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资讯 > 正文

从这里出发:高校教师共话摄影毕业季

0 2019-07-09 15:29:21   蜂鸟网   作者:中国摄影   责编: [转载]

  原标题:从这里出发:高校教师共话摄影毕业季 首届高校摄影毕业季研讨会暨交流展在京举办

  7月5日下午,由《中国摄影》杂志社和尼康映像销售仪器(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首届高校摄影毕业季研讨会暨交流展在中国摄影画廊举办。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尼康公司代表薛辉、王冉,《中国摄影》杂志主编徐艳娟,首届全国高校摄影优秀毕业作品年展评委代表、艺术家刘铮,高校教师代表及来自摄影界、艺术机构、新闻媒体的50多位嘉宾共同出席活动。

从这里出发:高校教师共话摄影毕业季
“摄影毕业季”交流展现场 周星宜 摄

  高琴在致辞中说,中国摄影家协会近年来非常重视青年工作,努力为青年摄影人搭建展现才华的平台,为青年摄影人的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她对广大高校教师的辛勤付出、为摄影界培养新生力量表示感谢。她指出,《中国摄影》联手尼康公司举办此次活动是站在专业高度,对当下摄影与摄影教育发展趋势的研讨;并希望研讨成果能够将相关实践所引发的思考通过文本的形式记录、流传,参与研讨的教师们能够在未来教导、引领莘莘学子坚定艺术创作的初心。

从这里出发:高校教师共话摄影毕业季
“摄影毕业季”交流展现场 周星宜 摄

  作为“摄影毕业季”评委,刘铮表示通过评选发现当下大学生的摄影创作水准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很多作品趋向成熟,展现出了较高的专业水准。他认为大学生是不惧冒险、充满着无限可能性的创作群体,期待未来高校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摄影市场方面有所探索。

从这里出发:高校教师共话摄影毕业季
“摄影毕业季”研讨会现场 杨佳 摄

  “摄影毕业季”研讨会由《中国摄影》杂志副主编李波主持。现场共有20位高校教师作主题发言。天津美术学院王帅、中央美术学院王川、浙江传媒学院石战杰、北京印刷学院史民峰、清华大学冯建国、四川美术学院刘阳、北京电影学院朱炯、鲁迅美术学院孙小川、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孙晓璐、西安美术学院苏晟、黄河科技学院杨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沈洁、中国传媒大学宋泽毅、西安理工大学张辉、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陆洁、河北传媒学院孟祥、大连医科大学赵欣、南京艺术学院曹昆萍、齐鲁工业大学董亮、上海师范大学戴菲(按发言嘉宾姓氏笔画顺序排列)各抒己见。他们结合各自院校毕业作品展的实际情况,从当前摄影专业学生毕业作品创作的现象及分析,当下高校摄影教学的得与失,国外摄影专业毕业展与国内毕业展的比较分析,摄影专业学生职业走向、艺术道路规划的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这里出发:高校教师共话摄影毕业季
“摄影毕业季”研讨会现场 杨佳 摄

  与研讨会一同亮相的还有“摄影毕业季”交流展,展览呈现2019年度全国高校摄影优秀毕业作品年展入选者李柱石、乔星榕、张予希、王乐、陈亮宇、杨坤、王鹤霏、黑夜、张静、曹红梅、任媛、王瑾、王翰林、黄紫白、邱翔、张璐、张杨、张倩、王思语、金瑞、张伟杰,共20组(21位)摄影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68幅作品,此展览呼应着《中国摄影》杂志2019年第7期的“摄影毕业季”大型专题。

从这里出发:高校教师共话摄影毕业季
观众观展 李森 摄

  “摄影毕业季”征稿自2019年1月始,至5月5日截稿,共收到全国近110所高校的2000余位同学的投稿,涵盖全国各大美术学院、艺术院校及多所开设摄影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其中近50所高校摄影专业组织了集体投稿。经过多轮筛选,终评工作于5月25日在中国摄影画廊展开,评委分别是摄影艺术家刘铮,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艺术总监段煜婷,财新传媒编委、视觉新闻总监郭现中,影像批评家、策展人海杰,《中国摄影》杂志副主编李波;尼康(中国)销售推进部总监堀内淳、尼康(中国)摄影艺术总监马国晓受邀担任评选的嘉宾和监委;评选由项目负责人文汇主持。最终评选产生20组(21位)入选者。

