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0 2015-06-26 06:24:00   蜂鸟网   作者:师雅婷   责编: [读者稿]

  Joel Peter Witkin,一位属于80年代即出名的个人创作摄影师,从小生长在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据说他的作品创作是通过他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片段来汲取灵感的,其间不乏有一些受怀疑和争议的,大家会怀疑为什么这么多离奇负面的事情会积压在一个人的身上,这种怀疑倒不如说是他对生活的关注点的选择。他对此好奇并将其转化为某种美学,他欣赏它、享受它,同时赋予它新的某种美的能力。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Joel Peter Witkin 摄影作品

  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描绘性的作品,这种扭曲的畸形双性别表现就是来源于他个人的第一次性经历,“在畸形人博览会与一位阴阳人有第一次的性经验”这是他诉说的个人经历中的其中一件,还有很多类似这样非常规、非常见的经历,例如:1.母亲怀孕连他共三胞,但有一个是死胎;2.年小时父母亲因宗教信仰不同而离异;3.六岁时,与母亲在往教堂的路上目睹了一场车祸,目睹一个小女孩的头颅被切断并滾到他的脚跟前;4.他参加越战,后来被派往欧洲战区,负责拍摄死亡的形式;5.他是学院出身,主修雕塑,之后更取得摄影的艺术创作硕士学位。这里边最受争议得就是第三个事件,他的母亲表示对此事件毫无印象。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Joel Peter Witkin 摄影作品

  他的创作都在围绕暴力美学和黑暗美学,其拍摄对象都是围绕一些阴阳人、恋尸狂、性变态、侏儒、巨人、驼背人等表现畸形、扭曲的病态状的人物。这一类人群本身就是特殊的非常规的,再加上 witkin通过“再描绘”的手法使之成为可观赏的介质,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了新的话题。这种让人看着难受还想看的影象满足着人们对这异类的好奇和揭露着人们外在与内在的一种人性错综的心理。看似这些天生只有被消费才能生存的群体貌似在witkin的影像呈现后有了不同的意义。看似畸形的“他们”似乎更是被社会赋予所要扮演的角色。畸形的是他们身躯还是公共社会的畸形娱乐需求。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Joel Peter Witkin 摄影作品

  “赏心悦目的事情很容易做,但就像用自动相机,我无法得到满足。我的作品是处于趋向光明的需要,但必先经过黑暗。”

                                  ——Joel Peter Witkin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Joel Peter Witkin 摄影作品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Joel Peter Witkin 摄影作品

  我提到Joel Peter Witkin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作品对后来的摄影师影响很大,他大胆的社会选题和夸张的表现形式是后人无人能及的。他的作品更多的作用是让人们对这一类少数、边缘人群开始关注。或者说是比较正视了他们的存在。我个人认为他的作品是审丑美学的巅峰。

  我要讨论的纪实摄影也是围绕“审丑纪实摄影”。这种摄影兴于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逐渐有开始关注此类摄影的纪实题材。当然“审丑”的概念也更加宽泛,“审丑”的纪实摄影更多的服务于社会,揭露和批判社会的某些畸形发展等。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吕楠1989-1990年《被遗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状况》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吕楠1989-1990年《被遗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状况》

  吕楠(中国当代摄影师)1962年生于北京。在《民族画报》工作5年后,辞去公职,成为自由摄影师。1989-1990年拍摄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被遗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状况》。 1992-1996年 拍摄中国乡村的天主教,《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 1996-2004年 拍摄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吕楠1992-1996年《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

  他的《被遗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状况》里的作品中,在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是比较震惊的,我不知道我生活的社会环境的边缘还有这样的一群人过着这样的生活,这是我同学偶然送给我的图集,但里边配字很少,也许是出于某种对被摄者的尊重,亦或是其它。他的片子给我的心理感受是很强烈的。我很少买画册,因为装订不错打印还好的书都不便宜,这本书是在我还没有真正踏上摄影道路之前得到的,他让我对摄影的认识是“不华丽的言语去表达最真实的事物,好的摄影作品定是可以触及人心的。”虽然我对他所拍摄的环境不了解,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作品满足了我一定的好奇心。赤裸裸的人体、面带愁容或带有异常笑容、白色发色的小孩与黄种人、奇怪的紧绷的动作、这一切奇怪的元素组合在一个公共的开放空间。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吕楠1992~1996年《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

  《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是西方信仰的中国式体现吧,宗教信仰在中国是开放的,这组照片是在中国发展初期贫困山区拍摄的,人们经济、文化水平都很低,信仰给予人们实质意义上的指导是应被关注和思考的。

  黎朗,196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现在成都工作生活。作品曾被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中国上海美术馆、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广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他是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彝”系列,是黎朗自1993年开始持续深入四川凉山彝族人生活的世界,以纪实和抒情并用的手法拍摄当地彝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及其生存环境的作品。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黎 朗 1993《彝》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黎 朗 1993《彝》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黎 朗 1993《彝》

