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资讯 > 正文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0 2015-09-20 23:52:42   蜂鸟网   作者:涂彬彬   责编: [原创]

  你心目中的梦想家园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是客厅有着精美家具、各种豪华设施装点浴室再加上五星级的卧室?还是厨房里冒着饭菜香气与沙发上温馨交谈的家人?而这也许只是小家,而家园,则有着更为广阔的含义。“梦想家园“这四个字相信对于每个人都有着特定的答案。

  来自澳大利亚的策展人阿拉斯戴尔·福斯特的答案是直面“家”这一概念下的压力与偏见,在现实与生活之间看清梦想。

  2015平遥国际摄影展上的《梦想·家园》这个展览带着些许温情,不失幽默,还有着荒诞的一抹色彩。展览由四位艺术家和一个艺术组合构成,这里探索了用户至上主义者们所宣扬的“梦想”,家庭观念与复杂个人内心世界之间所形成的心里错位。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梦想·家园》展览现场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梦想·家园》展览现场

  他们来自不同大洲,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诠释了个人经历、社区文化、以及在当下这个充斥着商品化和各种条条框框的社会中,人们对于“家”这一最为亲切的避风港的反响。

  维多利亚•索罗钦斯基的《爹地》用温情的眼光展现一个父亲内心的冲突与矛盾。玛格德琳娜•鲍斯的《第七天》表现出创造与冲动之间的关系。吴坤硕的《教科书(哲秀与英姬)》研究的是童年理想和残酷现实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希恩•博奈尔的《每日达达主义》用荒诞的手法提醒着我们所要面对的人类世界的种种现实。斯蒂芬•希勒布兰德和玛丽•玛格萨蒙的《高地》则用了一个艺术组合的形式主要探讨家庭特性、消费文化以及生活的意义。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梦想·家园》展览现场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梦想·家园》展览现场

  《梦想·家园》的每个作品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又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它们共同探索着在物欲消费不断冲击我们的今天,我们对于“梦想家园”应该有着怎样的一个态度。它集中展现了广告中的梦想家园与历史记忆中的梦想家园,在矛盾与冲突中不断变革,从而呈现出一个看似美好却不真切的荒诞面貌。

  ·维多利亚•索罗钦斯基《爹地》

  这是一组初看极为温情与治愈的影像,它呈现的是一个年轻父亲安德鲁和他女儿的关系,用诙谐而深沉的方式探索着安德鲁的内心。亲情是家庭关系中永恒不变的话题,维多利亚用一种记录的形式试图展现安德鲁脑海中想法的矛盾与纠结。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维多利亚•索罗钦斯基《爹地》

  维多利亚这样解释自己的作品,她说这不是纪实摄影。这些影像根据她的直觉而来。在偶然的一个情形下她遇见安德鲁和他的女儿,他的思考方式让作者很感兴趣,她很想探究安德鲁内心的想法。安德鲁在20岁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女儿,他甚至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怎么能去保护和照顾好另一个新生命?再加上安德鲁从小没有得到足够多的关爱,对于这种身份的转换还有些不适应。女儿降生之后他和孩子母亲分居两地更加深了这种迷茫与担忧。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维多利亚•索罗钦斯基《爹地》

  种种客观的因素激发他与女儿之间的问题,但矛盾的他很想用自己的方式让女儿健康的长大。他努力给女儿更好的环境,想要给他更多的爱。在影像中,他也试图想过自己应该是女儿的母亲而不是父亲,于是有了以下这一幅《未竟之愿》。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维多利亚•索罗钦斯基《爹地》之《未竟之愿》

  安德鲁用自己的方式照顾着女儿,同时还要不断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担忧与温情不断冲突,但却又不得不向前生活。维多利亚用一种对话的方式展现着安德鲁和女儿的生活,同时也向社会生活中一些年轻父母发出诘问,我们是否都具备照顾与保护他人的能力?我们是否都具备着构建心目中梦想家园的能力?安德鲁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他也许代表着的一个群体,一个初为父母的群体,他的矛盾与担忧也正是这个群体的矛盾与担忧。

