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正文

【访谈】刘思麟:制造一场虚拟的生活秀

0 2015-05-26 14:26:24   蜂鸟网   作者:蝴蝶效应   责编: [专稿]

    刘思麟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研究生班,她的作品《思麟刘》笔者在平遥摄影节院校展区中第一次看到。当时觉得这组以老照片为基础的“二次加工”作品带有一些戏谑的味道。仔细观看能够体会到作者与历史人物的隔空对话以及对历史事件的介入的尝试。刘思麟通过这种方式消解了历史的厚重,同时把摄影也还原到游戏的状态。这种举重若轻的手法虽然不是刘思麟的独创却也让她做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以下访谈编辑节选自蝴蝶效应

【访谈】刘思麟:制造一场虚拟的生活秀
刘思麟



    问:你为什么喜欢使用老照片?
    刘思麟:对我而言,喜欢老照片和喜欢摄影的原因是一样的,尤其是老照片里面有历史、时间,让人特别有想象的空间,所以我就故意把照片做成那种旧旧的感觉,甚至把照片故意做得很虚。因为我觉得虚的效果更能符合我们对老照片的印象。最后展示的时候,我把照片做成一米六那么高,所以离近了看基本看不到任何细节,离远一点倒还能大概看出是怎么回事。
    后来,我又做了一些,但当时还比较迷茫,觉得自己还不能把这组作品本来想表达的东西把握得很准确。如果把作品做得很诗意很好看,又显得有点儿刻意。所以我做了一些以后就停下来了。

    问:你做这组作品的初衷是什么?

    刘思麟:我做这组作品的原因来源于我妈妈。我妈前几年开始玩微博、微信。她经常发东西,我观察了一段时间,感觉网上这位好像不是我妈一样。也就是说,网上的她和真实生活里的她不太一样。从发的微博、微信就能看出来,个性包括境界、层次都不太一样。她有时候喜欢发点我的照片,还经常配上一段文字什么的,文绉绉还有点鸡汤的那种感觉。于是,我就索性做了一张我和宋美龄的合影,就想拿这张照片逗她,看她敢不敢发。当时这就是一个玩笑。后来,我做作品好像也绕了一个大圈,迷茫了,又回到原点。其实,我觉得不以诗性为形式,作品可以朴素一点,幽默一点甚至随意一点,可以是很生活化的,并以此传达一点什么。

【访谈】刘思麟:制造一场虚拟的生活秀
刘思麟作品


    再回到我妈玩微信这里吧。这几年网络的发展变化太大了,我们每天都在发朋友圈或者刷微博。比方说,如果知道现在还有哪个人没有微信,我们就会想不明白为什么,而且会觉得他(她)肯定有问题。可我们绝不会想,是这个时代有什么问题。这个变化基本上涵盖了所有人的生活。这个网络啊,它让陌生的人熟悉,也让熟悉的人陌生。
    我呢,其实也一样。平时在各种平台上写东西发东西,同时也看别人发的。但这都是有选择性的,不感兴趣的我肯定不看,觉得没意思的我也肯定不发,也不让别人看。

【访谈】刘思麟:制造一场虚拟的生活秀
刘思麟作品


    这些选择其实就是秀,朋友圈就是个秀场。以前,我们每天都在电视上看别人表演。现在,我们每天都在表演给别人看。所以我就决定,自己也秀一场虚拟的生活。于是,就确定了要做现在这组照片的想法。

    问:你似乎并不太在乎图片的质量。能否讲述一下你制作的过程吗?
    刘思麟:这些照片有彩色也有黑白的,我只要看到有感觉的照片,能做的就做。不在乎照片的质量,也不在乎它是黑白还是彩色的。当然,过去的彩色照片一般非常少,一旦我看到比较精彩的,基本都会想办法加入自己的创作。

【访谈】刘思麟:制造一场虚拟的生活秀
刘思麟作品


    大家都知道弗里达,她是一位非常传奇的墨西哥画家。我看到她这张照片的时候就很喜欢。她这张照片原本的颜色很漂亮,而且拍得也很接近她真实的性格。
一般在拍摄之前,我会先从画面整体构思。先考虑我自己应该在哪个位置,画面中还可以有什么颜色,最后才考虑服装和道具的问题。
    在拍摄时,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假想自己和名人是什么关系,关系决定了我要表露出的气质,以及要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上面这张照片里,我就是假想自己是弗里达的学生,所以选择的服装比她稍朴素一点,但是风格跟她类似。我想表达出一种作为她的学生或者说追随者的感觉。所以,我站在她身后,和她的目光方向保持一致。
    还有一些细节对画面的表达特别重要,比如弗里达是连心眉,所以我在后期时也特意加重了自己眉心的阴影。当然,这并不是为了让自己像她。要像她的话,我可以化妆的时候直接化一个连心眉。这么做,其实为的是让观众不自觉地觉得我像她。这就更有助于表达出追随者的感觉。
    这些小手脚很重要。可能观者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这些细节其实都是圈套。
还有一些照片,不适合做得特别精致,但这并不是指可以糊弄。而是要故意做得看起来是偶然发生的,因此可以随意一点。

