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朋友圈里传来消息,南音国家级传承人吴彦造老先生于本月19日驾鹤仙去,噫!南音界痛失一位大师矣!
按民间的看法,九旬老人的仙逝,算是喜丧。半年前在泉州有幸一晤,彼时,吴老尚能精神矍铄地登台演奏,在台上端坐如老僧入定,透着宗师气象。此番他所去的那个世界,想必也是仙乐隐隐,弦管不绝。
但是,依然如此心痛!我深知,以口传心授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像吴老这样只身衔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型人物,走一个少一个。经历了上个世纪文化断层的中国,在如今呼啸而至的全球化浪潮里,总是因为根基不稳而少一点自信,多一点迷惘。如今大家都认识到回归传统,立足当下的重要性,可是如吴老这般从传统中一脉承续下来的老先生,如今已寥如晨星。
吴彦造,1926年生于福建石狮,自幼习南音,师承苏德兴、高铭纲等南音著名艺人,精研工尺谱,擅长二弦、唢呐演奏及作曲,被誉称为“闽南第一弦”。吴老少时接受传统的南音器乐训练,待新中国成立后,他承担了为闽南民间剧种高甲剧编配音乐的任务,又得以系统学习南音的理论和作曲技巧。可以说,吴彦造是南音界难得的全才型人物,一辈子致力于南音的舞台实践和教学传承,并借鉴地方戏剧之所长,为南音注入新鲜血液。所以,在2008年,南音申遗成功后,他被推选为南音的国家级传承人。
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南音的基本知识。南音是中原雅乐在东南一隅的遗存,在近千年的发展演变中,既保留了具有唐宋遗制的器乐及演奏方式,又受到闽南地方戏曲音乐的影响,融高雅与通俗于一身,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解放前,闽南地区有“井水处皆闻南音”,但是“文革”之后,在闽南一带,已经没有多少乐师能够看懂南音工尺谱。这些年,随着南音申遗成功后,新的南音社团又在泉州、石狮等地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吴彦造当年的学生们,现在已经是各地南音社的顶梁柱人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今年5月,我有幸跟随“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的摄影团队一起来到泉州东石古镇,欣赏到吴彦造老先生的南音演出。
那天的演出安排在一场传统的“郎君祭”之后。南音界尊蜀后主孟昶和花蕊夫人为祖师爷,在重大节日都要举行祭祀。当地的南音社团在台上主祭,吴老先生本来一直拄着拐杖坐在台下的圈椅上,但是在最后,台上众人对着郎君像行大礼的时候,我看到老先生将拐杖放一边,颤巍巍地站起来行礼,如是一,如是二,如是三。当时我非常感动,好似一幅首尾相接的南音千年传承图在我面前展开。
我仓促抓拍到老先生行礼的瞬间,一直觉得是张烂片,如今看来,却觉得如此珍贵 @大荒君
尔后,老先生亲自登台表演。本来他行动已经离不开拐杖,耳朵也不太灵光,佩戴着助听器,但是往台上一坐,弦乐在手,整个人看着又稳当,又生气流动的样子。我能感觉,只要拿起器乐,老先生立刻就能进入音乐的状态,这是大半辈子浸淫南音修炼出来的素养。演奏的时候,老先生神情专注严肃,那一种纯粹投入终身信仰事业的感觉,令人肃然起敬。
那一场演出,竟然成为绝响。本来我们这行人带着长枪短炮,目的就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些影像资料,但是谁也不承想,照片还在各地展出着,画中人却已悄然作古。那些鲜活的照片,如此迅雷不及掩耳地,永远成为历史资料的一部分。
悲痛之余,我又有些庆幸,幸好去拍了,去记录了,不然就更遗憾。我们总是纠结于摄影是不是艺术,但是摄影最本质的特性——记录,却是每一个摄影人应该心存敬畏的。睹照思人,痛定思痛,此刻的想法已经变成,如果类似的公益影像活动继续举办,我们还要去拍,去记录,将更多有造诣又低调的老先生,尽早推向大众视野。
顺便说一下,从泉州回来不久,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大力斡旋之下,一场“南音对话古琴”的音乐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我去了现场,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音乐本身,都让人震撼不已。吴老虽然没有亲临现场,但他一定知道这个消息。从民间到专业的艺术殿堂,南音的魅力正在璀璨绽放,我想,吴老走得无悔。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