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南方的雨季总是漫长又多情,两年一度的2015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便在这样一场淅沥的雨中拉开了序幕。在此之前,笔者并未参加过大理国际影会(以下简称大理影会),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摄影盛宴,便感受到它的别开生面,几天的体验下来,也有一些自己的话想说。
今年的大理影会创新性的提出了“大型摄影展、画廊博览会、器材精英荟+DIPE圆桌会”的“3+1”大理模式,在此期间更是诞生了“DIPE国际摄影联盟”。前五届成功举办的经验与基础成就了这次大理影会的惊艳亮相。本届大理影会展出了10000余幅影像作品、有300多个展览,更有专家见面会、器材展销、摄影讲座、主题论坛、图书交换、新闻发布等多项活动在此期间展开。
规模如此庞大,活动如此众多,再加上影会中作品展出与销售并成一体,大理影会已经自成一个标签,远远区别于国内其他摄影节。此次影会不仅仅是摄影师们的大party,更是国内外摄影节主席、收藏家的相聚盛宴。此次影会邀请了法国著名策展人Anna Cartier Bresson(安娜·卡蒂尔·布列松)、孟加拉摄影节主席Shahidul Alam等海内外专家参与到影会中,更可窥见其影响力已从国内走向国际,在全球的摄影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本次影会中,小编作为新人,看到摄影节的两大关键词:影像专业性与文化交流平台。在这样一场摄影盛宴中,高水准的展览必不可少,而在摄影这一介质的帮助下,来自全球的摄影文化在此汇聚,并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共同推动着摄影这一艺术力量的成长。
一 高水准的展览体现专业性
影会的展览主要分为文庙展区、玖和院展区、银海山水间展区、床单厂展区以及一些露天展区,本届影会有着国内外、群体与个人专题展览超300个,作品数量约10000多幅。这些漂亮的数字都是独属于大理国际影会的,在此之前我从未见过任何一个摄影节有着如此众多的展览和展出作品,五天的摄影节时间,算下来如果想要在图片的海洋中一一阅览,恐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确实是心有力而力不足。
也许大家会觉得展览的数量如此之多那是不是质量便会有所下降,依笔者之拙见,事实并非如此。作为一个国际上有着影响力的摄影节,这次的大理影会保持着其一贯的影像高水准,展出的图片在质量上也体现了大理国际影会在摄影界不可否认的专业性。无论是玖和院展区的青年影像、文庙的纪实与风光作品展,还是床单厂的大师作品和山水间众多的国外展览,都令人眼前一亮。
·银海山水间展区
笔者个人很喜欢的是秦伟老师这次带来的三个展览。秦伟老师作为一贯保持高水准的策展人,这次也并未令观者失望。《拉丁美洲当代摄影展》中有的以传统纪实话语模式又或以古典工艺手法,有的以后数码挪用拼合又或是建构性叙事,风格多元,精妙绝伦,让观众充分领略大洋彼岸的视觉维度。这个展览给我印象蛮深刻的是其中的《权力的肖像》,该作品的摄影师也获得“金翅鸟摄影师主席奖”。整个拉丁美洲当代摄影展带来的是另一片土地上影像世界的繁荣,向我们展示的是截然不同的一种生活状态以及有些陌生的影像表达方式。
《香港60年代展》是摄影师们通过镜头记录下那个时期香港的农夫、渔民、码头工人、作坊、工厂劳工、社会活动、有轨电车、市井茶肆、民俗风情、风光、城市建设等等,呈现了一部香港六十年代的图片史书。其中的光影、场景都像极了香港老电影中的画面,相信这些影像也勾起了一代人脑海中关于那段历史的记忆。
《北风─ 北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贝尔法斯特学院作品展》为观众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从中可以清晰感受到七八十年代当地美学革新所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像粗看之下并未有所惊人之处,细细忖度之间便感叹于画面中的隐藏力量。所有作品镜头背后是一颗饱含情感的心,作者之用心用情,照片似有了魔力般去穿越时空触动人心。
特别是《艾尔伯特·黑斯廷的日常生活》这组作品,我有个朋友在展览现场看到它时曾泪流满面,该作品讲述了一名曾见证英国二战的总工程师的生活方方面面,细微之处的描写,拥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作者和被摄者的不同视角想要展现的东西,却不一定是观者所感受的情感,正因为这些影像有着复杂又多元的情绪,反而给照片增添了一种关键的第二视角。你想要的,便是你所看到的。
除此之外,还有由傅尔得策展的《肌理之下 窥见真实——台湾当代摄影联展》,展览由谢春德、吴天章、陈界仁、沈昭良、郭英声、李小镜六人作品组成,这六位在影像语言和艺术表现上,在台湾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通过摄影师的影像表达,呈现了台湾在前进的过程中,在历史和现实交织下,所面临过和正在面临的现实处境。更多的观看,更多地了解,通过两岸的印证,内外的镜立,才由此进入一个肌理之下的台湾,不带偏见,不带盲目,有深度和脉络,有内有外,得出一个对台湾更加全面的认识。
