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0 2015-11-19 23:43:15   蜂鸟网   作者:王江   责编: [原创]

  这个11月京城处处飘雪,冷雨伴着雾霾给人们的心里蒙上一层灰色。但是在遥远的南国厦门却仍是一派盛夏的景象,短袖短裤依然无法阻止衣服一遍遍的被汗水湿透,然而比厦门的天气热度更高的是在集美区举办的“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集美-阿尔勒摄影节开幕式现场

  这个国际摄影季是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牵头策划的一个项目。在京城热爱摄影文化的人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三影堂这个名字,它的创始人荣荣身为福建人在北京闯荡近20载之后终于在自己的家乡开设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的厦门分舵。当年为了与艺术区拆迁的进度赛跑,荣荣第一次开始了“草场地·阿尔勒摄影季”项目的尝试,后来这个连续举办了三届的摄影季以较高的学术水准和诸如细江英公、贝歇夫人这样的重量级嘉宾到访成功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荣荣以如此“曲线救国”的方式暂时保住了浇筑过他和夫人映里大量心血的摄影艺术中心,但是由于我们能想象的原因,京城的气氛还是经常会让荣荣和他的团队力所不逮,这一次荣荣兴师动众的“还乡”我猜他可能是“心累了”。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厦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内景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厦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内景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厦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内景

  回到家乡的荣荣把与法国阿尔勒成功合作的摄影项目也“打包带走”了。虽然组织这样一个大型活动让荣荣操碎了心,但是毕竟在从小生长的地方与乡党们一起合作还是让他多了一些从容。在现场我看到荣荣随心所欲的说着“胡建人的普通发”上上下下的为他与映里在厦门的“新家”忙碌着——那是一个建筑面积达3600多平米的巨大空间,整体气势完全不输北京三影堂,并且这里延续了原来的组织架构,设有艺术展厅、+3画廊、摄影教育部、影像制作部、摄影主题书店。更值得一提的是,荣荣为了让客人在欣赏摄影艺术之余可以喝上一杯称心的咖啡,他把798艺术区里最知名的咖啡吧At Coffe都空降到了厦门。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集美·阿尔勒摄影季现场

  法国的阿尔勒摄影节是全世界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摄影节,它的国际声誉让世界许多地方的机构都纷纷给它“暗送秋波”,但是阿尔勒摄影节的新任总监Sam Stourdze把他们都一一回绝了。到了荣荣这里Sam终于还是没能抵挡住对方的友情攻势,当然最终决定让阿尔勒走出法国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三影堂所聚拢起来的中国摄影文化氛围。大概在Sam看来把自家的宝亮给中国人看,同时也可以在中国发掘一些新鲜的血液何乐而不为?别忘了2014年阿尔勒发现奖的获得者就是来自成都的摄影师张克纯。

  行文至此,怎么听都觉得把阿尔勒摄影节入驻厦门集美是个好事,为什么要说“胡闹”呢?这事儿得从荣荣请来的执行总监李振华说起。

  作为与荣荣20多年交情的老友,李振华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策展人,他的策展视野从音乐到装置到新媒体无所不包。荣荣请他过来执行这次摄影季的策展就是希望他能以“跨界”的眼光为传统的摄影展览带来新的气息,这一放手可不得了,整个“画风”就被李振华玩坏了。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左起:三影堂摄影文化中心创始人荣荣、阿尔勒摄影节主席萨姆-斯道兹(Sam Stourdzé)、那个玩手机的就是摄影季执行总监李振华

  对于自己的策展风格李振华不无得意的跟我讲他已经达到了“拖延症和想象力的最高值”。从我跑过的国内摄影节来看,在开展前一天艺术家还在通宵布展的情形不算罕见,但是不管怎样火急火燎,在开幕式以后还是基本会给观众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展览“定稿”。然而在李振华策划下的摄影季在开幕之后的两三天时间里,还能看到有工人在现场对展览进行调整,你说这不是“胡闹”是什么?对此,李振华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艺术微妙的地方恰恰在于可以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有一个绝地大反击,因为那样更好玩,更有意思”他说自己不是体制内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的策展人,完全没有必要受到规矩的约束,几个月前艺术家提交过来的展览方案可能是正序或者三段式的叙事关系,但是到了现场发现必须结合空间进行倒叙,那么好,只要是能够让展出效果向好的方向走不管何时艺术家提出修改的申请李振华都会派工人配合。这是李振华希望的由他组织的摄影季可以给到的“特殊福利”,只要能更接近艺术家所判断的某种最微妙最美感的东西,那就让它释放出来。李振华说“这个摄影季哪怕是一件老作品它也是唯一的,因为这唯一是所有这些人心血和灵性的汇集”。