 

  ·玛格德琳娜•鲍斯《第七天》

  创造与冲动之间会是什么关系?也许玛格德琳娜•鲍斯的这组作品会给你答案。每一个景观符号都以一种不可能存在的形式放置在一个不可能的环境之中,画面或孤独,或沉思,或凌乱与拥挤,元素的冲突与主人公的情绪相呼应。她想要提问,终日处于焦躁之中的我们是否还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玛格德琳娜•鲍斯《第七天》

  鲍斯的作品中用游戏拼图拼出了活灵活现的珊瑚礁;用旧报纸塑造出了澳大利亚著名景观十二门徒;各种衣物造出了雨林。策展人阿拉斯戴尔·福斯特是这样说的,鲍斯花了很多功夫去做这些作品,但同时又充满疑惑。这些景象是具有特殊的意义,还是仅仅为了传递我们赋予的某种特殊意义?而每天被各种广告各种甜蜜诱惑轰炸的我们,是不是还能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否还能记得最初的目的?我们是否也被舒适限制被诱惑淹没?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玛格德琳娜•鲍斯《第七天》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玛格德琳娜•鲍斯《第七天》

  鲍斯的作品用自己的迷茫与孤独向我们提出疑问,用自己的怀疑展现现实的种种诱惑。她把温馨的家中环境加入一些不可能出现的元素,有些不可思议,但却营造出另一种肃穆的气氛,引人思考。作者本人生于比利时,而父母为波兰人,现居澳大利亚墨尔本,这种环境的转变,内心缺乏的归属感在作品都有所展现。

  她的作品向每一个观者提问,如今我们的生活舒适而无忧,但这份无忧的背后,是不是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在家的舒适之中我们是不是早已忘记梦想?

 

  ·吴坤硕《教科书(哲秀与英姬)》

  艺术家吴坤硕来自韩国,他的这组作品不停地探索着童年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对比,这种强烈对比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他表现的是韩国一代人的记忆,基于他们那代人的历史来再现孩子们如何在一个变化多端的世界中长大成人。作品通过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不同场景中出现,呼应着70后、80后、90后所经历的复杂生活,而教科书中永远是模范并没有教会我们直面现实,他展现的是一个韩国文化家园中的梦想与现实。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吴坤硕《教科书(哲秀与英姬)》

  此次展现的作品中有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军队入驻韩国,有成年人关于性的研究与童年身份探索之间发生严重错位,还有面对西方文化强大的冲击。这些哪怕是成年人也并不能完全消化,而这些都发生在了那个年代的孩童身上。可想而知,他们的内心有着何种恐惧与迷茫?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吴坤硕《教科书(哲秀与英姬)》展览现场

  艺术家吴坤硕解释了下图这幅作品,画面中出现的房顶很像自家的房顶。小时候和同伴一起爬上天台玩,偶然发现这些关于性的画报,但当时的教科书并没有对此有着任何讲述。对于当时年幼的自己只能凭借朋友的讲述,偶然撞见的画报来不断幻想与学习这些事物。这对于一个孩童的成长尤为艰难。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吴坤硕《教科书(哲秀与英姬)》展出作品

  时至今日,也许韩国很多成年人都还未注意到孩童世界的这些迷茫与恐惧,世界如此变化多端,我们却没有一个善良的指路人。吴坤硕也希望这组作品能够唤醒更多成年人关注孩童的精神家园,关注孩童的纯真梦想,并陪伴他们成长。

  ·希恩•博奈尔《每日达达主义》

  希恩•博奈尔用一种很温和的方式展现着我们每日生活中的荒诞与离奇。她站在影像之后,只管记录并呈现,让我们自己思考与面对我们的荒诞行径。她采用达达主义这个标题也是表明作品用了一种荒谬的手法给残酷的现实裹上了一层糖衣,看似美丽实则有着引人深思的触目惊心。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希恩•博奈尔《每日达达主义》

