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影史 > 正文

观民国骆伯年作品:昨天是今天的镜子

0 2013-09-16 06:23:00   蜂鸟网   作者:张盼   责编: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当代人读现代文学,看民国艺术,品名士风流,可算流行;看百年前的同胞如何鲁莽而勇敢地进行着现代文明的创造与接轨,可算精神交流。

观民国骆伯年作品:昨天是今天的镜子

    昨天是今天的镜子。摄影则是镜子一般的生活存照。而对于时间上并不遥远的民国,当代人却有着比之唐宋明清更为遥远的距离。这中间隔着的几十年,有着一层难以穿越的屏障。北大教授陶孟和在《北平生活费之分析》里说:“闪开这层恶心的尸气、扔掉那些写满传奇的史书,翻呀翻、翻呀翻,历史老人的书柜地下还留下了一部留声机。”陶孟和的留声机,是一件件民国的购物单。而银行家骆伯年留给我们的,是上万张他拍下并留存至今的底片。

观民国骆伯年作品:昨天是今天的镜子

    骆伯年1911年3月生于杭州一户县衙官员的家中,像中国人取名的习惯一样,“伯”字告诉人们,他是家中的老大。1932年,20岁出头的骆伯年从杭州商业专科学校毕业,顺理成章地进了银行,成为这个新兴行业的一员。

    上个世纪30年代的国立杭州艺专,是一段充满惊奇的传奇。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林风眠当了校长,一些以后享誉世界的中国绘画大师级人物,都出自这所看似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比如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在这个时髦的城市长大,时髦的骆伯年端起了照相机。

    陈丹青说,“民国作为国体,是短命的,粗糙的,未完成的,是被革命与战祸持续中断的褴褛过程,然而唯其短暂,这才可观。”这种可观,也可套用在民国的摄影上。

    民国时期是中国摄影史上第一个繁荣兴盛期,这繁荣不仅仅在于文化巨匠的参与和评价,更表现在当时的文艺界对于摄影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自己的判断。蔡元培、刘半农、张大千、胡适、徐悲鸿等对摄影多有见解。那个时期的摄影家和摄影社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并展开了摄影创作活动。专门的摄影杂志记录着摄影师的探索,摄影展层出不穷。在二三十年代,摄影艺术领域极为繁荣,称得上中国摄影艺术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实际上,民国摄影史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民间的摄影史。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