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影史 > 正文

构筑平乏生活中的诗意:走近乔治·泰斯

0 2012-03-31 14:41:15   蜂鸟网   作者:迪派 [转载]
本页查看全文

,潜伏在单调乏味中的灵光一现。但是泰斯主要是用十九世纪的设备,即一台8x10英寸机背取景相机来创作,这促使(当然也要求)对图像的构建采取更加从容不迫、深思熟虑的态度,而大幅底片扑捉到比35毫米底片更多的信息。这些照片并非对被拍摄主体的飞快一瞥,而是长时间努力观察,经过思索,满载着让你完全沉入其中的丰富细节。

  虽然泰斯的照片有时候也包括人物,但他们在画面中的出现往往并非视觉的核心,他所关注的是审视人口大大减少的乡村和都市环境,一系列有形的结构,而不是社会的相互影响。某种程度上,他关注这些场所过去和现在的居民,通过他们在那里所建设的一切以及留下的痕迹来表现他们,而不是通过当下居民的行为与活动。在这种意义上,他的动机是考古式的而非社会学的。他的前人有如沃克·埃文斯、贝列尼斯·阿博特、尤金·阿杰(Eugène Atget)以及弗雷德里克·埃文斯。

  泰斯在谈到裴特森项目时说的一句话,同样适用于他的全部作品:“重要的是我所寻求的文明”。在这里,他给予我们文明那些明白无疑的痕迹,他称之为“忧伤之美”。在大部分这类照片中,人类是虚无的,通常是无形的;人造的构筑物逐渐但却势不可挡地恶化下去;凡能够侵蚀之处,平淡乏味的自然仍延续存在着,毫不留情,彰显自己的权威。

  不过裴特森仍继续存在着,就像泰斯向我们展现的其他乡镇和城市一样。如同之前巴黎的阿杰,泰斯在他的照片中并未冥思未来将不复存在的环境,而是空间典型的切面,饱含人类的历史,等待着下一次的嬗变。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