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巧合还是抄袭 一场意外却不可避免的车祸

0 2013-11-21 08:51:08   蜂鸟网   作者:唐晶   责编: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他们之间的巧合还并不仅于此。张巍2010年的作品《某一死者的画像》和魏斯霍伊普尔的作品《神之子》(Son of God)也有某种程度的相似。同样是宗教题材,同样是耶稣基督,同样是躺着的人体,同样是数码拼接,但这一对作品所表现的想法却完全不一样。张巍用其他人的身体局部重新置换一个全新形象的想法始于他的《某一死者的画像》系列。灵感则来源于德国古典油画家汉斯·荷尔拜因(Hans Holbein)的作品《墓中的基督》(The Body of the Dead Christ in the Tomb)。

巧合还是抄袭 一场意外却不可避免的车祸
汉斯·荷尔拜因《墓中的基督》


  在荷尔拜因的笔下,基督如同被神父抛弃了一般躺在冰冷的坟墓中,肌肉僵硬、皮肤下陷。他不再是一个神,看起来就像一具无法再复活的尸体,巨大的现实性消解了神权的神圣感。张巍则通过摆拍穿着不同服装的模特置换了神圣感这一概念。为了更加贴近油画原作中四肢的视觉效果,他用数码技术进行了局部的置换和夸张,这是他使用这种方法的起源。这个系列他一共创作了10张,数量是必要的,不同职业的服装所带来的多样性被他赋予了现实感和社会批判性。尽管这种批判性略显直白和僵硬,但通过不相关人物局部的数码拼接创造新的形象,指向肖像摄影的身份认定这一宏大题材,一直是他几个系列创作的主线。
 

巧合还是抄袭 一场意外却不可避免的车祸
张巍《某一死者的画像》


  魏斯霍伊普尔通过科学的分析都灵那块著名的包裹过基督尸体布上的痕迹,通过用不同人物身体的局部拼接出耶稣躺在这块布上真实的样子。在这一作品中他讨论的是究竟什么是神?他看起来是什么样子?他一旦真实存在是否就不再神圣?真实和虚构的强烈冲突在魏斯霍伊普尔的作品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巧合还是抄袭 一场意外却不可避免的车祸
汉斯•魏斯霍伊普尔《神之子》


  在这些的积累的基础上张巍创作了《人工剧团》。以前的系列中,他拼接的是不存在的个体。而这一系列中,他用人工制造了真实。那些手握权力的政治人物影响过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权力由个体的人组成,这一点和用不同局部拼接这一手法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他们是不同人类社会和族群的象征,在此意义上,张巍同时还尝试了拼接娱乐明星和古典油画中的人物。这些人工堆砌的族群符号,被他以个体的名义一一消解,形成一个马戏团似的小剧场。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上半身没有衣物的政治人物如同刚刚出浴,新鲜还带着某种喜感。而作品的数量在这一系列中并不重要了。
 

巧合还是抄袭 一场意外却不可避免的车祸
  张巍《人工剧团》
 

  让我们再次回到魏斯霍伊普尔的作品。他用众多的身体局部拼接了13个政治人物的面部肖像,“13”这一西方世文化语境中明显带有不祥含义的数字暗合了他《邪恶面孔》的主题。他的作品幅面巨大同时又将观众限制在一个并不宽敞的观看空间中,画面中的人物使观众充满了压抑感。所以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强烈到不忍直视的硬朗。

  不得不说张巍在选择人物原型的时候反映出他在国际化视野中对于政治认识的不足,有众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同时也很有可能是他成功的策略。魏斯霍伊普尔选择的人物带有典型的西方看待世界的眼光和标准,他们太过于直接,以至于讨论他们是否应当属于这个系列就会直接转变为一场大型的政治论战。两位艺术家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政治人物,其中更有不少重合,但他们想传达和表达的东西却有很不一样的地方。在现实与虚构所重叠的那一部分,命运给两位艺术家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做为联系“政治人物”这一重叠部分的桥梁,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孙原和彭禹这对艺术家组合的雕塑作品《老人之家》。13个长相酷似领袖但又垂垂老矣的人体雕塑坐在13辆真实大小的电动轮椅上,在空间中行驶。人物的生命和脆弱、他们对世界的影响、权利与力量都在轮椅的运动中带给人们关于“政治人物”的另一种思索。

  同样都是“政治人物”,这又是另一场相撞。也许雕塑和装置的三维表现方式将这种相撞消解了很大的一部分。但同是以摄影作品作为最终呈现的张巍和魏斯霍伊普尔,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并不应停留在他们都拼接了谁上,而应更进一步深入思索“政治”和“人物”这对文字组合之间所形成的抽象关系。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