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一曲忆中古

0 2015-05-29 06:55:00   蜂鸟网   作者:徐彩虹   责编: [原创]

  5月,天地清和,心自偏远。“2015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将借长风万里,和着南音一曲,带你重温中古时代的格高调古!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晋江沿海礁石
胡宁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晋江海岸线
胡宁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兴于泉州,流行于港澳台、东南亚的的南音,虽有倾国倾城之姿,却“犹抱琵琶半遮面”,轻易不向世人展现风情。碍于语音之隔,世人多以为南音是小众的地方乐种,谬之远矣!它可是正宗汉室雅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珍贵遗存,堪堪可称“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一曲忆中古
泉州东石古寨,关帝庙前的南音表演
丁丁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南音的传承脉络几乎贯穿半部中国文化史。自汉晋以来,为避中原战乱,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将中原雅乐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南音在发展中吸取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当地民间音乐逐渐融合。特此给大家厘清一个概念,南音并非戏剧,它是地道的曲牌体音乐,至今沿用唐代工尺谱,保留具有唐宋遗制的器乐及演奏方式,以泉州古汉语演唱。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一曲忆中古
泉州东石镇,女郎执节而歌
陈重夏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这可如何是好?以正统华夏传人自居的你,何不抛开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操闽南古汉语,斜抱琵琶,细吹尺八,浅吟低唱一阙宋代曲牌,在沉郁深情的南音中,感受唐宋遗韵。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一曲忆中古
斜抱琵琶的南音演奏者
陈重夏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在闽南沿海卑湿溽热的气候环境下,以轻巧实用,大变焦、防尘防雾著称的腾龙镜头,能否成功地将观者代入中古情境中?与风流俊赏的南音相比,腾龙就像一位“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的实诚君子。一个甲子以来的精工制造,让低调务实百搭的腾龙镜头成为摄影爱好者们的心头好。在摄影进阶的道路上,无论你是哪家的器材控,总有一支合适的腾龙镜头,在合适的时机,遇上合适的你。BABY,COME ON,挑一支称手称手的腾龙镜头一起来探寻“非遗”之路。一场华丽轻奢的中古穿越大剧,就此开演!

郎君祭与传人秀

  腆颜混迹文艺圈边缘的我,与腔调各异的型男索女打交道,每每为人物的俊采风流而折腰,简直折煞俺的小蛮腰。尽管如此,当绝代风流人物出现在面前,我还是忍不住将一把老腰生生折成了90度。

  专以风花雪月、填词制曲为擅场,将大好江山生生断送掉的后蜀国君孟昶,岂非风流又绝代。虽然史书往往将其描绘为淫佚无度的失国昏君,但文艺界,尤其是南音界并不买帐,眼前这场庄而重之的郎君祭祀大礼表达了南音人对祖师爷孟昶的尊崇与追思。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杨清华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郎君大仙或孟府郎君,都是南音人对孟昶的尊称。孟昶及爱侣花蕊夫人志趣投合,皆雅好文艺。他们是首部文人词曲集《花间集》的投资出品人,又合力将后蜀的宫廷画院和教坊乐队搞得风生水起。“御制新翻曲子成,六宫才唱未知名。尽将觱篥来抄谱,先按君王玉笛声”。这对神仙眷将唐代遗留下来的雅乐大曲,翻成新巧优雅的曲子词。随着后蜀亡国,宫廷教坊的部分乐工流落到闽南一带,他们带去的后蜀曲子词与当地音乐融合,逐渐形成南音。南音对孟昶的祖师崇拜,也就从那时起沿袭至今。

