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资讯 > 正文

“自我:新纪实摄影”即将开幕

0 2023-03-31 15:41:12   蜂鸟网   作者: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转载]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春季新展

“自我:新纪实摄影”

用小说的叙事展开“纪实摄影”

触摸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情绪

在每帧画面中亲历时代的特性

2023年4月8日 – 2023年7月29日

“自我:新纪实摄影”即将开幕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荣幸呈现摄影展览“自我:新纪实摄影”,作品来自五位中国青年艺术家——陈荣辉、廖逸君、马海伦、许海峰和张博原。展览通过他们创作的46件作品,带领观众重新思考“纪实摄影”在艺术领域的定义和用法。作为西岸文化艺术季·2023春夏重要展览项目之一,该展览将于2023年4月8日对公众开放,并持续展出至2023年7月29日。

  泰特现代艺术馆将纪实摄影定义成:“一种以直接、准确呈现人物、地点、物体和事件为主要诉求的表达方式,常常用在新闻报道中。”但是“纪实摄影”这个词组的使用或许就有失考量,因为摄影都是现实的记录。摄影师在镜头里观察着周围的世界,这个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取景器里截取的总是现实的一角。同时,纪实摄影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亲历,这在许海峰和张博原的展览作品中得到了反馈。

  随着目击者作为“客观的眼睛”这一角色今日在新闻报道中的逐渐弱化,年轻一代的摄影师和艺术家仍倾向于用摄影媒介维持着属于他们描述人物、地点、物体和事件的“坦诚”,这些作品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画面中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作为旁观者,或许可以将之理解为自我的客观,陈荣辉、廖逸君和马海伦的肖像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这里,时代的特性,一种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触觉在拍摄对象的情绪中得到了表达,并且这不仅仅只是某件作品的特点,而是体现在了大量作品当中。

  这些摄影师的想法都在一系列相连但又独立的画面中展开,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围绕一个话题或主题发散思维的过程,这种方式区别于强调时效性的传统新闻摄影。就以SCoP创始人刘香成先生为例,对于这样的摄影记者而言,成功的拍摄是能够在一帧画面中完整并且清晰可辨地描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或相关人员。如果新闻摄影的本质是将一个复杂的故事压缩在单一画面的视觉空间里,那么,在这个展览中每位年轻摄影师则用一幅幅作品将故事面面俱到地做了呈现。

  在这个展览当中,一帧帧画面中可能隐藏着,也可能翻开了一个个故事,因为作品的主题作为一系列令人信服的叙事片段,逐场景、逐角色地构建了一个可能的故事。从许海峰和张博原到陈荣辉、廖逸君和马海伦,这些年轻的摄影师和艺术家们用写小说的方式从事着纪实摄影。如果小说的叙事手法是用一个个“章节”带领读者一步一步深入他们用文字构造的世界,那么在这里,摄影师则偏爱为人熟知的视觉语言,用一幅幅图像让观众在故事中与他们感同身受。特别是将镜头都转向一组特定的人或者故事去描绘自我和至交的情境下,这尤其有效。也许用这样的方式,艺术家就能在画面中淋漓极致地展现自己的所见,并呈现在你我的面前。与此同时,在这个展览当中摄影师也为你,观众,创造了更多的自由。正如二十世纪伟大的摄影师沃克·埃文斯写于1931年的那句话:“摄影为观察者众多关心的猜测提供了一个出发点。” 

  展览信息

  “自我:新纪实摄影”

  艺术家:陈荣辉、廖逸君、马海伦、许海峰、张博原

  策展人:凯伦·史密斯 (Karen Smith)

  展期:2023年4月8日 – 2023年7月29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30-17:30(17:00停止入场)

  地址:上海摄影艺术中心(龙腾大道2555号-1)

