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家中的摄影班:星期五沙龙1977-1980
2018.09.13 - 11.17
艺术家:狄源沧、池小宁、钟星座、李恬、俞根泉、张岚、吕小中、邢森林、袁文元、孙青青、范生平、乔仲林、忻迎一、薛岸平、任曙林、魏坤、许阳、王松、林晓鹏、王若石、狄一虹(以参加学习班先后为序)
策展人:陈淑霞
艺术总监:唐昕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草场地艺术区红一号院B2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10:30 - 17:30
“家中的摄影班:星期五沙龙1977-1980”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18
泰康空间最新展览“家中的摄影班:星期五沙龙1977-1980”于9月13日向公众开放,并将持续至11月17日。
展览围绕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位于北京电影制片厂职工宿舍大院(新太平胡同11号)西南角的两居室,即池小宁(1955-2007)家里的业余摄影学习班展开,试图展示在特殊历史时期年长一辈知识分子和年轻一代摄影爱好者之间,自我组织、自愿参与的无偿摄影教育与实践。
“家中的摄影班:星期五沙龙1977-1980”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18
这个在池小宁家中大约持续了3年的摄影班,现在被称为“星期五沙龙”,其主要形式是年轻的摄影爱好者向年长一代专家学习摄影。家庭学习班,这一特殊现象有别于一般的家庭文艺沙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与当时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随着“上山下乡”运动式微以及“五七干校”相继解散,陆续返城的知青以及老一辈知识分子或被分配工作或进入了新的生活情境,两代知识分子在调适的过程中,多数在工厂当工人的年轻人求知若渴却无处可学,年长者则苦于无法充分发挥被搁置已久的专业知识。一些年轻人主动到乐意倾囊相授的年长一辈知识分子家中请教,催生了这种自愿自发的学习小组。
“家中的摄影班:星期五沙龙1977-1980”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18
从1976年下半年开始,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北影”)修配车间工作的池小宁和同事钟星座,经常到厂里的广东籍电影摄影师陈国铎家中请教摄影。约1977年春,陈受邀成为“星期五沙龙”的第一位老师,开始在池家讲课,通常是每周选择一晚上课,讲授曝光和胶片冲印等基本技术,以及人像摄影的技巧等。早期学员主要是“北影”职工子弟。短暂授课的其他老师还有“北影”的摄影师李维明和杜煜庄,北京照相机厂的技师郝小石等。随后,临时分配到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科影”)担任特效摄影师的摄影评论家狄源沧(1926-2003),大约于1977年冬或1978年春受邀前去池家授课,成为学习班的主要导师。狄源沧介绍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前来听课,并邀请到钱绍武、邵柏林等老师教授艺术课程。慢慢地,“北影”宿舍有个摄影班的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他们通过朋友或老师介绍到池家上课。人数最多时,有超过40名学员来到摄影班上课。由于家门口堆放了太多自行车,甚至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如果说担任一名特效摄影师是大材小用,那么向年轻学生教授摄影则为狄源沧提供了分享知识的空间。授课时,他将摄影置于更广泛的艺术领域之中,联系并借鉴国内外其他艺术门类,如水墨、音乐和诗歌,从而拓展了学生文化艺术层面上的认知,并向学生展示了摄影作为表现性媒介的可能,而非只是政治宣传的工具。除了于星期五晚间在池家授课外,狄源沧和这些摄影爱好者们还在周末或假期到北京郊外的山区和村庄(如大觉寺、十渡、顺义东府村和海坨山等)进行摄影采风,拍摄当地的风景、村民活动或肖像。此外,为了总结学习心得以及互相交流,他们于1979年1月在池家举办了唯一的一场内部观摩展览。此后,狄源沧越来越多地被邀请到各地文化馆和大学举办公开讲座,而池小宁作为助理电影摄影师的工作也让他频繁出差,多数成员也因工作而无暇上课,于是这个摄影学习班在1980年前后逐渐解散了。但是学习班所提供的、彼时极为难得的摄影教育和实践机会,使大部分成员相继找到了和新闻出版、影视或艺术相关的工作。
1978年10月1日,“星期五沙龙”在十渡摄影采风后制作的《十渡风光》相册,吕小中制作。
作为展览的主体,“星期五沙龙” 成员的实践和活动通过展示一系列文献资料所呈现,包括当时的习作、记录郊外采风活动的照片、参考书籍、授课的讲义、学员的笔记本与日记、手工制作的相册、当年使用的相机,以及他们制作的放大机和投影仪等。展览也展示了一部于近期拍摄的影片,14位成员在访谈中叙述着他们对往事的回忆。此外,部分习作会拟仿当年内部观摩展的形式展出,以期重现历史记忆中那次内部展览的场景。而关于“星期五沙龙”部分成员于1979至1981年参与三回“四月影会”展览,于1979年出席《今天》诗歌杂志的朗诵会,以及于同年参观甚至拍摄了星星画会展览及其游行的相关资料,将作为“星期五沙龙”实践和活动背景的提示,展示这些民间艺术团体成员个体对各自活动的关注。
狄源沧日记,记录内容为“星期五沙龙”的十渡摄影采风之行,1978年10月1日。
本次展览由泰康空间特邀艺术史学者陈淑霞担任策展人,同时,她也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博士候选人。从19世纪中期摄影术进入中国开始,直至当下,摄影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艺术媒介、传播工具乃至大众文化现象,渗透、影响和形塑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留下的不仅是时代的形象,也有理解当下的线索。泰康空间自创立以来即对中国摄影的历史和实践予以持续关注,将之作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整体社会变迁的一个窗口,并坚持以当代的眼光重新回溯历史,以历史研究为基础重看当下。作为泰康空间关于中国摄影研究计划中的重要部分,本次展览聚焦于“星期五沙龙”这个特殊而具体的案例,通过复现当年沙龙成员们鲜活而生动的个体记忆,将之在今天的艺术现场重新编辑呈现为一段独一无二的艺术事件与意义深远的时代证词。而他们的摄影故事,恰是打开过往与当下通道的一把钥匙。
·“星期五沙龙”摄影学习班老师以及学员名单:
授课老师:狄源沧、陈国铎、杜煜庄、陈怀凯、郝小石、黎锡、丁一、李维明、钱绍武、邵伯林、周金祥等
学员:池小宁、钟星座、李恬、俞根泉、张岚、吕小中、邢森林、袁文元、阿城、陈明、陈凡、孙青青、范生平、乔仲林、李雄、吕毅、吴青青、忻迎一、薛岸平、张海潮、任曙林、孙诚、白枫、汲运、张小丁、魏坤、许阳、王松、陈大强、林晓鹏、陈忠民、吴赣生、杨光、潘贺、江汀、王若石、狄一虹、朱树华、王静安等(以参加学习班先后为序)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