  这场祭礼由泉州东石镇南音社社长蔡长荣及社中诸弦友主祭,虽较春秋二祭为简,依然不失上古祭祀仪式中"仁礼一体"的特点。南音舞台即祭台,两边立柱上刻着一幅楹联:“弦歌雅奏高山调,管乐静弹流水音”,弦管领衔,道出南音的当行本色;高山流水,点出南音的雅乐遗风。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晋江东石镇南音社  郎君祭
赵建军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祭台上悬宫灯,支凉伞,居中一张供桌,端放着郎君雕像及各色供品,红缎桌布上书“御前清音”四个大字。据说康熙大帝六十大寿,普天同庆,弦歌毕集。泉州安溪籍大学士李文贞驰书征得晋江、南安、惠安、安溪五人进京,合奏于御苑。康熙大悦,授以官职,他们推辞不受,唱《远望乡里》,奏大谱《百鸟归巢》以示思乡之情,终于感悟帝心,赐予“御前清客,五少芳贤”匾额、曲柄黄凉伞和金丝宫灯。南乐因此获得“御前清曲”的雅号。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一曲忆中古
泉州晋江东石镇南音社  郎君祭
陈重夏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在主持人抑扬顿挫的闽南土语中,郎君祭正式开始。祭员上香,弦管就位,众人披红,合奏《金炉宝篆》曲,献香花果酒牲醴庶馐……叩首礼毕。繁琐隆重的郎君祭,也是南音古老传承的一部分。祭孔、祭祖、祭行业祖师……我们自诩生于礼仪之邦,但是很多古老的礼仪已逐渐湮灭不传。就我的现场观感而言,祭祀并非繁文缛节,在按部就班的仪轨中,包含着文化传承和情感维系的多重意思,对人心的触动类似于宗教中的洗礼。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东石镇南音社 郎君祭
张立德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台上众人行叩首礼的时候,我有样学样弯下腰来。无意中,我瞥到这样一幕:九旬高龄的南音传承人吴彦造老先生从座椅上起身,撇掉拐杖,对着郎君像行起大礼。这一幅首尾相接的南音千年传承图,看得我五内轰然,从此南音不再是传说。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南音国家级传承人吴彦造先生登台表演
袁兵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祭祀仪式结束以后,吴老先生偕得意弟子一同登台演绎了南音曲目《陈三五娘》。生于泉州石狮的吴老,自幼习南音,师承苏德兴、高铭网等南音著名艺人,精研工尺谱,擅长二弦、唢呐演奏及作曲,被誉称为“闽南第一弦”。虽然年岁已高,老先生的背已显佝偻,但坐在舞台上的他状同老僧入定,神色洒然,技艺纯熟,透出一代宗师风范。这等气质养成,非朝夕之力,乃是浸淫南音七十载的必然。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一曲忆中古
笛演奏
袁兵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一曲忆中古
二弦演奏
袁兵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一曲忆中古
琵琶演奏
袁兵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这场临时演出遵循南音标准的“上四管”乐队配置: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这是承续汉代相和歌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遗制。“节”即为清唱女郎手中所持拍板,一共五块,就像交响乐中的指挥棒,起到指挥和控制节奏的作用。两侧三弦对二胡,四弦琵琶对单孔洞箫,因此,这种表演形制又被称为“五管协奏”。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南音演出现场
胡锐杰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既有“上四管”,就有与之对应的“下四管”。“下四管”包括响盏、碰铃、铜钟、四宝、扁鼓、云锣等小打击乐器。下四管通常出现在南音开场曲“嗳仔指”中。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一曲忆中古
“上四管”与“下四管” 咸集台上
卢晓光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在正式演出中,南音会严格遵循“指”—“曲”—“谱”的演唱顺序。 “指”为套曲,现存48套; 多与宋元南戏或传奇相关。“谱”为是纯器乐曲,现存19套,其中《梅花操》、《八骏马》、《四时景》和《百鸟归巢》为四大名谱。“散曲”是清唱曲,数量最多,现存五千余曲,曲目中包含着晋代清商乐、唐宋雅乐以及宋元明以来的佛曲、戏曲音乐的内容与元素,从中也能感知南音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兼收并蓄的过程。

 


