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正文

直面收藏家仝冰雪 探究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0 2011-11-25 04:04:32   蜂鸟网   作者:蜂鸟网 [原创]

    收藏就是与古人对话。真正的收藏者都爱好讲“掌故”探究藏品背后的故事。
                                                        —仝冰雪

    10年前,因为想把新房装饰得更好,仝冰雪收藏了自己第一张老照片;6年前,他偶然得到了第一件世博会主题藏品。如今,他已成为“世博收藏中国第一人”。

    每逢周末,仝冰雪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潘家园、报国寺、分钟寺、琉璃厂、古玩城等收藏品市场。到外地出差时,也总不忘到旧货市场搜寻一番,他极为珍视的一帧晚清上海名店苏三兴发行的小幅人物照,就是到山西出差时偶然购得的。

    一提到老照片的收藏,仝冰雪就会滔滔不绝的给你讲中国摄影的进程、收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有趣的、感人的故事。对于仝冰雪来说,收藏老照片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爱好,更多的是对它的痴迷。

仝冰雪

仝冰雪:

    热衷于收藏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兼及老相框、老相册、老油画、雕版画等,是北京知名的老照片收藏家、中国老照片网的创办人、中央电视台九套节目制片人。他收藏的“叶景吕:一个中国人六十二年的自拍照”引起了轰动。痴迷年限:8年之久。

Q&A:(Q:蜂鸟网   A:仝冰雪)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老照片的?
A:
从2000年开始,因为当时买的房子刚装修完,我就想屋子挂点什么东西好看呢,后来去潘家园闲逛的时候,买了一张民国1930年左右的“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古迹留影” 的照片,还带一个紫檀的框。我买回去挂在家里,那种感觉特别好,那是一个原版的照片和原版的框,后来就开始不断的买原版的带框的照片。很多朋友来我家看到这些照片,就问我照片的年代的,谁拍的,当时我也不清楚,于是我就开始研究老照片了,包括它的年代,它背后隐藏的故事等等。

    研究的时候发现,当时中国关于早期摄影史的研究还特别缺乏,我是一个有摄影情怀的人,大学的时候就很喜欢摄影,摄影史的书也看了很多。可是当我开始研究老照片,发现这些书里论证的东西都是错误的,这就更坚定了我收藏原始的老照片和研究老照片的信心了。

Q:您收藏的照片有没有年代的侧重点?
A:
一开始收藏的时候,主要收一些早期的照片。现在主要是收藏晚清、民国的一些东西,解放后的我基本上不怎么涉猎了。

仝冰雪
这张由八张名片格式肖像组成的照片,展示了中国早期照相馆所拍摄的不同类型顾客,不同的照相馆道具,不同的照相馆地面装饰等等。照相馆的肖像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早期摄影实践成果之一,也是笔者收藏和研究的主要方向。
25X20厘米,蛋白纸基,1868年印制,拍摄者不详。仝冰雪收藏。

Q:在收藏这条路上走过弯路吗?
A:
弯路倒是说不上,可以这么说,收藏的方向在不停的矫正,一开始就是随便的买,也没有侧重点,比如那种大画幅的、全景的照片当时我就很喜欢,因为它装饰性强,挂在家里很好看。随着后来越买越多,就有了自己的理念和方向了,有针对性的买。

    比如晚清时期摄影术刚刚发明的时候,能够应征中国摄影史发展的一些东西,虽然有的照片特别小,根本不适合装饰,但买回来还要赶紧把它扫描、封存。因为它是代表了早摄影史必不可少的资料。

    还有就是所谓的方向,研究早期摄影史是一个大的方向,另外我还做一些结合实事的专题,比如世博会的时候,我就出了两本书,就是研究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影像。我收藏的相关的影像资料,包括数量、内容的系统性都是别人做不到的。这可能跟我做新闻也有关系,因为当时正在做世博会的内容。当时申博成功,我就想这肯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材。正好我在买照片的时候买到了一张1876年中国参加世博会的照片,然后就开始有意识的找相关的资料。

    另外叶景吕的这次展览也可以算一个专题的类型,无论是从摄影史的价值、人文的价值都有很多的研究方向。比如可以从拍照的形式变化、相纸、人物的服饰、照片中家具样式的发展做研究。