  希恩•博奈尔在现场谈及作品中的道具都来自于超市中的廉价食品,想要用这些影像反对消费至上的“梦想”,想要用这些作品来批判某些艺术。希恩说自己十岁的时候英国经济正在腾飞,很多人都将金钱至上的消费观奉为准则,电视广告上也充斥着如何将你的房子装饰得非常奢华与漂亮,与此同时当时英国还有着食品生产的很多问题。我便用超市中的廉价食品来装饰房子并拍下来,将食品发挥除了吃之外的另一种功效,用幽默的方式来批判社会上的消费主义。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希恩•博奈尔《每日达达主义》

  希恩还说到现场的另几幅作品《家之野“趣”》则是将家庭中的一些生活用具放置在野外,讽刺女性家庭角色的定位。它们呈现出一种被困扰被束缚的感觉,也是为女性发声,女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地位,而不仅仅是被限制在家庭之中。尽管人们看到这些作品会觉得很有趣,但细想之下它应该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希恩•博奈尔《每日达达主义》之《家之野“趣”》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希恩•博奈尔《每日达达主义》之《家之野“趣”》

  这些梦想有的被家庭束缚,有的是被社会困扰,在家园之中的梦想并非一一都能实现。希恩希望这些看似幽默荒诞的作品能够揭露隐藏在甜蜜糖衣背后的种种问题,引发观者思考,从而直面人类世界的种种问题。

 

  ·斯蒂芬•希勒布兰德和玛丽•玛格萨蒙《高地》

  这是一组相对于轻松的作品,并没有前几组那么强烈的批判。斯蒂芬•希勒布兰德和玛丽•玛格萨蒙采用了一种更为暖心的方式去创作,从而揭示美国的过度消费与物质化现象。这组作品同时还有作者父母的两个孩子玛德琳娜和艾麦特的参与,用艺术组合的方式探索心理错位。氛围看似轻松,实则讽刺了好莱坞式典型“美国梦”的当代幻想。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斯蒂芬•希勒布兰德和玛丽•玛格萨蒙《高地》

  《高地》系列作品十分诙谐有趣,是一个电影空想主义的现实,来源于早期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里斯的早期电影。作品主要呈现斯蒂芬•希勒布兰德这家人把家里的东西“洗劫”一空,搭建了一个“宇宙飞船”。这种行为有些堂吉诃德,但却实实在在的反映了某些道德观和“美国梦”的幻想。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斯蒂芬•希勒布兰德和玛丽•玛格萨蒙《高地》展出作品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斯蒂芬•希勒布兰德和玛丽•玛格萨蒙《高地》展览现场

用摄影温柔的开一枪 梦想家园里的批判
斯蒂芬•希勒布兰德和玛丽•玛格萨蒙《高地》展览现场

  作品包含图片影像、物件装置和视频展映三个小部分,影展现场的视频还配备了中文字幕方便观者理解。初看这组作品有些纳闷和其他几组作品画风不同,但细看之后方明白在这种行为艺术的背后,一些道德观与家庭习俗的绑架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应该思考,在空谈梦想的背后不切实际是不是一种荒诞而离奇的行为?

  ·编者小结

  梦想家园,看似含情脉脉的一个词,五位艺术家用不同的理念与方式对其进行了思考与批判。在家这个避风港湾里面,我们是否应该安于舒适现状,是否已忘记最初梦想,是否被种种观念绑架?这都是艺术家们带给笔者的思考。

  尽管每位艺术家都用自己国度一些现状或历史表达其批判理念,但影像之中引人深思的每个点也值得我们借鉴。在物质消费不断膨胀的今天,家对于我们,梦想对于我们,含义既清晰又模糊,也许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二,细细探究之下好像又模棱两可。

  但愿这些影像温柔的开一枪,能使观者各有所得,找到自己心中的梦想家园。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