“夜宴”与南音

  作为此行重头戏的南音拍摄,原本安排在郎君祭之后,就着东石镇南音社的舞台进行。不过,“腾龙行”先遣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后发现,南音社所在地“东石古寨”地势开阔,寨顶古建筑飞檐翘角,十分可观,不禁脑洞大开,寻思着将室内舞台挪到室外。工作人员与南音社协商后调来几盏LED舞台灯,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夜幕降临。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一曲忆中古
东石古寨  观潮亭
袁兵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良辰美景奈何天,对这样的安排我不能赞更多!眼前的东石古寨,地势高亢,负山衔海,历来为兵家重地。隋开皇元年(581),隋文帝派兵驻扎于此,为泉南戍兵之始,有“江防要塞”之称。到了明末,这里又成为郑成功抗清复台的据点,寨顶平台是他操兵演武的将台。寨顶另有一座关夫子庙,又名龙山庙,建于五代后唐年间,经历代多次修缮,至今香火鼎盛。在如此风水宝地观赏南音演出,这画风想想就醉了。夜凉如水,银钩高悬,以关帝庙的画栋雕梁为实景幕布,以郑成功演武的将台为舞台,轻歌曼舞,繁管急弦,如此奢侈的审美体验,人生能有几回!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夜色中的东石古寨
张立德作品 腾龙SP 24-70 F/2.8 

  彩霞散去,暮云低垂,天色越发阴翳,偶尔还滴下几朵雨花,大家不免担心会变天。幸而,关帝保佑,虽然远处电闪雷鸣,整场演出过程中,古寨一带始终风雷不惊,演出和拍摄都和预想中一样顺利。在开阔的夜景环境中,腾龙腾龙SP 15-30mm F/2.8 这支镜头带给影友诸多惊喜。它的恒定大光圈保证了弱光下的细腻画质, 15-30mm焦段大开大阖,将台上的演出融入到古意盎然的环境背景中,如实刻画出夜场演出的唯美氛围。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一曲忆中古
夜色中的南音演出
陈重夏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腾龙影友拍得的现场照片,不禁让人联想起南唐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南唐夜宴中的音乐阵仗和南音何其相似。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韩熙载夜宴图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一曲忆中古
夜色中的南音演出
陈重夏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执节而歌”毋庸赘言。除此之外,南音的表演形式,保留了太多中古特色。南音中屈颈琵琶,以横抱方式演奏,有别于当下竖抱演奏的北琵,倒跟中古画作中的演奏姿势保持一致。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南音演唱者也有表演动作
赵建军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一曲忆中古
洞箫演奏
陈重夏作品  腾龙 SP 90mm F/2.8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南音演出全景图
胡锐杰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南音中的二弦,其形制接近魏晋时期的“奚琴”;南音中的洞箫,十目九节、一尺八寸。这让人联想起日本常见乐器“尺八”。实际上,“尺八”是标准的唐代宫廷乐器,中世纪传到日本后,以其苍凉又空灵的音色而深受日本人喜爱,沿用至今。反观中国本土,因为汉文化的几次断代,“尺八”在中原逐渐失传,唯有南音洞箫依然保存着“尺八”的基本形制。

 

