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穿过现世的沉醉:写在《虚影实相》之前

0 2015-03-06 15:43:38   蜂鸟网   作者:秦博   责编: [读者稿]

    我们正在遭遇一个被像素包裹的时代,图像模糊了个体经验对世界的判断。影像从内容到方式几乎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机械时代的传播方式使它长期充当着一个统一意识形态的工具。影像在遭遇叙事或被唤醒叙事时,它总在提醒抑或规劝着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并希望我们自身以一种相仿的结构传播给他者,这或许是叙事本身的魅惑,而艺术家往往更希望以一种元叙事的角色切入当下。影像在当下充当了填补认知外延的工具,无论它是一扇窗还是一面镜,带给观看者的始终是被叙事包裹着的集合,而这种包裹下的牵引力时不时的拉扯着我们,并向它靠拢。


杨延康 / 抱鸽子的女尼 / 四川 / 2006 / 艺术微喷 / 49x33cm     


彭祥杰 / 大篷后台等待登台演出的女孩唤唤一身疲惫 甘肃省灵台县
/ 2001 / 明胶卤化银 / 60x50cm

    传统影像在80年代的历史语境下凶猛,直白,打破了规避现实的温床,使最接近真实的真相蔓延开来,作为摄影在中国猛回头的一个瞬间,它影响着对于乡土的讨论、对于人性的思考,延伸了对于劳作的概念,将摄影自斑斓的现世中抽打出了一条深深的痕迹,画面中的憨拙被我们所接受、认识、排斥、再接受,恰是处于当下的我们重新审视主体建构的过程,而粗鄙与规避在当下都显得更为珍贵。传统影像从同化观看、痛感传递过渡到了理性的批判,在概念上的延异已无法承担起它本来的目的。痛感效应让一部分创作者选择了粗暴的拆解着世界。


唐浩武 / 聚居在烂尾楼里的民工合影 / 2005 年 / 无锡 / 艺术微喷 / 60x40cm   

    而另一部分创作者选择了隐隐的规避着这个世界的粗暴。在这个理念不断被消解时代里,传递的过程也正是主体寻求自我实现的补全。这一切都让记录性影像的概念变得模糊,边缘更加不明。在传统影像的维度里我们的关注点是如何去把握这种痛感效应,而这个被你我加工后的“真实”已然成为了后制品时代的玩物,方法渐渐失去了它本应得到的地位,传播的需要我们经历了接受、认识、排斥的过程,在这个循环中已经把后现代意识形态的商标烙在了我们的脑后,在这个被我们不断构建的主体性“自觉”里,循环过程的真实性俘虏所有的被观看者,“感同身受”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中发生着变化。


苏晟 / 革命公园 / 西安 / 2003 / 明胶卤化银 / 20X14cm   

    现代性,他的恐惧已经根植于每个人的行为之中,这样的现象是恐惧而又难以察觉的,它成为了我们获得理想图像的一道壁垒,沉醉已显出它应有的老态,影像的方式从未以通道的方式接近他人的经验领域,等价的观看只能带来确定性被一次次强化的二手经验,作为被同化观看的影像,它为我们提供的判断依据已被新的方式消解,而这些具有不确定性的影像正摧毁着生长在我们身体中的信仰。就像信仰本身不愿揭示的那样,它已被图像改造成了一种时代的商品。


刘劲勋 / 乌鲁木齐 / 2014 / 艺术微喷 / 49x33cm   

    在这个信仰被合理漂移的时代,同化观看似乎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对愉悦、伤感、悲悯......的需求,正是我们被异化成了被愉悦、被伤感的对象,它们要求我们变成这些符号——这种从虚幻中走来的感觉逻辑似乎违背了工业革命时许下的约定——影像已然成为了多种经验与需求共同斗争后的视觉拼盘,在这样一种穿过现实的现实中,我们无法更为接近,无法得到安全感的真实性,这种诉求成为了艺术家自身变革的一部分,当它触及到了最本质的身体与最接近的身份时,影像作为一个可供分析的语言已经显得坐立难安了。无论是占领抑或被占领,我们都无法去预言下一秒它会变为何物,在这光天化日下我们便是现象。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