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杂谈 > 正文

N大恶俗业余摄影追求

0 2010-04-11 11:50:50   蜂鸟网   作者:史亿刀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四大俗:机身、镜头,金属感(塑料感)

N大恶俗业余摄影追求

    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事儿了。一个多月之前我刚刚出掉了两位数的机器、换成了一台三位数的机器(我是佳能用户),出掉了金属镜桶的变焦镜头、换成了全塑料的 18-55IS;并且认真声明这决不是因为本人经济能力遭遇困难(事实上很新的东西当二手卖很赔的)或者对摄影的爱好激情下降。原因很简单,在画质完全够我用的基础上,我需要轻巧。

    当然我做得有点过分。甚至,我把最初买的那个庞大的“专业”的摄影包从此闲置,买回来一个怎么看都不象“摄影包”的小挎包。

    为什么会觉得金属机身就好、塑料机身就是“玩具”乃至“拖鞋”?相机是用来砸钉子、敲核桃,还是用来打坏蛋?或者就是随时准备着要把相机从二楼扔下去再捡回来?不知道为什么咱们总是那么容易有那种“传统”观念,不是沉甸甸的东西就不觉得“料足”、“货真价实”,越重就代表越好哦?

    当然话还得说回来。金属的确经事儿,比如摔打、比如热胀冷缩系数、比如防电磁辐射、比如耐久。但我们买的是相机,不是榔头。即使三位数的机器、乃至卡片机(家用DC),只要不摔不打,也都没听说过因为使用塑料外壳而导致照片质量下降(事实上三位数的“入门”单反在关键部位零部件也同样是金属材料)。现在的工程塑料已经足够好。

    同志们,金属机身当然是成本更高的、手感更沉的、用着更经事儿的(塑料机身小心点儿用可以使30年,金属机身小心点儿用可以使200年,呵呵)。但是,本着够用的出发点、更本着摄影是为了拍照片的目的,追求器材的“金属感”实在是意义不大的。两位数的机器比三位数的机器强的地方,我认为就属这“金属机身” 来得没啥意义。

    当然,追求“金属机身”的后果就是行囊的沉重。本人反正是体力有限得很,呵呵。

五大俗:专业

N大恶俗业余摄影追求

    一个大家都常说的“专业”字,到了摄影器材这块地儿,能活活累死人。这里不再讨论数据了,所有物理指标网上到处都有、结论也到处都有;这里只说心理过程。

——先是品牌之争。

    佳能当然专业啊;CMOS有自己的设计研发能力,有更大的卡口,有 DigicN的处理器,有IS技术,一项超声波马达驱动镜头的专利曾经搞得天下没对手,有红圈镜头,……你看体育比赛周围那一堆白炮,……

    尼康当然专业啊;总是有焦段“甚合吾意”的平民价格良好素质的镜头,图像就是比佳能更锐、JPG就可以直接出片,现在高ISO的水平已经超过佳能了,全幅也岗岗的了,……你看摄影记者们都挎着尼康,……

    Olympus老牌劲旅,Pantax多年积淀;Sony有蔡司撑腰;Panasonic电子领军……更不用说还有莱卡、蔡司……

    然后就是型号之争。从“专业人士都用全幅”开始,到“专业人士只用定焦”,乃至“专业人士用的是大画幅”……从一开始挂上单反被公园里的大妈大爷说了一句 “瞧人家的专业相机”就心里美滋滋,到必须由其他摄友们也认同自己的设备很“专业”才稍感得意,越花越多的银子换回来越来越“高端”的满足感;设备的一项重大作用就在于,它挂在我的胸前,能够被别人看见、认出来,并因此对我很景仰;——累不累,辛苦不辛苦啊?

    每个人都有一种“品牌荣誉感”,那就是:我用的东西或者我推荐的方案,一定比我没选择的别的那些来得更好更专业。这话的画外音其实是:我的选择一定是明智的;如果你的选择跟我不一样,那么你就不如我明智;不管你说多少理由,反正我最英明,哪怕我一时间可能说不过你,哼。同时,自己如此英明地选择了这种设备,显然也证明了我的水平很高很专业,要不要我指教你一下让你一生受用无穷啊?