Q:在这个被互联网充斥的时代,收藏的乐趣在哪呢?
A:
我觉得当你方向明确,线上线下不停地搜索寻觅,对未来的渴望和向往,是一种期待的乐趣;当通过各种渠道,在大千世界中、在茫茫网络信息海洋中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一种发现的乐趣;当机缘巧合,直接购买或通过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得到了向往已久的藏品,是一种收获的乐趣;当每天欣赏、把玩自己心爱的藏品,把藏品通过网络向全世界展示,是一种享受和分享的乐趣;当你不断地研究,对所收藏品有新的认识,或者在互联网上发现了藏品更多的背景,是一种探究的乐趣;当看到自己的藏品不断地被更多的网友认知,被更多的读者和观者认可,是一种成功的乐趣。

Q: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接触到了叶景吕的这组照片?
A:
2007年9月的一个晚上,我正在家中上网,旁边的手机突然响起,接通后,一位方言很浓的人告诉我,他是福州的一位书商,手中有一套刚刚收到的老照片册,向我咨询它的价值。因为2005年我创办在线“中国摄影博物馆”和“中国老照片”网,网站上明确说明:免费鉴定各种老照片。所以几乎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电话,一开始也没有太在意。

    这位旧书店老板告诉我,这是他不久前收到的一个人的肖像照片册,据说是从福州著名的老城区三坊七巷流出来的,照片册的主人每年照一张,连续照了很多年,照片册上还贴有一张著名画家陈子奋的题字。他觉得照片很珍贵,问我照片的估价,想不想要,还说已经把照片发到了一个收藏网站上。

    我登陆那个收藏网站后,开始仔细辨认推销人所说的老照片册,因为他翻拍的不是很好,网站展示的每一张图片上有一张半原照片,所以要靠我的形象思维来辨认和想象老照片册本来的样子了。经过几分钟的查看,我深深地震惊了!

仝冰雪
叶景吕肖像照片册
22X14厘米,绒面布,上有英文“照片册”字样

仝冰雪
叶景吕肖像册首页(左)、末页(右)

    原来这是一个中国人连续62年的留影,从1907年到1968年,也就是主人公从27岁到88岁,每年一张,一张不少,整整62张,还有一张1901年单独的照片,及他的1906的结婚照、结婚40年和60年和夫人的合影,每张照片下面或上面都有他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照片基本是六英寸的银盐照片,大都是在照相馆所拍摄。从第一张清朝的长发蓄辫到民国的长袍马褂,一直到新中国的列宁装,照片的主人公也从勃发的青年而变成了矍铄老者,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了这位中国人从风华正茂走向人生暮年的完整过程,我一下子被他的坚持和执着,被他眼中不变的从容淡定深深吸引了。

    这位书店老板不仅把照片发到了这个收藏网上,还把它挂在了国内著名的淘宝网上叫卖,但由于他开出的是一个当时很多人认为的天价,所以基本没有人浏览这个物品。我几个收藏老照片的朋友事后告诉我,他们也曾经看到过这本相册,但都遗憾地说,因为觉得标价离谱没有细看。

    而我在国内网上淘宝一直是秉承从最贵的物品开始浏览的,网上叫卖的收藏品可以说大部分是“垃圾”,很多网站因为基本不收取销售费用,所以收藏门类中,“垃圾”的东西要远远多于真正的藏品,很多所谓藏品都在网上挂了好几年都没卖出去,而一旦有好的东西店主自然都标出天价,生怕卖漏了。

    网上淘宝也是我收藏老照片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网络,几秒种之内,你就用可能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建立直接的联系,把我收藏的范围也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所以,国内外的收藏网、拍卖网、画廊网站等是我收藏信息的重要来源。我的网上淘宝理念是:不怕贵,只怕东西不好,因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垃圾”。也正是因为这个习惯,虽然是通过网络得到的信息,我还是一下子就被这本从未谋面的照片册吸引了。