傲娇的泉州与南音传承

  天下那么大,为何是泉州这片旮旯角,成为中原宫廷雅乐的留存地?依鄙人拙见,傲娇的泉州人完全担得起南音的雅乐气质。偏安东南一隅又如何,泉州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为自己赢得“八闽胜迹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的美誉。单就汉文化传承的完整度而言,泉州完爆全国大部分地区。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晋江宋代古桥 安平桥
胡宁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晋江渔夫
胡宁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以此次“腾龙行”南音之旅的目的地泉州晋江为例,很多人都是因为“晋江文学网”而头次知晓“晋江”的存在;稍微关心经济民生的人,则知道晋江是国产服装、食品品牌密集的大本营——当代晋江可谓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典范!你细细思量,晋江缘何叫晋江?莫非……没错,晋江与盛产“名士风度、文章和药酒”的晋代大有干系。在五胡乱华的动荡背景下,晋代衣冠八族——“詹林黄陈郑丘何胡”避难于闽南,沿江而居,此地因此得名晋江。这些南迁的衣冠士族也把当时中原古汉语带过来,是为“泉州话”的肇始。大学时代,我所在学院有一位福建詹姓才子,特立独行,恃才傲物,个性十分跳脱。如今想来,人家基因里可能自带“魏晋风流”。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晋江 水心亭
赵建军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唐末,随着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泉州迎来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中原移民潮。据东石镇南音社的蔡长荣社长介绍,泉州蔡姓中,百分之六十祖籍河南。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其他大姓中。这些中原移民将中古时期的中原古音带到泉州,“泉州话”逐渐定型。至今泉州人读四书五经的调调,和唐代人的调调差不离!你可好意思在一个泉州人面前,用普通话卖弄唐诗宋词?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南音工尺谱
阎鑫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外地人如听鸟语的泉州话,有这般古雅?举几个例子:泉州话中眼睛唤做目,筷子称为箸,房子叫做厝,“我你他”表述为“吾(余)汝伊”,型格够不够高!用泉州话演绎具有中古雅乐遗风的南音,好比原汤化原食,完全不觉得硌应。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晋江深沪渔港
赵建军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五店市古厝
赵建军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泉州人承袭了中原士族的风流俊赏和自矜自贵。隐居深山苦读书,一直是泉州士子们的追求。自唐代开科考起,泉州籍学霸们就没少在科举考试中恃才逞凶。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来到泉州后,即被泉州的忘年交小辈直言批评为“交际和尚”,泓一因此痛下决心,在山中闭关清修五百余天。在纯文学走向穷途末路的今天,我在泉州的五店市闽南古建群,发现一家格调清奇的连锁书店“风雅颂”,书店入口处摆着两大摞《泉州文学》,已经持续出刊至228期,文艺的泉州,是不是傲娇得一塌糊涂!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何中古雅乐流传至此,能够落地生根,茁壮健康。

 

  此后,南音走向海外,墙里开花墙外香,也是托泉州之福。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泉州因地利之便成长为世界级通商口岸,南音亦随华人足迹远播至东南亚及欧美。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晋江海岸
胡宁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晋江深沪渔港
 赵建军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晋江深沪渔港
胡宁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元代,文人戏曲创作繁荣兴盛,元曲五大传奇《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及《杀狗记》也影响和丰富了南音曲文;至明代中叶以后,流行于江浙一带昆山腔、弋阳腔传入闽南,亦为南音所吸收,迄清代康熙年间,南音已臻至成熟,在闽南一带,有泉水处皆闻南管。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晋江安平桥
胡锐杰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晋江安平古桥 
陈重夏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然盛极必衰,文革浩劫中,南音亦遭受毁灭性打击。据东石镇南音社秘书长杨前途介绍,文革前,泉州从垂髫小儿到耄耋老者,无人不懂南音,家家能哼几首南音曲调。文革之后,当地年轻人渐渐听不懂南音曲辞,能看懂南音工尺谱的,更是凤毛麟角。

 

  南音工尺谱属于唐代遗存,以“乂工六思一”五个简笔汉字,对应宫商角徵羽。南音传承人吴彦造老先生给“腾龙行”影友介绍说,曾经有学者拿着敦煌出土的文书上门来找他,请他帮忙辨认一个古文字。老先生接过来一看,这有什么可难,不就是工尺谱中一曲终了, 提示重奏一遍的字符。难倒古汉语学界的问题,换一个南音乐师就迎刃而解。南音的“中国音乐史活化石”地位名副其实。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五店市南音会馆
 陈重夏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中小学生的南音表演
陈重夏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申遗成功后,各界对南音的保护意识日益加强。泉州的南音社团遍地开花,中小学也兴起了南音热。在东石南音社,我们欣赏到泉州市中小学南音爱好者表演的南音曲目《元宵十五》,经由良师的口传心授和中国式虎妈的严格督促,这些小苗将成为南音再创辉煌的的生力军。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海岸线
陈重夏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在海峡另一侧,台湾音乐界也掀起南音热。本世纪初,台湾人林素梅和卓圣翔一改南音按曲填词的传统,将唐诗宋词代入南音中,根据每一首诗词的意境,以南音工尺谱为它们重新谱曲。大家耳熟能详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已成为南音初学者的必经曲目。稍假时日,这一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必将老树发新花,与通俗音乐一较高低也未为可知。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