  黎朗的影像有些特别甚至带有些许诡异的成分。他的构图和造型都很特别,这与他长时间的艺术研究是分不开的。网上对他的评论是“黎朗的摄影不仅反映了彝人平凡而有尊严的一面,更体现了摄影家对于人性的强烈关注和深沉情感,可以说这些作品涉及爱、同情、悲悯、感动……”。在我看来我并没有从画面中看到这样的感受,反倒是某种平静。他的片子也是黑白摄影,纵观这些优秀的纪实摄影题材大多都是单色影调,抛开人们肉眼所看到的彩色世界,将拍摄元素简化,反倒会将某种更为本质复杂的内容带动出来。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黎 朗 1993《彝》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黎 朗 1993《彝》

  当然,并非黑白即有内容。黑白更像是摄影表象的减法,内容上的加法。作为一个年龄半百的人他的影像像是对某种存在状态的截取,并非简单的表达某种个人情怀,更是像在表达对某种生命的认识。他的“异”并非拍摄主题本身的异,而是他组合画面的“异”。这就与其它几位拍摄的对象有所不同,但共通的是他们都将非常规的画面自然化并赋予了强烈的存在感。

  彭祥杰,1961年10月28日生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辽宁鞍山人。1978年高中毕业后待业,做各种临时工并流浪各地。我觉得他是与摄影很有缘的一位浪者,他的资料很少,是一位身份很低调的摄影师。这样的自由身份可以让他用最大胆和最自然的方式去汲取自己的拍摄主题和形式。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小国人》彭祥杰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小国人》彭祥杰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小国人》彭祥杰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小国人》彭祥杰

  彭祥杰的作品拍摄的主要群体也是一些社会底层边缘人群。1991年接触摄影并开始拍摄陕西乡村生活景观和死亡仪式。他的拍摄风格有一点点日系,《拾花女—新世纪的迁徙者》这组作品就很有那种脸色白皙深红嘴唇的日系感,虽有很多裸露的女性,但从他的片子中看不出色情,反倒是给人很日常的舒适感,觉得那就是很自然生活状态。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彭祥杰2005 中国桂林 The First China(Guilin)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 2005,个展《拾花女—新世纪的迁徙者》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彭祥杰2005 中国桂林 The First China(Guilin)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 2005,个展《拾花女—新世纪的迁徙者》

  《小国人》这组应该是当地有某些表演活动,黑白的影像让这种本是宣扬一种积极乐观的事情显得让人觉得扭曲,让人深思。这样的服装适合他们么?应该让他们做这些么?他们会为此感觉尊重和快乐么?好吧这是我个人看到这组片子的想法,有时候黑白的影像可以简化内容,但有时黑白的影像更能准确的捕捉到最犀利的内容,带有残疾的人群被大众视为是丑的,不该展现的,应该隐蔽的,当这样的群体以一个表演者的姿态站到舞台上,他们是应得到认可还是鼓励还是理所应当的被嘲讽和娱乐?也许这就是影像的力量,好的纪实影像不单是让人觉得真实,更是能让人有所感受有所反思。

  卢广,1961年出生,浙江金华人,1995年开始接触纪实摄影。《中国的污染》是卢广自2005年开始拍摄的专题。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15岁的甘肃天水人杨新闰,上完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跟着父母来到黑龙贵工业区,他一天能赚16元。卢广摄于2005年4月8日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宁夏石嘴山湖滨工业园区高大的烟囱上粉尘从天而降,当地居民叫苦连天,他们出门就得做好防范措施。卢广摄于2006年4月22日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内蒙古黑龙贵工业区,在石灰窑打工的农民工夫妇刚回到住处。卢广摄于2007年3月22日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河南安阳钢铁厂出来的污水流入安阳河。卢广摄于2008年3月25日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山西省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也是缺陷婴儿出生率最高的省份,这是一对爱心的农妇领养17名残疾孩子。卢广摄于2009年4月15日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2012年6月25日,举世闻名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Baorixile镇,在90年代当地有超过100个小煤矿,十多年后煤矿上面的草原出现大量塌陷的深坑。早先当地一个三口之家的牧民家庭驾驶他们的拖拉机经过时,悲剧发生了,他们再也没有被找到。

  我在“审丑”的主题里面选择卢广的作品并不唐突,我所谓的“审丑”并非单一的作品中拍摄主体的奇异丑陋,丑是从大众审美中分离出来的字眼,审丑更多的是挖掘“丑”背后的事物,它不仅仅是体现某一类人群和现象,更多的是从审丑来揭露一些社会的主流弊端,更多的是让我们去反思去改变对“丑”的认识和态度。卢广作为一名长期坚持拍摄“中国污染”主题的摄影师,他的职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2013年6月19日,山西河曲县Shawang村的村民抗议在未被征收的土地上过度开采煤矿。煤矿粉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大量粉尘落在他们的房屋和玻璃窗上。

捕捉暴力与黑暗美学 论纪实摄影之审丑
河南省安阳市范家庄离炼钢炉只有一墙之隔,村里每天都下铁雨,村民在这污染严重的环境下生活。2008年3月24日 摄影:卢广

  无论是哪一位优秀的纪实摄影师,无论他有怎样的摄影历程,他们的共通点都是在潜心挖掘它所拍摄主题的真正含义,有的是在过程中挖掘,有的是在后期利用这一媒介去传达某种概念。他们的作品都是有支点的,这一支点是需要不断认知、不断磨砺和坚持的。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