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影史 > 正文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0 2012-03-23 06:50:00   蜂鸟网   作者:林路 [转载]

    关于英国摄影家肯纳(Michael Kenna,1953—    )的介绍,这些年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然而当我拿到他的这本画册《第七天的影像》,还是忍不住想介绍给大家。

    画册介绍说:肯纳可以看成为上个世纪50到60年代稳定不变的北欧摄影的一个异数。在他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光线总是处于一种灰色的影调,从柔和的灰色到暴风雨的浓密灰色,从而让他所看到的风景总是处于戏剧化的空间。这就是地中海地区典型的光线,已经塑造了人们的视觉感受,从而为探索摄影的可能奠定了独特的基础。当然更重要的是,肯纳可以通过惊人的还原力,将这样一种华丽的氛围通过他的照片展现给我们。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更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在阿布扎比、加州还是埃及,他所创造的画面始终保留一种恒定不变的光线氛围和情感特征,似乎摄影家将这些元素装进了自己的摄影包,带到了那里,释放出他想要的那个世界。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面对这样一种独特的审美追求,摄影家的控制相对画家来说要难很多。相对那些后纪实摄影或者新画意摄影的摄影家来说,他更胜一筹的是,不是凭借偶然的机遇挑战现实,而是以坚韧的目光始终不渝地展现世界的稳定性。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同时,如果从他的风景摄影的构图角度出发考虑,也是一件很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他所感兴趣的,并非是新奇独特的、前所未有的让人震惊的视点。不管是旧金山大桥,基奥普斯金字塔,还是复活岛上的雕塑,我们也都可以从以往的摄影家的镜头中看到相同的选择,包括空间和主题。但是肯纳的作品更有其不可抹去的哲学特征,或者说是心理学上的氛围。这样一种独特的心理氛围可以让我们明白无误地联想到19世纪后期欧洲风景画家和雕刻家——没有强烈的直射的阳光,沐浴在令人昏睡的、置人于死地的光线中。这样的一种完美的控制能力和结构空间,足以让肯纳进入大师的行列。


    桑德罗·帕米杰亚尼是这样评述的:《创世纪》中是这样说的:上帝在第七天完成了对世界的创造,于是他休息了:上帝也需要一个安息日。然而观看肯纳的这些作品,为什么也会联想到“安息日”这个词汇?或许这词汇中会有某种神秘的意味?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因为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就十分喜欢,就像是面对一个缓慢深呼吸的世界,让流逝的时间慢慢扩展开来,似乎整个地球都被笼罩在静默之间。其实我们都生活在匆忙之中,不知不觉忽略了身边值得欣赏的景观,丧失了对生命最本质的领悟。然而肯纳给我们带来了他的作品,画面中没有人,不会因为某张脸或某个身躯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仅仅是纯净的线条,耸立的丛林或树木,构成了多样化的对比:从坚硬到柔和,从光线到阴影,逐渐散开的雾隐藏了什么,又揭示了什么。或者是柔和的白雪,构成了戏剧化的空间,包括岩石的构成,岛屿,海岸,凝固的水浪。

 

    换句话说,肯纳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直接纪实或者描述并不感兴趣,但是沿着画面中深深浅浅的痕迹,我们发现他隐藏在后面,延伸穿越整个世界的轨迹。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肯纳的兴趣在于引领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的探索,穿越田野,走过长长的人迹罕到的道路,漫游在白雪或迷雾中,到达一个对他而言的神秘之地,在一个不同寻常的视角向我们展开。肯纳的影像其实就是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一个未被人类开发的、纯净而原始的自然。这是一片终年沐浴着古典光芒的土地,属于过去的时代,也可能从过去指向未来。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回顾摄影史,我们也许可以简单地将肯纳的作品归入画意主义的传统。这一传统起源于19世纪中期,式微于20世纪初,其目的主要是将摄影从传统的机械记录的偏见中解脱出来,释放在艺术的领域。然而当时的画意摄影,主要技巧就是使用特殊的镜头,或者多底合成,从不同的角度模仿绘画的样式。而就肯纳而言,他力求通过对瞬间几乎间歇性的张力把握,强调一种特殊的氛围,从一个他所创造的特殊角度力图摆脱平庸。换句话说,他的摄影语言具有非常纯粹的艺术特征,具有确切的情感冲击力,甚至多愁善感的魔力。当然这一切也源于他年轻时代对绘画的热爱,并且最终将绘画的热情转向了他以为更容易把握的摄影。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他并没有放弃绘画,只是选择了不同的工具,也就是照相机,代替了传统的画笔。