  好吧,我承认被这个理由说服了。

  通过一些交谈,李振华的思路开始被我摸到了一些头绪。顺着这样的思路走下去,我对于摄影展现场出现加湿器也就并不太感到意外了,那是来自成都的女艺术家陈秋林的一件作品,在千高原艺术空间所策划的《人民公园》项目中其他摄影师至少还是以影像的手段呈现了他们对于“人民的公园”这样一个特殊场域的理解,但是陈秋林不一样,她用蒸馏的方式把采集自人民公园的各种物体的气味提取成浓缩液体,其中包括树叶、铁器、木头甚至还有微缩版的旋转木马。这些相当混搭的气味通过加湿器的方式释放在展览现场。所以我第一次发现采访摄影展览的时候闲置很久的鼻子终于派上用场了,观众需要通过嗅觉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民公园。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陈秋林的展览现场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这些小蓝瓶不是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是来自人民公园的气味浓缩

  我对这个项目的“开窍”来自于李振华对于摄影短板的解释,他认为摄影没有短板,是摄影的群体出现了短板,摄影师倾向于把所有的事情都拉到摄影的维度去思考。“当然这样解释世界也不坏,但是它阻碍了你以其他的媒介去看世界”李振华如是说。在这件事情上打开李振华思路的是著名导演阿巴斯的一番话,这位电影大师并不如人所想象的那样总是封闭在胶片电影的世界里,阿巴斯说“没有电影可拍的时候我就去拍照片,当拍照片的胶卷都没有的时候我会随身携带一支笔,我用它来写诗”这番话让李振华感动的地方在于,一个好的艺术家并不局限于媒介,而是随时可以用任何一种媒介来表达自己。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人民公园”项目中的一把来自成都的椅子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同样是来自“人民公园”项目的张晓作品,他专门拍摄了公园里相亲角中张贴的未婚男女的征婚信息,然后张晓自己觉得这两人挺般配的就把他们放到了一起,看到这里我想起古人的一句名言“你这个泼猴又顽皮了”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这是被“强行拉郎配”的男女信息,当然张晓注意了对隐私的保护

  这样想来,出现在展场的一把木椅、一堆加湿器、一个大衣柜都显得“胡闹”得很有道理。

  作为执行总监李振华当然不总是满足于自己“胡闹”,他需要把所有的策展人都带入到一种“胡闹”的状态里,这也是基于他所希望的本次摄影季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艺术体制内部策展系统的革新。策展人首先要“疯”起来才有可能让这个革新得以实现。所以在这次摄影季中李振华选择的策展人大多是比较年轻的人选,甚至有多位策展人本身就是艺术家他们自己的作品也要出现在自己所策划的展览里。这些年轻策展人的展览让人印象深刻的有海杰带来的“引擎:图像引发的艺术生产机制”,这个展览的主体并不是照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围绕图像所形成的艺术生态的思考。其中很好的一个佐证是这个展览里高岩的作品《青年当代艺术家案例》。高岩从网络上随意的下载了很多无意义的照片,然后配上了看起来严谨又学术的艺术评论。这样影像与文本之间建立的关系是我们在当今艺术评论体系中并不鲜见的,有时候在盲众的心理之下我们被文本的干扰失去了价值判断。高岩的创作方式看起来荒诞又幽默,但是仔细思量却仿佛让人听见耳光响亮。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高岩的作品《青年当代艺术家案例》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高岩的作品《青年当代艺术家案例》 照片下方的文字中那些艺术家的名字以及创作方式什么的都是高岩自己随意编造的

