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书屋 电影 > 正文

大画幅镜头中的中国:《穿越百年的诉说》

0 2013-05-31 06:49:00   蜂鸟网   作者:百年建筑传统摄影工作室   责编: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前  言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一百多年前,随着洋枪洋炮的轰鸣和圆明园的火光,中国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社会,自此,西方文明也不可遏止地涌入中国:洋火、洋油、洋布、洋学堂、文明戏、摄影术、汽车、电灯,还有那拔地而起的一幢幢洋楼和出入其中的西服革履的洋人……这一切都冲击着并逐渐改变着这个古老东方帝国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西风东渐,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固守和继续,一方面是外来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交叉和融合,一直贯穿在整个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

    岁月变迁,斗转星移。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以独立自主的姿态融入了现代国际化的发展潮流。时间的潮水冲刷掉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荣辱悲欢,人们似乎只能从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窥视那些远去的年代。但是,当我们徜徉于街头巷尾、学校机关,总会在这里或那里,撞上一些造型风格与今迥异的建筑,它们经历了百年的沧桑,见证了无数的历史事件和几代人的奋斗彷徨,至今屹立,默默地注视着脚下的众生。只要我们走近它们,抚摸它们,了解它们,就会倾听到它们的声音,那穿越百年的诉说……

大画幅镜头中的中国:《穿越百年的诉说》
《百年建筑传统摄影工作室》部份成员合影:

    本书由北京黑白摄影学会的13名会员共同完成,使用传承百年的大画幅相机和黑白胶片,用了两年的业余时间,对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哈尔滨等城市中留存至今(包括翻修改建)的部分典型近代建筑进行拍摄,并考察它们建造时和落成后至今百年间经历的历史事件。本书所表现的近代建筑指的是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以公共建筑为主的城市建筑。由于它们所处的特殊历史年代,它们所表现出的时代特征(生产力水平、审美情趣、民族心理、建筑工艺等)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中西结合的历史烙印,在中国建筑史和近代史上具有独特珍贵的价值,近年来已受到专业人士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建筑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希望可以引发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某些思考。

                                     百年建筑传统摄影工作室       2012年10月30日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