就着烟尘记录下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腾龙 28-300mm F/3.5-6.3这支镜头,极好地从芜杂背景中勾勒凸显人物,而腾龙 SP 15-30mm F/2.8和腾龙SP 24-70 F/2.8这两只大光圈镜头,在昏暗环境中无往而不利。大广角将环境交代得气势十足,略带畸变的人物特写,则充满视觉冲击力;若以人文视角拍摄,则可以得到深沉动人的写实效果。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碱水中蒸煮草料 泾县乌溪
陈文华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稻草堆   泾县乌溪
尹建生作品 腾龙SP 24-70 F/2.8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工人与稻草
朱锐作品 腾龙 28-300mm F/3.5-6.3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工人群像
胡宁作品 腾龙 28-300mm F/3.5-6.3

  现场有件事让我特别揪心。我提醒一位年轻工人戴上口罩,他竟满不在乎地说,这灰干净,不伤人。也许是泾县空气太好,他没有经受过霾的切身之痛,对尘霾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我连解释带恫吓,他也无动于衷,幸而,他的同伴们也在一旁帮腔,最终将他说的面红耳赤,或许下次上岗,他会记得戴上口罩吧。
 

  宣纸制作中,比稻草更为重要的一种原料,是青檀皮。有这样一则传说:蔡伦死后,弟子孔丹想造出一种洁白的纸为老师画像,以示缅怀。一日他行至泾县,无意中看见一株横卧清溪之上的青檀,被流水冲刷的树皮并未完全腐烂,丝丝缕缕的纤维顺水而逐。孔丹大喜,取之造纸,反复试验后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即为宣纸。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泾川纸白如春云
青檀树
刘楠作品 腾龙SP 24-70 F/2.8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泾川纸白如春云
青檀树
刘楠作品 腾龙SP 24-70 F/2.8

   传说未必可信,但它道破天机——没有青檀皮就没有宣纸。遍布于泾县山岭溪壑边的青檀,属榆科,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它的树皮纤维细密、质厚均匀、成浆率高,易提炼。泾县青檀似乎注定为宣纸而生,它特别耐砍——砍掉一根枝桠,周匝会发出更多枝桠。一棵青檀,每休养三年可重复砍伐一次,给人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感。实际上,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泾县的野生青檀数量逐渐减少,百龄以上的老青檀几乎消失殆尽。地方政府采取人工造林加以繁殖保护,也许为时未晚。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 宣纸篇
泾县山林
王峻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 宣纸篇
宣纸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邢春荣(右)为活动题词
刘楠作品 腾龙SP 24-70 F/2.8

   国家级宣纸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宣纸集团总工程师邢春荣说:“宣纸的制作工艺近乎透明,日本人,韩国人经常过来参观,但是他们回国以后,用相似的原料,相同的工艺,造出来的纸怎么也达不到宣纸的高度。宣纸离不开泾县的溪水、青檀、稻草,土壤、气候……,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所有条件综合起来,造就了泾县宣纸。”


   
“水火相济”的古法工艺
 
  离草料山不远的中国宣纸文化园,是国营宣纸厂的宣纸原生态展现基地。这里依然沿用明清时期的纯手工制纸工艺。参观者可以在此感受并体验“古法宣纸”的工艺流程。宣纸的工序大致可分为18道,细分起来,据说多达108道。

 
  在原料基地完成晾晒的稻草和檀皮,此刻被称为“燎草、燎皮”,经过流水洗涤后,它们被送到拣料房进行挑选。工人们埋首在小山状的皮草前,逐一剔除杂质。这工作枯燥而劳神,但是宣纸“白如春云,滑如春水”的优良特性,正是靠这些琐碎的细节得以保证。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工人拣选皮草料
陈文华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拣选完成的皮草料,按照一定的配比,由臼草工人放到木槌下夯实,反复捶打成一层薄薄的纸膜。“一片舂声憾夕阳”,这个“撼”字用得太传神。碓房里的舂声振聋发聩,工人必须头戴耳塞方可工作。转念一想,古代的碓坊工人,并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岂非只能任由听力受损。每一张宣纸皆来之不易。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碓皮
房志国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槌打成型的燎皮,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碓皮。眼下轮到磨刀霍霍的切皮师傅上场了。手起刀落,三角形状的碓皮碎片便纷纷落下。这种切法也是有讲究的,它使得檀皮纤维长短不一,从而符合造纸的要求。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切皮
王峻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切皮
朱锐作品 腾龙SP 24-70 F/2.8