该组作品首先从视觉上便牢牢抓住观者的眼球,策展人对于现场布展的用心也令观者陷入这一场可以营造的台湾氛围之中,在影像里窥见当代台湾的肌理。摄影师李小镜的《源》系列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半人半兽的形象给我的视觉冲击是巨大的,也便心生疑问作者为何要这样拍摄,细读了照片简介以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是一种很微妙的体验,从茫然到了解,是影像与观者一同体验的心路历程。
此外,银海山水间由林添福老师策展的《反返负覆》台湾十人展、Didier策展的欧洲十一人展,其中Yan Morvan的《江湖·战祭》展现了城市边缘者的生活状态,影像的真实记录与摄影师的坚持都值得细品。还有《永远的希帕》、《美丽人生》,一个是构建纯真的想象世界,一个是回望历史的过往,非常有趣。《苏联先锋作品》以书为基展现一个国家的历史,也是极为特别的一个展览。
·文庙展区
银海山水间展区可谓是高质量的一场国外大咖秀,而文庙展区的作品也毫不逊色,由杨延康老师策展的B21银盐社作品和《向西之约》都是非常值得反复品味的展览。
B21银盐社的作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观念相结合,摄影师的思想火花在画面上得到舒展释放。《向西之约》立足于现实,影像向西,是一条启示之路,亦是一条朝觐之路,更是一条蒙受爱戴与鞭策的聆训之道。这些作品描述了中国西部的一些现状,摄影师用镜头表达现状也传递内心。
文庙另一大不得不说的亮点便是王庆松老师此次带来的《历史的丰碑》作品,这组作品是王庆松2009年夏天在工作室连续15天拍摄完成,作品邀请了约200位模特,用15张8x10的底片合成一张纪念浮雕式的摄影作品,最后的成品尺寸是1.25x42米, 刚好是一整卷相纸的长度出了这一张照片。在成品展现之下还贴有创作过程的一些照片,让观者能够多方位的了解这个影像。笔者在看到如此巨幅的《历史的丰碑》时,内心也是颇为震撼,再加上王庆松全是邀请真人模特进行拍摄,震撼之外也引发笔者对于正史与野史的思考。
文庙展区还有第二届亚洲先锋摄影师群展、彭祥杰的《双胞胎》、冯方宇的《大桥》、《回望——当代语境下的影像探索联展》、生钧纬的《无面者》等展览都值得一看。生钧纬作为一名年轻的摄影师,在布展的陈列上,给作品加分不少,很有创意。
·玖和院展区
玖和院展区主推青年人,但同时这里也集合了东南亚各国的摄影作品,几所院校的摄影系学生的毕业展,以及几家协会和机构的摄影展。整体来看,青年摄影家在摄影语言和观念上的探索成为该展区的主要亮点。
在这个展区中,北京电影学院的2015届毕业作品联展别出心裁,在作品的呈现形式上独具特色,在纷繁的展览中独具锋芒。该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分别是面向内心的影像、用影像反思消费时代和日常照片的艺术探索。其中黎晨驰《见我所见》将镜头对向大自然,用底片记录他所想见的碎石、冰柱或一波阳光。在对东方审美的“空”及“有”中寻找当代生存的自我立足点。袁远则以家庭影像为载体,将个人的影像经验转化为一个时代的公共影像记忆,与观众一起来追溯家庭的亲情和内心的成长。
摄影艺术家王庆松老师也赞叹这个展览有点意思,他说:“在美术馆那种的地方你的照片展出并不需要装裱多么华丽,灯光多么到位,越是做得过头反而不好。但在摄影节这种环境有所局限的情况下,则需要自己对布展上更加用心。北影的这个展览,好几个展出形式都很有意思,它的的布展形式独树一帜在众多展览中达到脱颖而出的效果。”
玖和院中由摄影师张晓此次带来的《关于故乡》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展览。他的这组作品围绕着自己出生的那个村庄展开,作品用TIP即显影胶片的移膜技术,将一张即显相纸拆开然后在水中泡软并取下相纸的成像膜,并将成像膜移动到纸张上,也可以将数张作品拼贴在一起形成一张大幅作品。通过这种拼贴的影像,摄影师仿佛是在拼接与故乡破碎的印记,修补与故乡决裂的情感。笔者小时候是在山野之间的乡村长大,成年后反而背井离乡离家万里,所以看到这组照片时产生的共鸣便与他人有所不同,私以为故乡永远是扎在我们心上的一根针,故乡的那片土地永远是我们的根,这组影像之中饱含的情绪笔者也能感知一二。
另外,展区中的《梦和现实》韩国五人联展也是极为高水准的一个展览。该展览由摄影师Ha ji kwon 、Kim min bum 、Lee Jeong-lok 、Seung-hoon Lee 、Yong-Hwan Lee五人的作品组成,他们的作品揭示了韩国社会和文化,也揭示了包含其中的梦与现实的故事。这些既直白又隐喻的影像,与其说它们是照片的瞬间记录,不如说它们更像是摄影家的独白,传达着无数梦想渗透在脚踩着的生活现实之中的一个理念。
王庆松老师也对该展览中摄影师Ha ji kwon所拍摄的《韩国佛教寺院》评价到:“他的作品和我们平常所见到的一些摄影师拍的有着极大的不同。我们也有拍这个题材的摄影师,但是我们可能比较局限一些,对于信仰的表现可能不如他们拍的直观准确。信仰本身就是一个纠结的东西,摄影师Ha ji kwon所拍的这一组将这个纠结的点表达得非常好,他不仅仅是拍人或者从传统纪实手法去拍,这点上我很喜欢这组作品。”