从这里出发:高校教师共话摄影毕业季
观众观展 李森 摄

  此外,《中国摄影》杂志以本次活动为依托,发起“中国摄影高校直通站”计划,作为“摄影毕业季”的重要延伸项目。“中国摄影高校直通站”相关细则将于近期公布,敬请关注。

·研讨会发言摘要

王帅(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摄影艺术系主任、副教授)

  摄影因其门槛较低,大众性强,尤其近些年受科技快速发展影响,相较于其它专业,其创作中的时间性付出与创作结果往往不能形成正比,对摄影专业学生的考验可谓难上加难。恰恰如此,将学生逼向了另一面:打破艺术的陈规旧律,思考摄影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何在。近年来毕业创作体现出来的主要特征:1.主动向内看,寻找问题的根源;2.对时下问题的敏感度有所增强,有横向研究意识;3.科技发展让学生对新媒介的兴趣越来越浓,学科或者专业交叉性凸显;4.专业技术与本体语言在创作中的实际运用稍显薄弱,视觉素养有待提升;5.对材料、空间等缺乏一定的实践和理解。

从这里出发:高校教师共话摄影毕业季
首届高校摄影毕业季研讨会暨交流展现场 杨佳 摄

王川(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未来图像实验室负责人)

  根据中央美院摄影教学的近期情况,以及学生作品和展览等案例,我主要分享对当下摄影媒介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摄影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的认识:1.学科/专业的存在意义值得思考,国外很多院校把本科摄影专业拆分到其他专业下,作为具体课程;而硕士研究生层面的摄影专业依然非常稳固。目前,央美正在把摄影专业从设计学院调整到美术学科下。2.精专与通识的教育之争,相应的课堂教学需要进行形态变化。3.学生选择学习摄影的目的与诉求正在转变,这些变化对教师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石战杰(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副主任)

  毕业作品创作中,学生与教师是双向互动关系。在创作主题的选择、方法的运用上,教师目的是调动、激发学生创造性基因。初始的实验与失败也许是作品成功的必经之路。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创作的瓶颈与困境,而学生的坚持、深入与研究性的创作似乎是一种可行的路径。当今展示方式多元,选择一种合适的展示与传播方式,显得有为重要。而在屏幕化时代,毕业作品如何适应并利用屏幕的优势,又把摄影的特性发挥得更好,现在成为一种需要思考的必要趋势。

从这里出发:高校教师共话摄影毕业季
与会嘉宾合影,并共同启动“中国摄影高校直通站”计划 周星宜 摄

史民峰(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有一些比较紧要的问题,也是涉及摄影专业生存的深层问题:1. 生源报考问题:归于美术专业联考,摄影生源匮乏、摄影基础没有得到应有的考察。2. 摄影学科归属:教育部学科目录归于美术学,故自然而然按照美术创作进行教学和毕业创作,这些已经从毕业作品中清晰显现;艺术摄影归于美术学,但不是所有的应用摄影都应该归于美术学,大家应该共同呼吁!3. 教学内容:过去侧重技术教学,现在是不是要侧重于内容教学?如果归于美术学,那么,我们给学生能够提供的有什么?影像科技进步、社会摄影教育蓬勃发展与高校摄影教育形成鲜明不对称,高校摄影教育呼唤大的内容改革与发展——教学不改革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与影像科技发展。4. 希望高校的毕业展今后有条件形成全国性的展览。

冯建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大学摄影教育正处于一种四面开花、蓬勃发展的状态。由于各个大学硬件和软件建设各有不同,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各有千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近年来在摄影教学工作实践中,强调如何做好因材施教,如何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与视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理念与最终作品呈现方式的有机结合。

朱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

  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的关系在于以下几点:论文如何对创作主题及相关语言进行研究;论文要服务于创作;结合研究、思考后的创作阐述与反思。毕业创作的指导理念与方法探讨层面,要鼓励和肯定学生毕业创作突破指导老师、突破教学常规的影像表达。作为教师,应明确如何教学相长,如何持续学习,从学生的学习中获取新视野、开拓新思路。

