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第一次见到王庆松先生,是2013年,当时谢雨玫女士策划了一个他的展览,在丽水国际摄影节。
当时,我策划的一个展览,恰好就在王庆松先生展厅的对面。记得那是开幕之后的下午,我走出展厅,突然发觉对面有个人坐在那里特别面熟,尤其是那个发型,让人记忆深刻,稀疏的头发一根根竖立起来,显得那么个性和小众。
在我的印象里,王先生是很大牌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影响力和目前的声望,都是让许多人欣赏和敬佩的。估计很多人没有想到他也会到摄影节来,当时我也一愣,但是仔细一看确实是他。他正悠闲地坐在展厅门前的石凳子上抽烟呢,脸上的表情很放松。很多人看到他就围了过去,和他交谈了起来。出于好奇,我也站在一边听了会,我发觉这个人谈吐很随和,丝毫没有摆出所谓艺术家的架子。
当问及为什么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摄影节展览,而他本人也来的时候,他说其实去一些不同的地方转转也蛮好的,作品并不一定就非得选在某个特定的空间展出,大家喜欢我的作品不也挺好的。听了他的话,我当时觉得这个人虽然看起来随性不羁,但是骨子里却是真正接地气的,否则不会有如此平和的心态。
第二次见到他,是在今年的4月,我去北京,恰逢海杰和得色空间发起的一个活动“自助餐” 艺术家工作室开放计划。而王先生的工作室也位列其中,虽然离预期的工作室计划开放时间还未到,但是海杰他们和王先生协商,他愿意提前开放,让我们去他的工作室参观。
王庆松先生的工作室位于草场地附近,环境很不错,空间也很大。一个独立的院子,院子里种满了果树,显得十分优雅安静。进去工作室,墙上挂了几张他放大的作品,有些是创作的素材,有些则是展览之后放置在家中的。这次开放计划,让我们近距离地接触了艺术家本人,同时让人感受到其作品本身之外更多的东西。
那天在他的工作室,他给我们播放了创作的视频,也和我们聊起了他创作的经历和过程。因为一直很喜欢他的作品,也很好奇他的创作过程和本身的经历,所以那次走访,我更是主动提出了很多问题,而王先生也不避讳,十分坦率和真诚,谈及自己的作品,他的话题顿时丰富起来,言语之间十分幽默风趣,逗的在场的观众时不时地哈哈大笑。我们确实没有想到,生活中的王先生如此随性、善谈、而且不拘小节。
几个小时的时间仿佛一晃而过,作为访客的我们,不由地进入到艺术家本人的创作当时的那种状态当中去,说白了就是对于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清晰起来。当你回过头去再次观看这些当代艺术的时候,对于作品的理解会衍伸出不同的观点来。所以那次走访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也觉得感触良多。因为从王先生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为人的真实和坦率,也看到了他在创作之外不同寻常的一面。
再后来,在北京,在上海,在不同的场合,在一些活动的现场,便会经常遇见他,人群中,他依然随性、那款标致性的头发、抽着烟,温和地笑,和身边的人交谈着,丝毫没有一点架子,这样的王庆松让艺术回归到了本真。
其实熟悉他作品的人都知道,王庆松是一个成功地运用摄影与电脑合成技术将自己的现实批判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艺术家。他说:“我希望我的摄影作品能够模仿和旁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荒诞故事,并表明我的态度。” 他的社会批评的触角所及,既有对宗教盲信的反思,也有对崇洋心态的嘲弄,既有对全球化的担忧,也有对社会整体腐化的揭露。
在所有这些作品中,王庆松都会以某种方式出现在画面中。他或是让自己作为偷窥者,旁观作为知识分子象征的“老栗”的堕落,或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士兵,在虚构的反对西方文化侵略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但不管他以什麽样的身份出现,他始终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中国现实变化的现场里“在场”的一员,或是亲历变化,或是见证变化,他始终没有让自己在这个历史大变动中无故缺席。
所以他的作品能够具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力,我们也不难想象了。艺术除了本身具有的感染力,还应该是接地气,和当下紧密相关并能够给予人反思的,这样它的生命力才能够更持久和旺盛,我觉得王庆松先生做到了,而且做的淋漓尽致。
这次台州摄影艺术展,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邀请王庆松先生参加,没有想到他一口就答应了,这让我很感动,也很开心。所以这次选取了王庆松先生其中四张作品,分别是反映宗教信仰的《佛堂》、反映教育体系的《跟你学》、反映城市拆迁和住房问题的《家》,以及反映医疗问题的《重症病房》,希望通过他的作品,让更多的人透过画面感受到艺术本身的态度,也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反思。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