  碓好切好的皮草料,装在布袋漂洗,再次滤掉杂质、灰尘,最终只剩下洁白的纸浆。工人们往纸浆中加入杨桃藤汁等植物胶质,然后以脚踏料,使纸浆变得匀净粘稠。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纸浆池
陈文华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踏料后的纸浆还需要进行配比,这是一道保密工序,谢绝参观。接下来的捞纸环节,看似轻松,却十分考验工匠的技巧。纸的好与坏,全看这一捞,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这样描述捞纸场景:“凡抄纸帘……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常见的四尺、六尺单宣,只需两位熟练工人,轻轻一抄,反腕一扣,湿漉漉的宣纸便脱帘而出。而一些特制的大尺寸宣纸,则需要多位工人配合,场面十分壮观,难度很高。

 

  特别值得一提,纸帘的原料就地取材于泾县所产的一种苦竹,其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易于剖成竹篾。纸帘编织方式的不同,造就了宣纸的一些特色品种,如罗纹、龟纹、单丝路、双丝路以及水印纸。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竹帘编织
杨凯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文化园内专门辟有一个纸帘展示厅,四壁陈列的纸帘中,有一张是李可染“师牛堂”纸的专用纸帘。据说李可染曾特意到宣纸厂拜谢工人,给他们行三鞠躬的大礼,这是一则佳话。大师的风度令人倾倒,而这些宣纸工人们也的确当得起大师的鞠躬礼。
 
  捞出来之后的宣纸撂成一堆,湿漉漉,嫩嘟嘟,像块大豆腐。但这块“豆腐”其实是一沓 “千张”——宣纸从水中捞起来的一瞬间,已在空气中凝结定型,不会相互粘连。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捞出的宣纸
房志国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这些“豆腐千张”,稍加控水后,就可以转入焙房烘干。焙房里的温度常年保持在摄氏六七十度。溽暑盛夏,工人们在此间挥汗如雨。有人说宣纸是“水火相济,日月光华”的产物,站在宣纸工人的角度,这句话真是说到了心坎上。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检纸  
李祖坚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经过烘烤的宣纸,还得经过裁剪、承重、检查、盖章才能走出这个工厂。市场上出售的每一刀红星宣纸,都会在封皮上标注出厂日期和检验员工号,如果有问题,消费者可以进行源头追溯和问责。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春日皖南访宣纸
泾县风光
朱锐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从原料基地到文化园,我对宣纸的感知,渐由李青莲式的浪漫转为杜工部式的沉郁。宣纸的“质本高洁”,不仅来自溪山风月的滋养,更来自工人汗水的悉心浇灌。所以,古人都晓得“敬惜字纸”,既敬重斯文,也敬重劳作之苦。     

 
宣纸的传承
 
     谈钱很俗,但是从价钱就能充分感知宣纸的传承不易。
 
     你心目中,一刀宣纸价值几何?我想多数国人会以为百来块钱满够。满大街的书画用品店里,堆山积海,又不稀罕。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泾川纸白如春云
国营宣纸厂 宣纸陈列室
王峻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现代造纸工业的发达,已经让人们不懂得区分名目众多的书画用纸。比如浙江富阳的纸多是毛树纸、广西多安的纸多是龙须纸,这些纸虽然也是书画用纸,但并不能称之为宣纸,也远不能媲美宣纸。
 
  在参观过古法宣纸的制作工艺之后,我平静地接受了一刀宣纸将近两千元的价格,一张宣纸要经过两三年的漫长历练才能成型,每一道工序都饱含宣纸工人沉甸甸的汗水与心意,它本身就是一种臻至完美的艺术品,它的空与白,给人太多的遐想空间。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 宣纸篇
尚未烘干的宣纸
  沈辉作品   腾龙 SP 90mm F/2.8  

  在这样的定价之下,宣纸工人的付出与所得依然难成正比。宣纸传承人邢春荣对“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的影友们表示,工人的流失与后继乏力,是宣纸传承中面临的最大难题。

  听完这番话,我默默刷卡买下了一刀宣纸,作为对宣纸工人辛勤劳作的回应。虽然我不擅笔墨,但是这洁白的纸摆在那里,笔墨意趣如在眼前。我要和这温润的纸,一起在光阴里褪却火气,沉默蕴藉。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