  关于艺术家

  陈荣辉

  陈荣辉,摄影师,1989年出生于浙江丽水,202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曾任澎湃新闻英文版视觉总监。陈荣辉的创作依托于摄影的档案性和模糊性,采用大画幅摄影的方式关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个体与城市的关系。他用将近十年的时间完成中国城市化景观摄影三部曲。到美国学习生活后,他开始利用摄影、文本、视频等媒介重新发掘被隐藏的历史个案和脉络,重构东西方之间的叙事关系,反思全球化中的殖民主义和东方主义。

  陈荣辉先后出版多本摄影画册:《空城计》《野望》和《中国当代摄影图录:陈荣辉》,其中《空城计》入围美国光圈基金会的年度最佳画册。他的作品曾获得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二等奖、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三影堂摄影奖-ALPA奖等国内外众多知名摄影奖项。作品被收藏于香港M+博物馆、耶鲁大学图书馆、慕尼黑亚历山大·图切克基金会、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北京光社、中国港口博物馆、丽水摄影博物馆等。

  廖逸君

  廖逸君是一位出生于上海,现居纽约的艺术家。她的长期摄影项目“实验性关系”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她还在其他影像和雕塑作品中探索女性身份。她的作品曾在FOTOGRAFISKA摄影美术馆、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亚洲协会、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等展出。

  马海伦

  马海伦,1992年出生在中国新疆,在纽约的时尚摄影经历激发了她重新用镜头发现故乡新疆;艺术家于2017年获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专业学士学位,于2018年获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时尚摄影专业研究硕士学位。从马海伦2018年以来的探索性摄影作品中,她表现出对新疆潮流文化,女性时尚和新一代90后00后个性的浓厚兴趣和观察。

  马海伦的作品由高台当代艺术中心代理,作品先后在i-D,《纽约杂志》,Vogue和Artinfo等媒体刊登发表。艺术摄影作品先后在伦敦、纽约、迈阿密、香港等地展出。过去三年,马海伦在高台当代艺术中心、Mine Project画廊、Alter画廊分别举办了个展,她的作品也列入了白兔美术馆,松美术馆,X美术馆,光社(北京)等众多机构和私人的影像收藏。

  许海峰

  许海峰,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1991年开始摄影。主要作品有《废墟的美学》《伤终──5.12中国汶川大地震纪实》《sleep》《观看中国》《虹镇老街》《每一幅阴沉的画面,都是对晴朗的渴望》《空房间》《世纪之交的上海表情》。

  2003年,作品《废墟的美学》在原点画廊举办,2008年《伤终──5.12 中国汶川大地震纪实》获爱普生国际彩色摄影大赛(中国赛区)照片组二等奖;2012年《sleep》参加韩国全州摄影节;2012年,作品《观看中国》获得平遥国际摄影节“社会生活类”作品优秀摄影师奖;2013年,作品《台风来了》获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大赛纪录类铜奖;2021年,领衔创作的《虹镇老街》获第十三届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多媒体金奖;2022年,《世纪之交的上海表情》在m50创意园举办。 

  张博原

  张博原,创作者、摄影师、纪录片导演、写作者。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摄影系。曾获SWPA索尼世界摄影大赛、LensCulture新锐摄影奖、TIPC东京国际摄影大赛、亚历克夏基金会报道摄影奖、Top·20中国新锐摄影奖等国内外奖项,并在伦敦萨默塞特宫、东京国际摄影大展、贝尔法斯特摄影节、纽约布鲁克林画廊、浙江美术馆、PhotoFairs上海、乌鲁木齐高台当代艺术中心等美术馆、摄影节及画廊展出。他主要以摄影为立足点进行艺术创作和工作,致力于创作有关“身份”及与家乡新疆之间关系的作品。

  关于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SCoP创立于2015年5月,是上海首家摄影美术馆,也是一家非营利性艺术机构。SCoP展示从摄影刚诞生的十九世纪直至现在的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我们无一例外地呈现各种摄影形式,彰显不同类型的作品对摄影的历史和未来所带来的杰出贡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