除此之外,玖和院中还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展览,比如摄影师傅拥军的《手机的本子》、阮义忠老师的《想念·亚美尼亚》以及他儿子阮玺的《影像小说极短篇》、摄影师范顺赞的《在他们自己的时间里》、东南亚摄影师的一些联展等都是可以细细品味的一些展览。特别是尚陆老师策展的《巴黎雅顾影楼变身记》便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视觉大展。这次参展的不少照片的都是国际上的大腕的一些肖像。策展人尚陆老师也说道:“这些肖像作品区别于普通的肖像,这个肖像展现的是另一个性格的他们,也许他们的这一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很难见到的。”
本届影会上多元纷呈的照片令观者流连驻足,能够集结到如此众多的国内外高质量作品展出,可见大理影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的影响力都非同一般。再加上主办方专业的组委会阵容,以及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大理影会呈现了一场极为有水准的摄影盛宴。
大理影会今年的300多个展览,在影像界它体现的是对于摄影的一个专业性的态度,用高水准的展览向我们展现一个国际化摄影节的专业态度与强大号召力。但同时,它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摄影节,立足于影像,它同时还是一个摄影艺术的盛会,是一个艺术交流的平台。
二 多国摄影文化的艺术交流
本届影会邀请了众多国内外专家齐聚大理,在此基础上大理影会还推动了“DIPE国际摄影联盟”的成立,这也是今年大理影会的一个重头戏。影会有着“摄影界的南博会”口号,并且很好的把握了“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战略机遇,在摄影的文化交流领域,真正构建了一个摄影的艺术交流平台。
此前的摄影节也有文化交流的萌芽发展,但这次的大理影会,在基础之上又迈了一大步。影像专家见面会上,来自全球的摄影专家们,与摄影师面对面交流,一对一的沟通,无论是探讨摄影师所带来的作品,还是对一些摄影观念的探索,特别是当国外专家与国内摄影师进行沟通时,中西方对于摄影的一些观点在此碰撞,说不定一些艺术家又迸发出新的创作火花。
8月7日召开的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暨南亚、东南亚及欧美摄影节主席&文化机构峰会(又称2015DIPE圆桌会),该会议以 “为亚洲发声 与世界交流”为主题,在对建立一个具有国际性的交流空间与合作平台,对促进亚洲区域间摄影互联互通、亚洲摄影与国际间其他区域摄影文化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上都具有深远意义。这是一次文化交融的盛会,摄影节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影像展示的平台,大理影会更多的为全球性的摄影文化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点上,相较于国内其他摄影节,大理影会已经独树了一面自己的旗帜与标杆。
在这里,你可以见到任何一个也许平时你并没有机会交流的人,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听他们讲述自己国家的摄影发展及摄影现状。笔者也在大理影会这个平台上,听到了一些来自国外专业人士的声音。
先来看看南亚国家的观点,孟加拉国际摄影节主席Shahidul Alam是这样说的:“摄影是一种充满爱的工具,是一种全球性的语言。摄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联系友情最便捷的桥梁。亚洲是摄影大国,如果能加强亚洲各国间摄影文化的交流,对推动亚洲摄影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希望通过DIPE圆桌会,可以凝聚各方力量,加强亚洲各国之间,以及与欧洲的先进摄影文化的联系与合作,为亚洲摄影发声。”
当有媒体问到他当初为什么要创办摄影节时,Shahidul Alam说起了一个小故事。“1994年,我带两个学生参加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他们成长得非常快,这让我意识到摄影节是一个重要的平台。” Shahidul Alam说,“但是我不能把所有的年轻摄影师都带到阿尔勒,所以我创办了自己的摄影节,现在它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摄影节。”
Shahidul Alam还说到:“我希望通过参加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可以增进大理国际影会与Pathshala之间的相互了解,为未来进行长期合作打好坚实基础。也希望DIPE圆桌会的启动,能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起到互相启发和借鉴并迅速成长的作用。”
再来听听大洋彼岸南美洲国家的声音,阿根廷国际摄影节主席Elda Harrington早在30年前的时候已经开始管理一个摄影学校,但她发现在阿根廷竟然没有摄影类博物馆,也没有摄影展览。基于此,她创办了阿根廷国际摄影节。