【访谈】刘思麟:制造一场虚拟的生活秀
刘思麟作品


    比如这张,我把自己放在不太重要的角色上,姿态也是比较随意的。当主角太精彩时,我反而可以弱一点。
    当这些照片全都呈现在一起时,它们成为一个虚拟的生活。生活是很丰富很复杂的,所以我尽量多地做出各种想象的空间。
    这也是从观看角度考虑问题。假如在展览的时候,观者刚开始只是看到这里有很多照片,里面貌似都是名人,看到了梦露、爱因斯坦……但他们身边都站了一个相似的面孔。慢慢的,人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这个奇怪的人身上,人们会开始寻找她。她变得重要,即使她始终是隐藏在人群中的。这时,其实我的面孔已经变得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出现了,我在那儿。

【访谈】刘思麟:制造一场虚拟的生活秀
刘思麟作品

【访谈】刘思麟:制造一场虚拟的生活秀
刘思麟作品


    还有时,我做完一个人,经常会觉得不太尽兴。比如波伏娃,我做了两张。其中一张持枪的,原本先做成彩色的。做完以后,我又觉得这不是很能表达我对波伏娃的那种感觉。所以,我又做了一张这个。我把自己想成始作俑者,而原本站在我位置上的是萨特。
    另外,现在我也开始做一些事件性的照片。

【访谈】刘思麟:制造一场虚拟的生活秀
刘思麟作品


    有些带有人物的事件或场面照片也很精彩,但我没再做。那种特别极端的,比如有关希特勒或者文革什么的。因为这种题材的想象空间太小了,而且我得保证作品的指向不能变。还有一些现在活着的明星类似的,我也没做。我做的都是盖棺定论的人。或者说,我做的都是符号化了的东西。
    过去,我们做符号化的东西,都是模仿,或者创造出一个自己的符号。可是现在,我感觉人人都想成为符号,而且实现的手段也越来越简单。

    问:您对摄影的理解是怎样的?

    刘思麟:曾经,摄影对我来说,既不是一门语言也不是一个媒介,它是世界。在本科的那几年,我是通过摄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接触的。比如,面对很悲伤的事情,如果小的时候我只会哭,长大了会找人倾诉,可是放在当时那几年,我是什么都不会做,只想用照片去纪录或者表达出来。所以,当时摄影和我的关系,是很不简单的。
    现在,随着经历的增长,我的世界也变大了,想说的事越来越多,摄影就变成一个媒介了。
但目前我还会选择用照片的方式来表达,是因为我想说的这件事,用这种媒介表达最准确,而且用照片表达对我来说更容易。总体而言,现在我对摄影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访谈】刘思麟:制造一场虚拟的生活秀
刘思麟作品


    问:这个照片不是你拍的,你只是表演,那这张照片算你的作品吗?

    刘思麟:拍摄的动作确实不是我的,我自己来拍确实也可以,但有的时候我需要室外拍摄,一个人在外面自己对着相机手舞足蹈确实有点太怪了。
请谁来帮我拍摄并不重要。这里有很多是我家人帮我拍的,也有一些是会摄影的人帮我拍的。如果是专业一点的人帮我拍,我只能说效率会高一点,最重要的还是前期的准备工作。

    问:你有没有考虑版权的问题,这种创作手法算不算侵权?

    刘思麟:强行介入画面,暴力占有影像,霸占原照本身也是观念的一部分,它是现在自媒体时代信息暴力的一种体现。

【访谈】刘思麟:制造一场虚拟的生活秀
刘思麟作品


    问:你觉得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在秀自己吗?
    刘思麟:喜欢被人关注是很自然的,比如我妈妈,有人看,会点赞,会评论。这就是她的动因,以前没网的时候,谁会关注她啊。现在这种感觉对她而言是很享受的。她可以主动发声,也可以制造言论。她感觉自己成为了自己心中理想的那种人。
 

【访谈】刘思麟:制造一场虚拟的生活秀
刘思麟作品


    问:您是怎么选择这些名人的?
    刘思麟:我选的人,都是人们对他(她)有集体认知的。我选的都是为大众所知的名人。当然,其中还是有个别是因为个人喜好的。

    问:您认为虚构和其他的方式有什么区别?纪实也有真实和虚假吗?您认为图片是否能具有绝对的真实性?虚假和真实又有什么关系?

    刘思麟:我创作的目的不是探讨真实与虚假的问题,但我的作品所呈现的结果会涉及这方面的现象。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创作。
    首先,可以说这是自媒体时代的一种现象。今天,我们对虚拟信息的适应是非常彻底的。我们看到任何东西都会觉得非常自然,都没有问题,也都接受了。同时,大众也可以传播与制造信息。自媒体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大众从被动的地位中被解放出来,不再只是大众文化中的受众,而是变成了文化的制造者与直接传播者。

【访谈】刘思麟:制造一场虚拟的生活秀
刘思麟作品


    一方面,现在的人们热衷于“打造”自己。我们在网上,选择性地分享信息,这种行为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形象,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号,以此来消费自己。
名人和事件也都是经由传播媒介创造出来的。比如梦露,一提到她,大家想象的模样大概也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符号化出来的东西。现在,被符号化的不只是公众人物。通过这组作品,我想呈现出一个符号产生的过程,就像一个行为一样。通过制造、传播、复制,使《思麟刘》也成为一个符号。

    问:你觉得你的作品受辛迪·舍曼的影响了吗?
    刘思麟:我觉得我的东西受到了她的影响,您可以理解我是她在今天这个环境的接力棒。根本问题是时代变了,矛盾的核心没有变,所以有些东西不可避免是有些像的。并且,我们使用的媒介也是一样,可能因为用照片来解读这方面的问题最准确吧。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