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蜂鸟网:你大概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和学习摄影?
拉尔夫:大概是从14岁开始,当时我用的机器使用的是一台爱克发大红钮袖珍200相机,在我15岁的时候,叔叔借给我一台佳能单反相机。16岁的时候,祖母送给我一台宾得相机,我也得到了平生第一支单反镜头。从那时起,我开始成为一名忙碌的摄影发烧友,还加入了我们当地的摄影俱乐部。我开始参加摄影比赛,参加影展,逐渐地我开始拍摄一些时装秀,为本地的爵士俱乐部进行拍摄。每拍一场音乐会我得到差不多5欧的报酬,钱虽然不多,但是看到自己的照片挂在墙上我得到了成就感。
蜂鸟网:你拿的是理科硕士文凭,但是毕业后你选择在科隆开办自己的摄影工作室。这会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吗?你是否从大学阶段就有了开工作室的计划?
拉尔夫:对我而来,开设一个摄影工作室意味着拥有自己的闪光灯、暗房、办公室等等。我不拍证件照和婚纱照,我的业务主要面对国家级杂志社和国际化企业,比如英国石油公司。我在大学期间就开始规划这些,准备的很充分,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做法,我从中得到了一些商业启发。
蜂鸟网:你提到说你最喜欢的摄影类型是报道摄影和人物肖像,为什么对这两种类型情有独钟?
拉尔夫:这些类型的作品最能调动我的情绪,抓住我的心。我有讲述故事的欲望,我喜欢一张张面孔背后那鲜活的人生,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民……摄影的纪实功能发挥效应,化瞬间为永恒。
蜂鸟网:对于想用报道摄影作品赚钱的读者,你有什么建议吗?
拉尔夫:这也是我想说的重点,专注、努力、系统地做好一个主题,然后展示给那些杂志社。
蜂鸟网:你经常来中国吗?《Cyclists》(骑自行车的人)这个系列的想法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实施的。
拉尔夫:我曾经两次拜访中国,第一次是2011年9月,我到南京着手进行"Cyclists"拍摄项目,第二次是2012年3月,我受托参观了一些在中国的德国公司,例如西门子和费斯托。"Cyclists"这个摄影项目最早得益于德国文化机构“歌德学院”的赞助,我得到一次到中国旅游的机会,于是我决定到中国拍摄一些骑车人的肖像,然后在科隆也拍一些。我非常好奇地想验证两句老话的真伪:流行歌手Katie Melua描述的“北京有900万自行车”以及“德国是汽车的天堂”,因为我注意到一些报道说中国的一些大城市经常堵车,我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德国家庭在周末将奔驰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骑车出行。
于是我带着一块大白布行走在两个城市街头,随身携带一台装有数码后背的哈苏相机,当有人骑车经过我身旁的时候,我就询问他是否能停下来,让我为他和他的车拍张合影。
蜂鸟网:当你请求路人停下来拍照的时候,这两个城市的骑车人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拉尔夫:在南京拍摄的时候,我感觉我们就像一个流动的马戏团,当我们撑起大白条幅的时候,一些行人过来围观,还有一些街道上的小贩过来向我们兜售他们小商品。
这两个城市的拍摄对象有一个不同之处令我感到惊讶,我们的中国“模特”的表现就好像他们在代表中国在世界的形象,这样的念头不会出现在科隆人的意识中。尽管现场有中国记者,他们也知道这是一个跨越中国和德国的艺术项目。
蜂鸟网:为什么选择南京和科隆两个城市?
拉尔夫:因为这两个城市都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都位于本国最大的河流旁边,而且它们都不属于超大城市。
蜂鸟网:在完成"Cyclists"项目后,你现在怎么看待那两句老话。
拉尔夫:在欧洲,骑车出行变成了一件很酷的事情,不过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现在仍然有太多的汽车。中国的城市发展非常迅速,空间安排的很紧凑,有太多的高层建筑和太多的居民,道路有被汽车压垮的趋势。很多中国人梦想着拥有自己的汽车,最不济是一辆摩托车,而不是一辆漂亮的自行车。但也许,这一切都会改变……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