刘阳(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摄影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2019年川美摄影毕业展作品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对认知惯性的质疑。2.从个人生命体验出发。3.社会议题。由毕业展整体面貌及创作和教学经验引发的话题:1.此“摄影”非彼“摄影”。2.技术门槛的降低带来的摄影的困境。3.摄影的美学边界。4.“摄影”与“影像”的文字游戏。5.摄影文化自信的建立。

孙小川(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副教授)

  我们对学生的毕业作品做了长期规划,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与毕业创作的结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理念与技术。今年的毕业展有以下特征:1.以摄影艺术创作为方向;2.形式语言的丰富性;3.作品题材的多元化;4.既有传统摄影的身影,也有对实验影像的表现。毕业展让我们思考的是:如何使学生的毕业作品更加有深度,如何对摄影语言的探索与创新。另一方面,国外摄影高等院校如法国阿尔勒摄影学院关于毕业创作、展览好的理念和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孙晓璐(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学院讲师)

  依据作为民办院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特点,我们学院强调应用技术培养的同时,提升理论与创造力培养。在教学中解决“既完成国家规定的应用类人才培养目标,又避免培养的人才类型过于单一”这一问题。2015-2019年来我院图片摄影、电视摄影和照明三个专业举办毕业摄影展。这些作品承接了近年来注重观念和个性表达的趋势,更加重视技术、理念和方法的结合,纪实摄影的选题更多转向对生活中的小人物的关心,艺术摄影作品逐年增多,商业摄影类的制作的精致程度和审美情趣都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作品开始关照现实,探讨家庭、学校、代际问题等自己触得到的地方,相比“悬疑、罪案、帮派”等类型片选题,在传情达意的基本艺术表达上更加有体验感和真实度。

苏晟(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摄影工作室负责人)

  前几年学生作品较多在媒介边界探索的维度上展开,会结合装置、录像等综合媒介进行创作。今年我们尽量引导学生以直接摄影的方式进行叙事。如果说二十年前,摄影专业在美术院校中的建立,相比其他传统专业显得更具有先锋特点和当代性的话,那么在当今科技快速迭代的语境下,数字艺术、实验艺术、跨媒体艺术等新艺术的呈现方式,摄影变成了传统的那一方。那么摄影该怎样界定自身?怎样发展?我们在辅导学生创作中,引导学生以自我经验出发,强调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期望他们能够以创作的方式对社会问题、生活经验进行恰当的回应,并建构起个人的认知逻辑。

杨赫(黄河科技学院摄影专业副教授)

  黄河科技学院2019届摄影专业的毕业作品相比之前学生的创作,更加关注自我的体验和经历,运用了更加复杂和系统的创作方法和新表现形式,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1.影像的控制力较弱,许多作品更多需要文字的解释;2.对于隐私暴露的界限很难有一个得当的控制;3.在创作中对于样式的关注多于对内容的关注,这就导致了作品的简单化和同质化。这些问题一定程度高校教育的反映着普遍现象。而在谈到学生的创作的问题的同时,作为“把关者”的教师也应当警醒和反思。

沈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摄影系主任、副教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摄影系作为工科类大学下设的艺术类专业,是上海资格最老的摄影高等教育园地。然而摄影专业作为工科大学艺术学科美术学下的独苗,不像其他艺术类院校那样能够抱团成长,资源丰富。因上海的地域特点我们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张艺工并举,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会把传统摄影、商业摄影、后期处理等课程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我们与日本九州产业大学合作近20年,每年都会与对方组织师生交流研修,通过两校的合作交流不断改进教育理念、优化学科建设。关于摄影教育的一些结节问题的思考:1、如何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专业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2、教育需要交流,成果需要展示,平台很重要。最后,特别感谢《中国摄影》举办摄影毕业季展览,我校学生作品有幸入选展示,激发了专业教师的热情和学生们的创作激情;也感谢主办方举办本次研讨会,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宋泽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暗房与灯光实验室负责人)

  将摄影当成平面影像艺术的一种呈现手段,还是进行更为严肃的创作,是本科培养计划早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方面我们专业目前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加强定位教育,积极引导部分学生进行影像介入现实的创作,这是良性和可期的方式。自我的宣泄和情感的表达虽是艺术创作的重要部分,但对时代的见证和描摹往往更重要且容易被忽略,纷繁错乱的变化中摄影的本体属性反而应当被重视和强化。

