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摄影大家谈 > 正文

N大恶俗业余摄影追求

0 2010-04-02 06:50:00   蜂鸟网   作者:史亿刀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七大俗:美女模特拍摄活动

N大恶俗业余摄影追求

    跟前面的“五大俗”颇有点关系。现在各种各样的摄影活动越来越火爆了,绝大多数都是有人请了美女模特然后组织大家去 “外拍”(找个有点风景的地方)或者“ 内拍”(找个影棚或者酒店开个房间)。不信,大家点开蜂鸟论坛的“活动区”,一看就知。而产出的“作品”,则几乎清一色是模特摆出各种“专业”的“风情万种”的Pose,和众多摄影爱好者们一起,努力营造着一种风尘气息的“性感”。

    这个话题,我把前几天就是在蜂鸟的活动区版里给一位摄友的回帖内容贴在这里。这是一位ID叫做“斯诺克”的摄友,他的帖子叫做《我对活动区的一点建议:不要只拍模特》,内容如下:

    “不可否认,人像摄影很吸引人,但作为一个摄影门户网站的活动区,也应该多组织一些其他类型的摄影,比如风光,这次京城大雪,京郊好多地方都很值得拍摄,很多时候一个人懒不爱去,要是有人能组织一下,那该多好,大家说呢?”

我给出的回复内容如下:

“不好!!!

我为什么要参加外拍活动(还得交钱呢)?

1,为了拍出好照片?

No。人多了,拍出好照片的机会反而少。相比你独立行动来说,你的空间肯定更受限制。

2,为了有更多交流机会?

No。要交流啥?如果交流的是摄影作品,论坛、网络多发达了啊。别的交流还真很少有这么贵的。

3,为了搭伴玩儿?

No。大家多半互相不认识,谁就那么肯定能玩到一起去。

4,为了有拍摄题材?

嗯,有点靠谱了。拍着拍着就发现没啥好拍的,但不拍又对不起手里一堆家什;有人制造了一个题材出来,好歹是个拍摄动机。但,只是有点靠谱,还基本上不靠谱:什么题材才能大家都感兴趣呢?

5,为了可以拍美女?

Oh Yeh!对啦。这才是皆大欢喜的“题材”呀。就算是老婆或者女朋友再漂亮,时间长了也审美疲劳呢。何况隔三差五就可以换一个款式的对象、个个都专业级地风情万种婀娜多姿,多美呀。老婆有意见?咱可是搞艺术;而且,稍带着连“出片”“交流”好象都包进来了。爽啊。

6,为了可以拍很“那个”的美女……

啊,不能再多说了。反正价钱肯定就更贵啦。

以上是从“活动参加者”的角度作的一个简单分析。由此可见,眼下这种性质的外拍活动必然还将以美女摆 Pose大家拍糖水为主流、并前途一片光明。其他外拍活动?恐怕很难达到这效果;一帮子志同道合的摄影者有志于某个创作性话题而共同参与的活动除外。”

—— 个人觉得,斯诺克兄的确道出了很多摄友的心声;但是做“美女经纪”容易,几个电话、租个场地就搞定;做真正的活动组织、尤其是牵涉到多人异地则辛苦得多;更重要的理由是前者可以不用营业执照、多认识点儿人就可以跑单帮挣钱,后者则近乎是旅游公司的买卖、挣钱比较麻烦;再有就是前者算是“资源经济”,毕竟不是谁都能手里握着一堆美女模特的,而后者无论什么景点也好话题也好,你自己想去还不开个车就去了,凭什么要求人家交钱呢?

八大俗:不在乎体会,只在乎“拍到了”

N大恶俗业余摄影追求

    北京有几个著名的“艺术家村落”,如宋庄、酒厂,越来越热闹的798和越来越冷清的环铁。因为一些缘故,我经常会到这些地方去。去得多了,见过了越来越多的各种“艺术作品”,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够给自己多增加一点儿艺术修养;反倒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就是见过的很与众不同的不合常理的东西多了,于是渐渐觉得,在“艺术”这个话题下、“怪事”多见大概是正常的,也就渐渐地见惯不怪。

    然而很多看上去不大象是艺术家的N 多摄影爱好者倒是让我觉得奇怪了:他们总是往这儿扎堆干吗呢?

    当然大多数人去的原因是“欣赏艺术”或者至少“感受艺术氛围”,我相信。但几乎我每次都能遭遇到很多这样的挎着红圈圈的弟兄,在每一个画廊里穿梭而过,在某一幅作品前站稳、屏住呼吸、调好相机设置、“咔嚓”、低头看一眼相机显示屏、转身离开,这一大套动作显得极为训练有素、前后不超过5秒钟!随后立即走向另外一个作品,重新开始这套流程,感觉就是一个词儿:“专业”!