    是这样吗?恐怕还不止。我何止最英明啊,更关键的是,我最有专业“品味”。品味,明白么;——你用尼康?不就是图那照片那傻锐傻锐的劲儿?我用佳能,专业的东西才最能表现细节,懂没?——你用佳能啊?佳能拍出来那片儿都灰了巴鸡的,哪象我这尼康出来的片儿那才叫做色彩!

    这样哦?不,还不止!我何止最有品味啊,我还最——我才是“成功人士”(有“品味”的人不会说“我最有钱”,呵呵),所以才有资格享受这份“专业”,乃至就这些“专业”我还不那么看得上眼。你背一乐富图?咱这国家地理的,用着也没觉得好;你那40D吧?我就这5DII,先凑合使着呗;你17-85吧?我 24-70,感觉还是一般般哦……咳,日本机器我一般不用,相机还是德国的稍微更专业点儿吧……

    唉。从来不曾听说过农民们因为用不同铁匠打的锄头而分派别的,却有摄影爱好者们结结实实地分成了C家、N家……大阵营,并且互相较劲不亦乐乎。

咱们怎么就那么着急要证明“我就比你更……”呢?

咱们要搞得那么“专业”了来干什么呢?

——器材的事儿暂写到这儿吧,想起来会继续。接着写两个关于拍摄的事儿。

六大俗:向着风尘气“性感”

N大恶俗业余摄影追求

    轻的女孩子谁都希望能有漂亮的照片留下来作纪念;扛着相机的摄影师们谁都希望有多多机会给漂亮年轻的女孩子拍照片。和谐啊,两边都很开心,不是么。记得当初刚开始有漂亮女孩专门找到我让给拍照片的时候,我是非常乐意并且非常得意的;这种情形下还真是“创作热情”导致拍摄的效率仿佛都高起来了:真颇能产出一些自己看着蛮得意的照片的样子。

    时代进步得飞快。现在,“性感”这个词儿已经成了中学生的口头禅了;而找个摄影师给自己拍“性感”的照片,也已经是家常便饭。摄影师、尤其是男性摄影师,自然乐得把美女模特往“性感”的方向去引;而每每在杂志上网站上看着各式各样花样翻新的“性感”造型,也成功地让颇有一部分女孩子深深觉得“性感”是要让人知道的、一定要“性感”一回。

这些都没错。都挺好。都不俗。

—— 可是,为什么大家都朝着“风尘气息”去性感了?

    看过了太多太多的年轻女孩子拍的各种“个人写真”或曰“艺术照片”,里边或多或少都会有、甚至大部分都会是,那种乍一看就跟某西方发达国家的某红灯高挂的场所的招贴广告一样的照片——衣服必然穿得很少、脂粉必然抹得很多,臀必然努力翘、腰必然使劲拧,玉手必然抚身体、眼神必然勾镜头,……领子必然是低的、裙子必然是短的,更有衬衣还得解开大半截乃至裤衩还得往下再褪褪。而画面中的摆设则要么沙发要么地毯要么浴缸乃至索性床头。这就 “性感”了么?

真的是,性感=Ready to bed?

    当然还是有“清纯”的肖像。可是也多是那种 “扮”出来的清纯,无论从化妆还是从装束或者是后期都尽力去把照片做到粉嘟嘟白嫩嫩的。怎么就那么少见那些端庄的、从容的、认真的、严肃的、淳朴的、清新的、温馨的、善良的、古朴的、稳重的……呢?

——为什么就不能把镜头对面的那个女孩子拍成她自己?

——为什么就不能在镜头对着自己的时候,还做自己?为什么就要学着什么角色的样子去扮个什么?为什么就偏偏要学着去扮出那种风尘气?

本色,真的就没有办法美么?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