    经过电话中与店主的讨价还价,我最后决定“高价”收购这个照片册。由于卖家不接受网络支付,所以我委托在福州工作的同学第二天上门,代我交钱取走了照片册,并特快专递到北京。两天后,这本照片册安全到达,正式成为了我的藏品之一。

Q:近期有没有什么新的项目呢?
A:
我马上会出一本新书,类似于叶景吕的人物肖像的作品。这个照片的主人公叫黄汉文,这个项目我收集了不止是他一个人,而是他整个家族的一生的影像。这个人是北洋总统府的大礼官,还是北京第一人电话局的局长。将近200张照片,还有一些文字的史料。

Q:您是怎么发现这些照片的呢?
A:
是这样的,80年代的时候黄汉文的儿子把家里的一些照片和文件在旧货市场处理了,后来被两个人买走。其中有一个人把照片卖给了我,我在网上找相关资料的时候看到另一个买走资料的人在网上卖,我又联系到那个人,把文字的资料买了回来。

我在研究的时候发现黄汉文的文字性的资料特别多,而且很丰富,都是类似传记形式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他记录的都很详细。我觉得可能是当时他家里为了修族谱,所以才做的这么详细。并且很奇特的是,我在潘家园还买到了他家的一本族谱,他是广东蕉岭人,这个族谱当时就印了100部,族谱上还写着是他出资印刷的。

Q:那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也想收藏老照片,去潘家园转转就能收到?
A:
收是没问题,但是你要收什么,一定要有自己的理念和方向,你要先研究一下看看是不是独特的、是不是你能做出来。研究市场的情况是很重要的,其实我在收藏照片之前,我通过网络我就查了全世界对于中国照片收藏的现状,还拜访了很多国内的藏家,进行交流。

    老照片收藏现在有一个发展的趋势,大家都意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摄影史,不是说老外拍中国的那些影像,而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拍的影像。

Q:这么多年来,您收藏的最得意的照片是哪个?
A:
没有说哪一个是最得意的,每一个我都很珍惜。只是说每一个藏品带给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像叶景吕的这一组照片,我在研究他的时候更多的是带给我一种对人生的感悟。比如说刚才提到的黄汉文的这套照片,通过研究就极大的扩大了我的视野。

Q:凭借你对中国摄影史的研究,你认为早期中国照相馆在地区分布上都有什么特点?
A:
主要是当时的开放口岸,广州、香港、澳门、上海、天津、福州、汉口等等这些地区。因为摄影术发明之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大门被打开,然后摄影术就进入了咱们国家。

Q:今年在华辰拍卖会上有人出了200多万拍了一组周璇的照片,创了老照片拍卖的新高。您觉得为什么会拍这么高的价钱呢?
A:
它值这个价啊,我觉得这个数目一点不高。第一,它很完整。周璇一生的、各个时期的照片,另外还有很多明星和电影公司送她的照片。第二,数量也很大,将近2000多张,而且照片的品相也非常好。我觉得这个价钱一点也不高。

Q:怎么去界定老照片的价值呢?
A:
我首先是看这个照片本身有没有价值。比如说照片的完整性、质量(品相)、照片内容的价值(史料价值、艺术价值)。

    比如叶景吕这套照片,在不同人的眼力有不同的看法,从简单的层面看它就是一套普通的照片,有什么价值呢?但是它的完整性、持续性、并且照片比较规整、风格统一等等,这些都是无形中增加了它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价值和价格还是不一样的。

Q:老照片收藏在我国和国际上的现状?
A:
一般我们都说老照片是“历史影像”,国外有专门的图片博物馆、图片社,相对咱们国家来说管理制度是很健全、成熟的,他们的文博系统的建立有上百年的历史。

    咱们国家之前在这方面的意识不是很强,但这几年好了很多,进入21世纪,图像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包括在民间也被大家喜欢,因为收藏照片这件事,门槛还是很低的,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根,每个人通过收藏老照片都唤起了心里的那种人文情怀。

Q:除了收藏老照片,您还收藏哪些东西呢?
A:
和历史影像有关的东西我都在收藏,包括早期的油画,在清代民国的时候,很多照相馆还经营着油画的业务,因为当时没有放大和彩色技术,很多客户需要大幅的肖像挂在家里。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