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大批判 摄影之贱的破解

0 2009-03-03 06:00:00   蜂鸟网   作者:陈建中 [无]

    前两天,我在好友那边的BLOG上看见他受也是同为我好友的陈建中(旅居美国的摄影评论家)委托发布的这篇议文,感觉非常有意思,特拿出来供大家讨论。——电门

    那边在博文中对此精辟的评论道:“虽然陈身在美国,但他对中国摄影的看法比很多国内的著名摄影理论家们更要透彻和明晰。正如那边所言,建中不属于任何一个圈子,因此他不用瞻前顾后,不用装。”

    在中国,摄影的贱并不是摄影这个媒体与生俱来的先天之贱,也不是摄影作为社会文化媒介在价值上的后天之贱。摄影的贱是被那些所谓的高艺术所歧视之贱,某种程度上也是众多摄影人自我的糟踏之贱。

    两年前在国内,受朋友之邀去拜访一个退休后投身于摄影的富有人士。老人家如数家珍般地捧出他的摄影器材和出自这些器材的“作品”,使我眼睛瞪圆的是那些几乎全新的名贵器材,而所有的“作品”只是像烟云般从眼前划过,除了技术上的完美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让眼睛多留一秒的了。眼见其器材之精锐几乎已无可留的升级空间,于是我建议他是否考虑可以购买一些佳作收藏和鉴赏。他的回答既出我意料之外,但又在预想之中,“我准备收藏那些摄友送我的照片,说不定哪天摄友成名了,我的东西也就有价值了。”

    也是两年前,我们这里的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分为两个部份的摄影展,这个摄影展的所有作品都来自于临近一个小城的一个房地产商人。第一部分是他收藏的世界摄影史上的精品原作(可惜没有一张是来自于东方的),第二部分是他自己有生以来拍摄的佳作选。这个展览的目的是感谢他把自己所有的收藏全数捐献给博物馆(不收任何哪怕是象征性的感谢费的),同时也是表彰他毕生对摄影作为艺术的敬仰和追求。 他的所有展出作品都由博物馆摄影部的主任严格挑选,其拍摄和制作的精美完全反映出他受自己所收藏作品的影响和启示。

    我认识一个做医生的纪实摄影家,他把自己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见识和对那些在危险和无健康保障条件下的劳工们的关注融入进了他的摄影主题,拍摄和出版了几本有关劳工和童工现状的纪实画册。他对纪实摄影的热衷和对社会现状的关怀不仅体现在自己的摄影项目上,同时他也关注和购买一些其他摄影师相类似题材的作品。他曾经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一篇介绍周海拍摄炼钢工人的专题,他便从周海手上购买了一批炼钢工人专题的照片,然后把这批照片悉数捐给了艺术博物馆。

    中国的摄影人和摄影家们无非是两类,一类是穷玩,一类是奢耗。无论是前一类还是后一种,对于摄影除了娱己和娱他之外都无太大的追求。除了对摄影技术和器材的精益求精和吹毛求疵外,对于摄影作为一种社会的话语方式并不关心太多。中国有一个最流行的摄影网站上充斥最多的就是对器材技术的价值鼓吹和炫耀,似乎摄影俨然就是相机的别称。

    中国的摄影除了中国自己来关心和推介之外,世界上没有谁还会在意它的价值和意义的,因为摄影是一个像语言一样有着很强地域文化特质的交流媒介,对于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外延缺乏认知是无法评价其价值所在的。

    摄影无论作为高的艺术还是低的流行文化,最主要的是需要对它的关注。除了在文化价值上的质化评判之外,摄影需要的还有价值上的量化支持。摄影的价值是一种精神的价值,是一种在现代生活中与物质价值相对等的平衡砝码。

    今年美国最流行的一句口号就是:“是的,我们能够!”谁能决定中国摄影的价值?关爱中国摄影的每个人,是的,我们能够!

    看完本文您心里是什么滋味?是否义愤填膺?是否心怀怒火?下面讨论区,敬请开炮。

    关于唯器材论和唯消费论,上期摄影大家谈,gliff写的《有钱人的消费心理》(点击进入)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剖析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参阅或炮轰。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