张辉(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

  互联网作为新时代讯息技术的产物,为人类信息传播方式带来全新的变革。在此背景之下,高校的传统摄影教学遭受到极大挑战。由于部分摄影教师的专业范围相对狭窄,缺少多种学科交叉互补的区块链节教学手段,对互联网场域下的数字影像发展认识不足,且缺少国家纵向课题以及企业横向课题与实际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导致摄影专业在培养过程中更偏重摄影艺术创作的创新,而欠缺现代数字影像艺术和科技结合的培养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互联网为基础,以艺术为主体,以科技为手段,以多种媒介为呈现方式,结合影视、信息设计等专业门类,将传统摄影教育转化为数字化影像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与实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推动专业学科建设以及教学、科研的全面发展。

陆洁(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摄影专业负责人)

  纵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4-2019年摄影专业毕业展,反映着本校的教学改革体现在课程、项目、工作室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并提出“项目选题明确、注重过程管理,匹配的课程体系“等项目制教学模式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而本校摄影教学存在的问题则包括民办院校经费不足、摄影专业投入大、项目制教学和课程制的矛盾等方面。

孟祥(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助教)

  国外摄影专业毕业展呈现出不同于国内的特点:1.学生自由选题,自由创作,持续时间长,深度深;2.呈现效果多样,跨专业、学科,综合性强;3.偏重于自身观念的阐发;4.学生动力足,自主能力强,思维活跃。综合来看,国外学生在创作毕业作品时不会仅仅局限于本专业本学科分支的研究与探索,而是倾向着眼于整个视觉艺术综合考量和探索;对于纪实题材,国外学生相对较少,更多的是艺术及观念类表达。

赵欣(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摄影专业副教授)

  在摄影专业办学上,我校一直进行着探索与创新,重点放在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上。主要呈现如下特点:1.分段学分制与全媒体培养方案的结合。2.以就业为目标的“联合实训”教学模式,使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可以获得相应的实践报酬。突破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课程与课程的衔接。利用网络课程方式将今日头条的工作人员、新华社地方分社摄影记者嵌入教学中,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3.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课程对接,实施3+1人才培养项目。

董亮(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摄影系助教)

  齐鲁工业大学摄影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以来,以商业摄影方向为主导,坚持以培养商业广告摄影师为主要目标。课程设置的重点在培养学生把握摄影技术的同时兼顾其商业属性,同时展现摄影师的个性魅力。摄影在数字化的大潮下,其技术的进步到概念和范围的拓展要求摄影专业教学加入更多关于媒介和摄影新载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当代高校摄影教育同时应加入人文教育:摄影教育不仅应当具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功能,也应使摄影成为诠释中国人自身的民族特性,构建有中国文化传承精神的制像语言。

曹昆萍(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

  我们学校从2016年起,在毕业创作阶段引入艺术家工作坊的教学模式,2019届摄影系本科毕业作品展的一大特色是增加了跨媒介的创作,融入了设计、图形创意、装置等媒介形式,学生通过对摄影的理解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观看和表达方法的结合,形成自己的创作方法和对当代艺术的观点。毕业创作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经验和特长来创作;其次是要求他们在整个创作执行阶段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勇于挑战自己来解决问题;作品完成时,他们的作品要体现出一定的认知深度,表现手法有一定的新意,得当而准确。今年毕业生的作品较往年完成度更高一些,对当代摄影的认知更深入一些。每年还会举办毕业座谈会,请毕业生与低年级的学生进行交流。

戴菲(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摄影专业负责人)

  毕业作品直观地显示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方向,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方式之一。由毕业季引出了我对高校专业的生存及发展的思考:高校的基本任务和职责,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本校专业需要特色发展,关注城市、都市以及思维方式。教师研究就是所谓的理论研究或者创作研究,应当形成类似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系。根据上海师范大学的特点,我们的教学培养大致为:技术:理论=4:6——突出思辨性、内容价值、作品内涵;我们毕业作品强调胶片拍摄。另外,我们需要思考:从毕业开始,我们反过来还可以做什么?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