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人物】特写:马克-吕布的上海之行

0 2012-11-14 06:06:00   蜂鸟网   作者:外滩画报   责编: [转载]

    (原文发表于2010年3月17日)

  即便到了87岁高龄,马克·吕布也从未停止拍摄的脚步,依然拖着行李箱在各地行走,独来独往。中国当然是他不能忽略的一站,从1956 年开始,这是他第22次来到中国拍摄。对于他镜头下的中国,马克·吕布说,那些相片只是一些琐碎的细节,它们不代表任何观点或价值判断,更无法为中国历史变迁提供见证。“而我喜欢拍摄很细节的东西,很多别人所不关注的细节,我觉得那很重要,上帝是存在于细节中的。”

【人物】特写:马克-吕布的上海之行
马克-吕布在自己的展览现场



  一位满头白发的削瘦老人左右微微环顾,突然一个箭步冲过马路,挂在胸前的相机随着身体发出了剧烈的摇晃。旁边的几位青年人刚想伸手去搀扶,老人已经到了马路对面,一路小跑地下了坡道,将几个年轻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马路对面的上海美术馆里,“直觉的瞬息——马克.吕布摄影回顾展”正在展出。那位矫健的老人,就是出生于1923年的马克.吕布,蜚声国际的玛格南图片社欧洲分部主席,当今世界的纪实摄影大师。他是较早来到中国拍摄、也是拍摄中国时间最长的西方摄影师。

  3月5日,87岁的马克·吕布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直觉的瞬息——马克·吕布摄影回顾展”

  每个风景都如同老朋友,值得经常探望。这一次来上海前,马克.吕布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主办方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马克.吕布拿出了精心准备的“礼物”——几十张在上海拍摄的从未发表过的照片。1957、1971、1983、1992、2002……照片左下方的数字记录着这位摄影大师与上海的渊源。

  马克.吕布对黄浦江、苏州河有着浓厚的兴趣,几乎每一次来上海,都要把东方明珠、外滩、外白渡桥拉入他的镜头。

  马克.吕布非常清楚自己要在上海拍些什么,去哪里拍。他的挚友,也是这次摄影展的策展人尚陆更多时候不是他的上海导游,而只是名“陪同人员”。

  因为知道布列松在上海大厦住过,马克.吕布坚持要去那里拍些照片。但是去上海大厦拍摄没有那么容易,牵扯到费用、版权等问题。最后尚陆想办法把这一切都解决了。马克很兴奋,他跑到上海大厦的阳台上去拍照,顶着上海初春的寒风冷雨,足足拍了个把小时。

  来上海没几天,马克.吕布就提出要去城隍庙拍摄。他熟门熟路地穿过一条条曲折的小马路,不知不觉带着尚陆来到了一个小弄堂。弄堂里的居民正在做饭,空气中弥漫着红烧大排和咸肉菜饭的味道。不会说中文的马克.吕布和大家打起了招呼,居民们把小孩抱出来给马克.吕布看,他好奇地钻进了弄堂边破旧的屋子,留下尚陆和围观的居民做起翻译:“这是来自法国的摄影师,你们这个地方他1957年来过,这么多年又回来拍……”居民们告诉远道而来的摄影师,这里将要拆迁,他们已经在郊区分到了房子,一两年之后,这个巷子会永远消失。

  马克.吕布曾经在豫园的湖心亭拍过一张有趣的照片,一个女青年正和男朋友聊天,一只高跟鞋半脱半穿,优雅自然。再次来到湖心亭时,马克加快了脚步,尚陆以为他是要去找自己曾经拍照的地方,突然马克.吕布转回身,对着地面拍起照片来。原来那里的地板被挖了一个“洞”,并镶嵌上了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脚下碧波荡漾。马克.吕布曾经拍摄过这一场景,并且一直铭记在心。“他喜欢旧地重游,因为对于他,每个地方、每个风景,都如同一位老朋友,值得经常探望,看到变化。”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