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资讯 > 正文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0 2020-12-08 18:21:43   蜂鸟网   作者:三影堂艺术中心 [厂商稿]

艺术家:陈 澜

策展人:肖瑞昀

艺术总监:滕青云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艺术家 陈 澜

主办: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展期:2020年11月21日 - 12月20日

地点: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2号裙楼301(从连接1号楼、2号楼之间的大平台进入)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艺术家陈澜用看似无序的碎片式图像叙事,呈现精神上的过往,创造时间上的延续。

  本次展览常明共展出34幅作品,其中包括《烟花》和《星》等系列作品。展览中使用了多样的材料和形式,营造了一个迷离诗意的展览空间。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前言

文/肖瑞昀

  进入陈澜个展现场,如同进入一个“常明”的场域内,所见之景在时间无垠的荒野中,等待光的渐入。

  在陈澜的每一幅影像作品中,时空是交叠存在的。如他形容的,作品表现的情感和记忆囊括在时空范畴内,是“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1 他的拍摄以纯粹的景观、或是隐藏着生命痕迹的事物为对象,将自我栖居在照片之中。陈澜在作品中注入一种徘徊的生命状态。在看似无序的图像叙事中,呈现出意义和情感的中间地带——日或夜、生或死、此处或彼处,他选择不触碰那些过于明确的定义,让所有光景处于矛盾与暧昧之中,并在影像上试图捕捉一种“静谧的清醒感”。2

  在这次的展览现场,原本片段式呈现的图像,在叙事上有了连续——观看从一幅马的侧面开始,其眼神凝视的光点连结着明月、村庄以及河流。刹那间马匹倒下,叙事转向了一种悲调,并由白天走入暗夜。时间叙事参与到影像当中,图像与文字相互牵引,呈现一次细致入微的观看体验。 陈澜作品表现的时间,不仅是一种叙事逻辑,更是每一幅作品隐藏的一种时间延续(Duration)。在当下,人们被现代时间的标准化所桎梏,将时间认知为一天一时、每分每秒。在摄影里,时间被切分成了更精确的1/N 秒,不同刻度影响了光进入相机的显像。然而,在柏格森的哲学讨论里,时间是一种延续,它无关静止,并将我们认知中习以为常的空间化时间,与真正的时间进行了区分。陈澜的作品回到了更本质的时间感知中。时间像褶皱般延展开来,这种表现与前文所提到的,无论是情感意义上的时空观点、或是时间叙事的连贯性,将带给观者多层并且逐渐深入的感受和想象。

  无言的风景、转瞬即逝的烟火,或者物象连结的离别,陈澜的作品指向了精神上的过往。对陈澜作品的观看,与罗兰·巴特在《明室》中观看母亲照片的经验相似,照片的本质是指涉过去,而不仅仅是符号学意义层面的细节指示。“除了‘细节’,还有另外一个刺点。这个新的刺点不再是形式的,而是有强度的,这就是时间”。3正因为如此,作品呈现一种抽离的情绪,观者从这些照片看向了静默的彼时,或许也才能更了解自己在此刻与周遭、与时间的关联。

注:1、2 陈澜作品介绍 3 罗兰·巴特《明室》96

感谢陈澜两位朋友朱文杰、何浩楠,对本次展览项目提供的帮助。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关于艺术家

  陈澜,艺术家和独立导演、编剧。1995年生于中国广东省海门,目前生活和学习于法国马赛。创作媒介主要为摄影与电影,他目前专注于从个体经验出发结合影像人类学方法展开实践探索。(他于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影像系,电影与影像艺术专业获本科学士学位,并从2019年至今就读于法国马赛国立高等美术学院ESADMM当代艺术硕士方向)。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陈澜个展——常明 “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

艺术家自述

文/陈澜

  时空常常是和人的情感杂糅在一起的,它可能会被人具体化成一点而存在于人的记忆当中,比如说乡愁,它是囊括在时空范畴内的,空间上的远乡,时间里的旧处。我以一个游离者的视⻆来观察这个时空,在影像上尝试去营造一种静谧的清醒感。

  图像中浓密压缩的人形是谓“点”,轻缓如薄雾般的山水外物谓之“茫”。从整体的视觉印象逐渐收缩至其中的层、面、点,从“茫”至“点”,从“点”至“茫”,在这些事物面前,我的观看变成了一种凝视。所有的事物在我的观看下,都逐渐消失,有的要花费数年而有的分秒间便消散而去,像那些山水的消失改变,人的生死离别,花火的瞬间绽放。这时候消逝是线性的,可一切都应该是平衡的,面性的,尽管开始到结束像是两点之间的连线,但我们总是处在一种“中间地带”——人们定义的两端之间。我们不在城中,也不在山中,山城无法到达,栖息在这中间地带,我们活在这复杂的茫中。云雾消散后他们再次显现,山始终还在,明月照了人类数万年并且始终能温柔的包容住患得患失的渺小的我,温柔的是这个世界,也是我观看这个世界的态度。

  这些影像从叙事的⻆度似乎有些客观却又像是捏造的戏剧假象,它们确实发生于实实在在的日常,可生活的舞台得到了清场。我拍摄的更多的是背影,自己看的时候会想到杨德昌的《一一》,洋洋拍摄后脑勺是想让他们看⻅自己所看不⻅的人生。他的出发点是能与被摄者有更深的联结,而我在拍摄下这些背影的之后,互相再也没有交集,只是一面之缘。图像上的背影更像是我无从得⻅的自己后脑勺的映射,被摄者和属于我的孤独感从这些影像浸透而出。抛开持着摄影机的我,这种孤独感实际上是来源于自身,源于一种悲观,那个真实的“我”总是无法与他者发生真正的联结。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