    肯纳的影像具有两部分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幻象的构成和意外的揭示。也就是说,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好像是未知的,但是一旦看到这些被肯纳提炼出来的影像之后,却又发现好像是非常熟悉的。然后画面独特的构成又像是从宗教的角度揭示了世界核心的秘密,经过精粹的提炼,成为世界已经失落的挽歌,似乎只有从影像中才可能赎回——这实际上就成了一次“情感教育”,有能力渗透到每个人灵魂中。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如果说肯纳的作品是基于氛围的营造和灵性的启迪,旨在激发我们视觉和心灵深处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必须站在一个独特的位置观看,摆脱一切既有的陈词滥调或陈规旧俗——不仅是摄影的,包括绘画的影响。我们可能会联想到19世纪英国著名的摄影家比特·爱默生(Peter H. Emerson)所说的:“一个人越是崇拜自然之美,也就越是会相信自然的和谐远非画家所能表达的。”或者换一个角度说,超越风景的景观,源于最原始情感的构成。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于是我们可以说,肯纳影像就是一种“超越风景的景观”,也就意味着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综合体,是浓缩和提炼,是首先让他感动之后所唤起的某种风景的记忆——也许只有他之前的两位摄影家可以进入这样的行列:阿杰(Atget)和休德克(Sudek),当然也包括一些重要的画家。接下来当肯纳将这些构成画面时,就必须寻找一些秩序。一般来说,风景画家不管如何开放创新,他们或多或少总是保留一些传统的成分,而像肯纳这样的摄影家,却逼着自己从真实中萃取什么,其中包括一些不可忽略的东西。比如,他会选择一天中的某个时段,比如晚上,有特殊氛围的状态,和光线以及阴影密切相关,然后从纯粹的角度提升、简化,保留足够的细节又排除尽可能不需要的东西,在合适的光芒下笼罩独特的朦胧感,直到一切归于宁静,成为独特的风景。于是当我们面对这样一种类似宗教般的风景时,让我们有了向长久以来渴望的某个地方旅行的愿望。简而言之,肯纳的风景就是一次情感的旅途,不仅仅是描绘一个世界的特征,同时也是面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即便是面对一种孤独的甚至魔法般的情感压迫,我们也会摆脱幽闭的禁忌,迈向灵魂的深度。



    肯纳的照片做得很小,和当代摄影的庞然大物形成鲜明的对照。照片拿在手上很合适,就像是和一张很久以前的老照片亲密接触。照片中似乎有着宇宙般的呼吸感,让这个世界活了起来,仿佛会有魔法般的戏剧化空间呈现。方寸之间所展示的却是异常开放的空间,比如面对大海,一切自然的奇迹仿佛都会扑面而来,显得深不可测。或者他会让你审视大地,面对山川湖泊的细节,渺无人烟的灌木丛林,甚至就是一些木桩或者沙丘的痕迹,然后让人联想到末日的光芒,或者在戏剧化的张力中呈现的人生的莫测。寂寞和静谧是肯纳之最爱,尤其是独特的氛围所强化的神秘莫测和不确定性。他很少使用强烈的光芒,而是将光线融入一切,融入所有的细节,释放出自由的力量。

    肯纳尤其喜欢在东方旅行,日本的湖泊,甚至中国的黄山。他尤其喜欢日本诗人芭蕉(MATSUO BASHO,1644-1694),吟诵他著名的俳句:“裸露的枝条上/一只乌鸦栖息。/秋之黄昏。”此时的摄影家如同隐匿在神秘的光环中,游离于有限和无限的空间——在隐藏和揭示的对立中逼近无限。我们也许只需倾听自然,在和谐中汲取最神秘的精华,甚至呼吸到来自远古的神秘气息,渗透在宇宙之间。然而这一切并非具有表面化的强烈冲击力和震撼力,只是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自然,和我们日常生活的节奏同步。

林路:肯纳风景摄影《第七天的影像》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