 

  作为年轻策展人中“强策展”的代表,刘畑所带来的“灰、刃、框、洋”展现了他所理解的摄影的四种意向。这据说来自金刚经的四种意向让刘畑在现实中找到了影像的载体。在刘畑的展览中艺术家的作品并不单独成立了,他们每一件作品甚至包括现场每一堵墙的颜色都是刘畑脑海中展览结构的具体体现。通过刘畑在现场满头大汗的讲解,作为观众的我们渐渐了解到这可以整合为单件作品的一个展览的高妙之处,那种处处呼应层层递进的关系。可以让我们看出刘畑在其中的用心良苦。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刘畑的策展作品具有很高妙的组织结构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刘畑展览中墙面的颜色从白色渐变到黑色

  这时候执行策展人李振华又可以跳出来说话了:“我想打开更虚的层面或者是更孕育万物的一个层面,这个层面是让人知道我们不用那么实的处理展览,不用说非得把某个东西放进来才成立,其实是由一个大的概念勾连出的一种行动力、想象力,这个就够了。”这就是李振华眼中的策展,我们那种传统的一定要在展览里看到点什么的观念看来需要得到刷新。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来自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一位学生的作品,把快餐文化象征的汉堡与人类茹毛饮血时期火烤的方式结合起来,很有深意

  说到这里,必须放送李振华跟我讲的一个故事:他曾经在俄罗斯的某个双年展上做了这样一个作品,就是约了胡舫先生与他一起完成一本小说,主办方对这个作品完全失去了方向。开展之前主办方略显焦虑的问李振华“作品在哪里?”他说:“没有作品呀!”“那么人在哪里?”“人也不来呀!”等到项目快要结束的时候主办方又问了“你们的书能出来吗?”“不一定呀!”主办方抓狂道“那怎么办呀?”李振华说“你们展览上放艺术家的简介就行了”。所以,看到了吧?跟李振华探讨展览就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过程,不过说起来我还真有点同情那个主办方呢!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集美·阿尔勒摄影季展览现场 蔡东东的作品可以由观众自行去拼回老照片上被剪下来的人物

 

  当然在中国艺术家策展人集体“嗨大发”的状态下来自法国阿尔勒的展览则显得“正襟危坐”了许多,除去“唱片汇”那个展览相对“意外”,它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探讨了摄影与音乐的关系——有那么多耳熟能详的摄影巨擘都为黑胶唱片的封面贡献过自己的摄影作品,在现场你还可以发现自己曾经狂迷过的一些乐队专辑居然是某某某拍摄的。原来那个面积不大的正方形画面折射出的是摄影文化之于音乐文化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谁没有过因为某个好看的封面就掏钱买下一张音乐专辑的经历呢?)这样一种讨论恐怕必须植根于西方世界完整而又丰富的文化产业基础。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来自阿尔勒的展览项目“唱片汇”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这曾经是我高中时期大爱的一张专辑

  对比“唱片汇”,由意大利摄影师加布里埃尔·佳林贝提和荷兰摄影师保罗·伍兹共同完成的摄影项目“避税天堂”则显得严肃和宏大了很多。他们走访了世界上那些知名的避税国家,并且用含蓄而节制的影像方式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文化肌瘤——那些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背后是高达32万亿美金被以“合法但不一定道德”的方式规避掉。他们二人的摄影组合又重新让人看到摄影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心怀天下”的国际视野与格局正是中国很多以纪实摄影为己任的摄影师可以借鉴的。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避税天堂”的展览现场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避税天堂”作品之一,那些看似欢乐的福贵生活的场景背后是值得思考的经济问题

  最后,不管是“胡闹”还是严肃,这就是本次“集美·阿尔勒摄影季”呈现给我们的综合的展览体。通过这个摄影季我们可以看到摄影的意义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清晰与丰富过,而且同时它还在产生无限可能的动态变化。在中国层出不穷的摄影节中我们已无法满足看到摄影是什么,而是更加迫切的想知道摄影还能怎么样?如果说每一次摄影节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开摄影的边界,那么我们希望它们可以一直“胡闹”下去。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