    他们看都不看作品的标题、作者的名字、绘画的技法、绘制的材料。他们毫不理会展厅门口陈列的介绍牌或者资料。搞得就像是专门来搜集资料、采集信息或者从事“艺术间谍”工作的(有这个行当吗);——但,会有这么多的人干这个工作?那是怎样的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呢?

    不由想起自己的一些旅游经历中时常遭遇的类似的一幕幕。印象最深的是05年在柬埔寨的暹粒。即便是事前仔仔细细翻了若干书籍、算是预习了有关印度教佛教和柬埔寨简要的历史,但到得当地,还是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一样,被吴哥遗迹深深地震撼。当然也拍了不少照片,但自己心目中绝对重要的是,我要在一张7天票的时间里、尽量多地去了解这个古老的文明遗迹,尽量仔细地探询那个独特文化变迁的过程,尽量深刻地去体会和感受那个不一样的、备经沧桑的民族与国度。

    但很多人似乎不是这个目的。至少很多国人真的不是这个目的。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那里的游客们就属咱中国的游客的摄影设备是最好的;找同胞很简单,胸前挂了数码单反、配了红圈头的,几乎就可以肯定是中国人。那时我的350D已经引起很多老外的羡慕,却遭到很多咱们国人游客的鄙视,呵呵。红圈们在吴哥寺穿梭、在塔布茏跳跃、在巴戎寺攀爬,动作敏捷、身轻如燕;爬到某处,站住、端相机、喀嚓,然后继续穿梭跳跃攀爬继续动作敏捷身轻如燕。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会在浮雕前驻足、会仔细听导游的讲解,甚至带了书本来一一验证的。但疾走狂拍的人真不少。我想他们真的是“真的摄影爱好者”;他们爱好的只是摄影。吴哥窟也罢、什么别的也罢,在他们眼里都是“拍摄对象”,拍过了就得了、就完成任务了吧。只是那一瞬间心里泛起了一份狐疑:如果你对这石头的城都无所了解,你的摄影“作品”怎么能够讲述出它的故事?如果你自己都不曾为之感动,那你的“作品”又如何能带给他人以感动?你拍来是干吗用的呢?

    一个黄昏我攀到巴肯山顶的时候,发现已经有数以百计的镜头把那块巴掌大的小地儿给挤得密不透风。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各旅行团的行程里都会有这么一项安排,是“巴肯山看日落”。终于我没能感觉到如血残阳静谧地渗入古老石墙的那份苍凉,只听得耳边如机枪般绵密不断地响起的快门声。

    我不知道现在那些把作品陈列在艺术区的展厅里的艺术家们,是不是也甘于让自己的作品就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拍摄道具。

九大俗:标题党

N大恶俗业余摄影追求

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一些照片,安了这样的一些标题:

    一个淡抹脂粉的年轻漂亮的、一看就是“专业模特”性质的女人,身形袅娜地地靠着一堵墙或者一根柱,眼神空洞呆滞地看着画面外的某一方;照片标题:《孤独的守候》;

    又或是一个浓妆艳抹衣衫不整眼神迷离樱唇微启的年轻漂亮的女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地在一个看着象是卧室的房间里的系列,标题《青春的发动》;

    一个池塘里密布的荷叶上方挑出一支荷花,标题必然《出淤泥而不染》;又或是一枝桃花掩映于红墙碧瓦,题必《依旧笑春风》;……

    还有更高手的。不仅有标题,而且还有诗词;乃至还有题跋落款甚至一个大红章在后边,再加上一个边框效果,俨然一幅“拍宝”(呵呵,古人叫这东西说“墨宝”,现在这东西是拍出来的,只好叫做“拍宝)了。乖乖龙的董,唐伯虎加无敌兔,不得了啊。

    是不是没有这个标题,人家就楞是看不出这里边竟然蕴藏着那么深的“诗情画意”?

    是不是因为,叫做《孤独的守候》就来得比《发楞的女人》更有趣,《青春的发动》就比直接叫做《发春》来得更含蓄?

    认真说,我一点都不反对给自己的照片写个标题。但是,我认为好的照片自己有故事,其“中心思想”不妨让观众自己去体会。除非新闻纪实类照片,必须交代背景、事件或者人物的;而所谓“艺术”类摄影,个中滋味、你还生怕观众咋摸错了还是咋地?

    如果凡高的《向日葵》标题改成《灿烂绽放》、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标题改成《力与美》、罗丹的《思想者》标题改成《深刻的哲理》,是不是就更具有艺术价值和魅力?

相关大讨论:十种俗陋的摄影习惯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