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四光圈 > 正文

摄影范谈(十八)构图中的视觉控制

0 2018-02-12 06:35:00   蜂鸟网   作者:范朝亮   责编: [转载]

  构图不简单是画面元素的位置,它是摄影师以主观意识对客观场景的断章取义。摄影师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谎言”的制造者,这从按快门之前就开始了:首先是时机的主观选择,然后是视角的主观控制,最后是画面的主观取舍。新闻摄影师以构图传达自己的意向,风光摄影师同样以构图创作突出或减弱画面元素的比重。谁要整天标榜自己的作品是百分之百的原汁原味,他不是不明就里的初学者就是自欺欺人的老法师。摄影师不是搬运工。

摄影范谈(十八)构图中的视觉控制

  为什么要构图?构图是为了让作品的欣赏者关注作品的主题,而忽略非主题因素。我在摄影范谈第六篇中讲到,现代人会在0.6秒之内对一张图片失去兴趣。争夺这有限的时间便成了构图的主要目的之一。上一篇中我讲述了以边框钝化来挽留视觉,让视觉停留时间延长。但这只是消极的手段,构图中更需要主动出击,在画面中以各种手段引导和控制视觉的走向。

摄影范谈(十八)构图中的视觉控制

1. 凝聚

  一个作品需要有视觉凝聚点,没有凝聚点的画面便成了一块大画布。凝聚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但是多个凝聚点之间一定要有关联,而不简单是凝聚点的堆砌,否则便是主次不分了。那么怎样的元素会产生视觉凝聚呢?

  高反差 – 人的视觉会主动关注高反差的元素。这里的反差不仅仅是明暗反差,也可以是色彩反差,细节反差,大小反差,纹理反差,新旧反差等等。差别产生兴趣。

  高细节 – 人的视觉习惯是在高锐度区域停留,去看懂怎么回事。无细节的地方便是一片茫然。上一讲已经说了,画面的细节不是越多越好,要利用细节的差异来造成视觉凝聚,相反会是视觉分散。

  熟悉的元素 – 熟悉会产生共鸣。画面中出现人或者动物就一定会是视觉凝聚点,因为人对人与动物最熟悉。我在【理性的灵动】一书中以专门的章节讨论人性的共鸣。

  新奇的元素 – 与熟悉相反,不熟悉的的东西会引来好奇心。一个人在看画,是试图看懂它。不要担心别人看不懂,只有不懂才需要去懂。

摄影范谈(十八)构图中的视觉控制

2. 留白

  留白也是构图的重要元素,这和边框钝化是一样的道理:造成细节反差。一个人的神经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处于昂奋状态,需要休息,否则会成神经病。视觉也一样,有休息才有凝聚,有空间才有想象。不要担心作品之中会省略太多而利用每一块空间去表现,结果观赏者感觉是在和一个人寿保险的销售员进行交流,每分钟喋喋不休地让你觉得快要死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一个元素是高细节是因为有其他低细节元素的衬托,一个元素凝聚视觉是因为其他元素不抢着凝聚视觉。成功的销售员不会无休无止,像我上一讲提到的过度HDR一样,让视觉孤魂野鬼似地在阴曹地府间游荡。

摄影范谈(十八)构图中的视觉控制

3. 引导

  一张图片不可能除了主体之外全部留白,但是所有的元素就像舞台上的演员,有主角与配角之分,所有角色都绝不会是可有可无。配角的地位是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将欣赏者的视线引向主角,同时强化主角所处的环境。

  线条是最有效的视觉引导。人的视线落在线条上便会习惯性地随着线条流动。

摄影范谈(十八)构图中的视觉控制

  线条也可以是无形的。画中人物或动物的视线,画中物体的运动方向,甚至是画中元素倾斜的方向都会引导观赏者的视线走向。

摄影范谈(十八)构图中的视觉控制

4. 画框

  好事说三遍。上一讲说到画框是凝聚视觉的最有效的手段。画框可以是简单粗暴的黑边框,可以是若隐若现的边缘钝化,也可以是画中元素自然形成的框中之框。把以上的手段都用上,再加个框,就不愁视觉会逃之夭夭了。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