“我们所有的展览都是免费的,从开始到现在整整26年。” Elda Harrington说。当被问及这是如何做到时,Elda Harrington是这样回答的:“是对摄影的激情与热爱。我们有一群年轻的摄影家,他们有激情、有梦想,我们一起参与到了这个摄影节中,摄影师是免费的、策展与志愿者都是免费的,而场地我则有学校,这是一个靠激情与热爱撑起的摄影节。”
Elda Harrington还表示:“大理影会为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提供了一个切磋摄影艺术的平台,这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作为南美洲的唯一代表,我很高兴能参加此次影会,在这里,我听到了很多关于摄影艺术的不同声音,对我很有帮助。”
听完了以上两个不同国家的摄影人声音,那么,我们的邻邦国家韩国的摄影人对于大理国际影会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Jae Hyun Seok来自韩国,是韩国大邱摄影双年展发起人之一。10年前已成为韩国颇有名气的独立策展人,这次他带来了《梦与现实》韩国五人联展,其中五位摄影师用不同题材表现了梦与现实,这个展览也使他获得了获得“金翅鸟最佳策展人主席奖”。
作为策展人,Jae Hyun Seok曾在韩国和其他国家策划了多次展览。在2006年的大邱摄影双年展中,他主持策划了“亚洲影像文献展”,向公众展示了33个世界级的纪实摄影师的作品。
这位韩国大叔觉得自己家乡的摄影节和大理影会还有许多差距,因此在采访中也说到,“在韩国也有此类的影展,比如在我的家乡大邱,我是大邱摄影双年展发起人之一。但是相比大理,家乡的影展因为专业性太强,显得有些封闭,圈子也不大,有点曲高和寡的感觉。”
Jae Hyun Seok也表示要把在影会上看到的学到的带回去,和他的学生们一起分享。他说:“非常开放的大理国际影会,有专业的,也有非专业的展出,但都具有很高的国际水平。这些对今后我们如何更好地布展、如何选择主题,挑选图片都是很大的启发。对于一个策展人而言,大理国际影会更像是一个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精神家园。透过影会平台的交流,智慧的火花四射,策划出更多颇具创意和影响的国际艺术展览。”
全球的摄影人对于大理影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作为一名媒体人的笔者也有着自己的一点拙见。一个国际化摄影节运用摄影这一有爱的工具,将全世界的摄影人聚在一起,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再者,一次全球性的摄影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本土的摄影人应该有着兼容并蓄的意识,将眼界放宽,努力提高自身从而更好地进行摄影创作。摄影本是一个很艺术的东西,也许技法工艺大多数人都能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脑海中的灵感与创意。
最后呢,笔者觉得对于一个国际化的摄影节,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将优秀的摄影作品展示出来,更多的是要将构建一个彼此可以进行交流的平台。
这一点上,大理国际影会已经先行一步,首先一点便是展览作品,相较于其他摄影节,大理影会今年的国外展览单元做得很有特色,而且展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很惊人。尤其是山水间的高质量国外展览无论在媒体人还是影像专家的口碑中都是不错的。将国外的优质作品在国内进行展出,让我们看到其他国家的摄影发展现状,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这也是影像作品的一个文化交流。
其次是专家见面会上,各国策展人、摄影节主席等人可以面对面对国内摄影师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一方面是向他们展示了我国摄影领域的一个发展现况,另一方面相信摄影师本人也会有所获益,可以听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建议。还有大奖的评选,这都是一个互相交流,甚至意见上会有辩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摄影文化的融合及发展。
“DIPE国际摄影联盟”的成立,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壮举。《大理宣言》是“DIPE国际摄影联盟”达成的重大决议,标志着未来亚洲区域及亚洲与国际间将在多个或单个领域展开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再则大理宣言的发表,是亚洲摄影的一次郑重立言,更是继往开来的一次庄严见证,阐述了亚洲摄影发展的时代重任与国际合作的时代强音,与亚洲摄影人对弘扬亚洲摄影艺术、发扬优秀文化的自信与决心。
在大理国际影会期间,小编从一个单纯奔着摄影节而去的茫然者,渐渐深入了解到影会的另一面。亲身经历这样一场摄影盛事之后,在心中对大理这个城市也不仅仅停留在旅游胜地,而是看到其在摄影文化之路上努力有所贡献。作为一个媒体人,小编也深深期待着,在这次华丽亮相以后,下一次的大理影会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